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之后,成立了唱片公司,他找优秀的演奏者、歌手来录制完美的唱片,然后以高价出售,获利颇丰。
爱迪生很有商业头脑,想尽可能节约成本,因此不愿邀请知名的演奏者和歌手,而是想找些渴望成名的年轻音乐人。最终,他找到了一个叫塞缪尔·加德纳的20 岁俄裔小提琴手。加德纳有较高的演奏天赋,但艺术之路刚起步。爱迪生以10 美元的报酬请他来演奏舒伯特的《圣母颂》,承诺如果演奏得好,还会跟他签约,捧红他。
“我听了你的《圣母颂》,强有力的振动让我完全受不了,请重新演奏。”有些耳聋的爱迪生对加德纳说。加德纳试拉了另外一首曲子。他发现无论爱迪生怎么将手环在耳边聚音,都无法准确感知不断变化的声波,只能接受最平缓的声波。那些饱满丰富的、带有震撼力的音乐一响,爱迪生就受不了了,觉得糟糕至极,是在折磨他。
“您这个想法是不对的。”加德纳说道,“很多曲子都有它的铿锵有力和高亢之处。”此语一出,吓坏了爱迪生身旁的助手,他大声制止:“你不能这样无礼地和伟大的爱迪生先生说话。”爱迪生皱了皱眉,他让加德纳再演奏一段不带任何颤音的《圣母颂》,并让他去掉曲子里的饱满音质。加德纳拒绝了:“我刚开始小提琴演奏生涯,我不能这么早就扼杀了它。”爱迪生这次生气了,他说,难道你就不能照顾一位老绅士的听力吗?加德纳想了想,选择了另一首曲子——肖邦的《葬礼进行曲》。低沉、冰冷的音调正符合爱迪生的需求。爱迪生满意了,说,年轻人,唱片发行后,我敢保证你会出名,我们可以签长期合约。
加德纳再次拒绝了,他坚决要求爱迪生不要在唱片上写他的名字,也没有和爱迪生的公司签约,主动放弃了这个可以让自己衣食无忧,甚至一举成名的机会。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德纳成了一名杰出的小提琴手。晚年,提及爱迪生,加德纳说,爱迪生的乐感与耳聋无关,事实是,他压根没有乐感,他不懂音乐。
面对爱迪生这样的大人物,名不见经传的加德纳选择了说不,这既需要勇气,也需要一份对艺术的坚持。加德纳的决定是对的,爱迪生的唱片公司后来倒闭了。
编辑 高塬 / 美编 苑立荣 / 编审 许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