小时候特别爱看武侠小说,梦想能成为一名大侠,仗剑持戈、劫富济贫。加上我学过中国古典舞,总觉得自己身上是有些古典风范的。因此,读大学的时候,我留起了披肩发,颇有点文艺青年的味道。
一次,在学校食堂打饭,身后站着导演章家瑞。他过来说:“同学,你是表演系的吗?”“对。”“我下半年要拍一个电影,想找一个摄影师的角色,男一号。”就这样,我拍了人生第一部电影,从此走进影视行业。
谁承想后来我离“大侠梦”越来越远。大概有10多年时间,我主要给电视台拍戏,那些戏受众明晰,角色重复性强,都是民国传奇的惯用套路:小时候不学无识,因国恨家仇慢慢觉醒,最后带领一批人抗日御敌。等到《大秧歌》时,我拿到剧本,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是什么。
《大秧歌》79集拍了344天,我一个人有上千场戏。每天从早拍到晚,自然无法享受其中,很多人也说我成了一台念词机器。所以,拍完这部剧,我休整了一段时间,决心突破自己。也许命运听到了我内心的呼唤,我遇到了《唐朝诡事录》。它是探案剧,但又有人文关怀、侠义精神,充满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仁义礼智信。看完剧本,我觉得自己前面20年拍的戏都是在为“苏无名”做准备,仿佛剧本里的故事都是前世的记忆。
穿上戏服、粘上胡子,慢慢感觉自己成为了睿智、幽默的狄公弟子苏无名,好像他的灵魂和我掺到一起。一天早上洗脸,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别扭,直到上了装才觉得舒服。还有一次,我晕晕乎乎睡着,做了个梦,梦见自己走在一条狭长的巷子里,越走越快,后面有杀手追着我。突然惊醒,我才意识到这不是我的梦,而是苏无名的梦。
很多人说做演员最幸福,可以通过角色体验另外的人生。我已经快50岁了,还能燃烧所有激情去寻找角色,真的不容易——可能也就是苏无名了。而在他的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热闹时提醒自己别骄傲、别嘚瑟;冷清时告诉自己,放下一点欲望,平和度过此生。
对演员来说,有个能活在观众心里的角色,足矣。
编辑 余驰疆/美编 苑立荣/编审 张勉
人物简介:杨志刚,演员,1977年11月生于河北承德。代表作有《火蓝刀锋》《红娘子》《大秧歌》《勇敢的心》等。2022年,主演志怪探案剧《唐朝诡事录》;2024年7月,续作《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