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年的大地上画满歌谣与诗的彩色窗子

2024-08-26 00:00:00王艳霞设计闫学评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童诗窗子叶圣陶

儿歌、童谣是每个人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们具有趣味性、浅易性和音乐性的特征,天然吻合低年级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要。除了让学生读读有关儿歌和童谣的书籍,也可引入一些诗集,让童诗参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建构,以此达成“提高整体认知能力”的整本书阅读目标。为此,选择《读读童谣和儿歌》(曹文轩、陈先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与《叶圣陶写给孩子的诗:小小的船》(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这本儿童诗集,开展主题群书阅读。

根据儿歌、童谣与童诗的文体特征,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启读课、赏读课、创读课三种课型推进整本书阅读。其中,启读课让学生以多种趣读方式读读儿歌、童谣,体味阅读的快乐,激发阅读兴趣;赏读课让学生通过漫游童诗乐园,读读比喻诗、问答诗、故事诗等;创读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编创的主题诗集,举行朗诵会,将自己最喜欢的歌谣与诗画出来、读出来、演出来。

启读课:打开歌谣的“七彩窗”

【启读目标】

1.掌握打节奏读、唱读、表演读等多种趣读方式,感受儿歌、童谣的韵味和趣味,喜欢阅读儿歌、童谣类书籍。

2.初步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及怎样制订阅读计划,能够坚持阅读,并乐于和同伴分享、交流阅读感受。

【启读准备】

《读读童谣和儿歌》第1~4册、诵读视频、阅读单。

【启读过程】

一、趣味导入:打开七彩窗

1.玩游戏,听歌谣。

(1)启动游戏:课件出示7种颜色的窗子,请7名学生各选择一种颜色的窗子依次打开。全体学生念起“魔法咒语”:( " ")色窗,变——变——变!

(2)欣赏歌谣:7扇窗子分别对应一首儿歌或童谣。根据学生的选择,打开窗子便出现诵读视频。学生可以跟着视频,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红色窗子——《小老鼠,上灯台》

(诵读方式:拍手打节奏,带着表情读)

橙色窗子——《数蛤蟆》

(诵读方式:用手势表示数字、加上动作读)

黄色窗子——《狗和猴》

(诵读方式:两人合作表演读)

绿色窗子——《高高山上一条藤》

(诵读方式:叉腰摇头晃脑读)

青色窗子——《外婆桥》

(诵读方式:歌唱读)

蓝色窗子——《小云骑牛去打油》

(诵读方式:加上动作、带着表情读)

紫色窗子——《画凤凰》

(诵读方式:打小快板读)

2.选“最爱”,识歌谣。

(1)学生点评:看了这7个视频,你想把表示“最喜欢”这颗小星星送给谁呢?

(2)教师小结:儿歌和童谣里有可爱的小动物、有意思的故事,还有绕口令等有趣的形式!读儿歌和童谣的时候,我们可以拍手读、摇头晃脑读、歌唱读、打小快板读、和小伙伴或者大人合作读。

二、了解封面目录,打开整本书

1.认识《读读童谣和儿歌》第1册的封面。

(1)指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狗和猴》,全班集体诵读。

(2)出示《读读童谣和儿歌》第1册封面,让学生自由说发现了什么。

2.认识《读读童谣和儿歌》第2册的封面。

(1)出示《读读童谣和儿歌》第1、2册封面,让学生自由说封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导入:第2册封面上的插图代表了一首外国歌谣,想不想读?

首先欣赏歌曲《假如没有冬天》的片段,然后课件出示文字版《假如没有冬天》,师生合作配乐诵读。

3.认识《读读童谣和儿歌》第3册的封面和目录。

(1)观察封面,思考:这首歌谣可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阅读第3册目录,寻找封面插图对应的歌谣,说说自己如此选择的理由。

(3)出示《红橘》,学生先个别诵读,再集体诵读。

同桌讨论:为什么封面上的这只红橘这么大,比人还大呢?指名回答,相机指导:这么大的红橘是想象出来的,代表学生对老师满满的敬爱。

4.认识《读读童谣和儿歌》第4册的封面和目录。

(1)阅读目录,快速寻找封面插图对应的歌谣。

(2)出示《小猫养鱼》,集体诵读。思考、讨论:你喜欢小猫的这种养鱼方式吗?你有什么好建议?学生自由表达,教师进行价值观引导。

5.回顾《读读童谣和儿歌》第1~4册封面。

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提示。

(1)封面特点:封面上的插图可能对应的是作者、编者最喜欢的歌谣。小朋友如果要编一本集子,也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歌谣插图画在封面上。

(2)阅读方式:我们阅读这4册书的时候,可以按照顺序一册一册地读。全部读完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特别喜欢的童谣和儿歌重读,甚至把它们背下来。

三、发现书本特点,制订阅读计划

1.读读几则“阅读指导”:这本书在每一主题单元前为小读者们提供了“阅读指导”。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这一组歌谣是什么主题,我们可以怎么读。

比如,“雨儿下,风儿吹,鱼儿游,鸟儿飞,四季花开惹人醉。在你的眼中,大自然是不是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能和大家说一说吗?”你们猜出来这一辑主要是什么主题的歌谣了吗?对啦,就是关于大自然的主题。读完这些歌谣后,我们还可以和大家交流分享大自然中另外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

2.完成、分享阅读单。

(1)下发阅读单(如表1),以阅读主题“和可爱的动物们做朋友”为例,和同桌讨论填写“我能坚持读、我这样读、我的分享展示”。

(2)同桌互相展示分享阅读单,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合理制订阅读计划:根据歌谣的长短,可以一天诵读一首,也可以一天诵读几首。

四、明确评价规则,获得阅读续航力

1.出示单篇阅读评价规则。

(1)获得徽章的方式:读得正确,获得红色徽章;读得好听,获得黄色徽章;读得好玩,获得蓝色徽章。

(2)共读《颠倒歌》,完成评价。

2.出示主题阅读评价规则。

(1)出示阅读地图(如图1)。

(2)激励学生坚持阅读:我们的阅读旅程一共设置了13个主题。每读完一组歌谣,我们就会举行一个徽章授予仪式。通关的小朋友可以获得一枚徽章,贴在自己的阅读地图上。

赏读课:摇着月亮船的诗游

【赏读目标】

1.诵读整本书中的比喻诗、问答诗、故事诗等,初步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对诵读儿童诗产生兴趣。

2.通过朗读、想象、比较等方式,感受儿童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体味诗歌中丰富的想象力。

3.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赏读准备】

《叶圣陶写给孩子的诗:小小的船》、《小小的船》演唱视频等。

【赏读过程】

一、品味经典,走进童诗花园

1.出示书中插画(如图2):看到这幅图画,你们的脑海里会想起哪一首现代诗?(预设:《小小的船》)

2.出示语文课本中的《小小的船》,学生一齐诵读。

3.出示《小小的船》演唱视频,学生欣赏、跟唱。

4.简要介绍叶圣陶和《叶圣陶写给孩子的诗:小小的船》一书:小朋友们知道《小小的船》的作者是谁吗?是叶圣陶爷爷。他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给小朋友写了好多优美、有趣的儿童诗,都编在了一本书里。(出示《叶圣陶写给孩子的诗:小小的船》封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月亮船”,一起进入儿童诗的世界。

二、漫步“月亮园”,诵读比喻诗

1.课件出示《月亮》:窗子外,月亮圆;/像个球,像个盘。/像个球,我来玩;/像个盘,我来端。

(1)指名读,说说这首诗特别好玩的地方。

(2)想一想:这首诗让你想到了大诗人李白的哪首诗?

(预设:《静夜思》《古朗月行》)

(3)想一想:《古朗月行》把月亮比作什么?叶圣陶爷爷的诗把月亮比作什么?你更喜欢哪一首诗?

两首诗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都运用了比喻手法。叶圣陶爷爷的这首《月亮》就是一首比喻诗。想不想读叶圣陶爷爷另外的比喻诗?

2.课件逐节出示《月光》,指名诵读:月光像牙色,静静照中庭……/月光像青纱,轻轻笼原野……/月光像流水,泻在小溪上……

(1)同桌交流:叶圣陶爷爷的这首诗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你觉得哪一幅画面最美?说说你的理由。也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2)说一说:如果让你来当小诗人,你想把月光比作什么呢?

出示“月光像( " " nbsp; "),( " " " ")”,请学生自由表达。

三、游玩“兔子园”,诵读问答诗

过渡:摇着“月亮船”,我们来到了“兔子园”。

1.诵读《谁敲门》。

(1)课件出示《谁敲门》,教师范读:小白兔在家里,/听得外面敲门。/他问:“谁敲门?”

(2)课件出示“外面的说:________”,指名回答。

(3)出示原诗,请学生读:家住树林里,/身穿羽毛衣,/来去像飞机,/今天来看你。/你猜我是谁?

(4)请学生猜一猜“谁”在敲门。课件出示后续诗句——小白兔说:/“你是小鸟,/请进来吧。”学生表演读。

(5)课件依次出示“小鱼敲门、青虫敲门”两个部分,请学生表演读。同桌讨论,发现这首诗藏着的小秘密。

(6)教师引导:这首诗里藏着问答和谜语呢!这类诗可以叫作“问答诗”。

2.男女生诵读问答诗《好大的风呀》。

首先男生读风声“哗,哗,哗”,女生读问句,然后男女生交换角色。最后,师生共同评价男生、女生谁读得好。

3.诵读《秋天的早上》。

(1)学生自由练读。

(2)学生“开火车”读问句,教师配合回答。举例如下。

生:红一抹,蓝一抹,/谁画这天空中的画图?

师:云霞姑娘画这天空中的画图。

(3)教师读问句,请学生回答。

四、旅游“小人国”,诵读故事诗

过渡:离开“兔子园”,我们摇着“月亮船”,来到了一个奇幻的国家——小人国。

1.诵读《小人国》。

(1)自由诵读,说一说:小人国的什么景象让你感到特别好笑?

(2)出示英国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的《小人国》的片段,指名诵读:那儿有小人国的居民居住,/那儿的三叶草成了大树,/小雨塘成了大海、大湖,/一片片草叶像是小船队,/短途航行来来又回回……

(3)编一编:小人国里还会有哪些奇妙的景象呢?你能接着叶圣陶爷爷的诗编一句吗?

2.诵读《农人和野兔》。

过渡:离开了“小人国”,我们穿越到了乡村、田野,听一听农人和野兔的故事吧。

(1)教师范读《农人和野兔》。

(2)交流分享:这首诗让你想到了古代哪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诵读《小鸟回家》。

(1)学生自由朗读。

(2)说一说诗中让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3)分角色表演读,评选最佳表演奖。

五、回味旅程,诵读“最喜爱的一首诗”

1.分享收获:我们的“月亮船”到终点啦!在叶圣陶爷爷写给孩子的童诗中旅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和大家分享吗?

2.四人小组选择一首最喜爱的诗,合作诵读、表演。

3.出示《欢迎新朋友》,教师诵读。

4.总结:“欢迎,欢迎,欢迎,/欢迎各位新朋友!”让我们和诗歌结为朋友,让我们的童年生活充满诗意和快乐!

创读课:带着自己的诗集来诵读

【创读目标】

1.以编、创、画等形式,积极展示个性化诗集,感受儿歌、童谣、童诗的韵味和童趣。

2.以独诵、小组诵、亲子诵、集体诵等诵读方式,展现诵读风采,体会阅读的快乐。

【创读准备】

1.教师说明诗集的创编要求。

(1)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大人、小伙伴合作完成。

(2)可以北方童谣、中外童诗、可爱的小动物、植物天地、四季、美丽的祖国、我爱我家、奇奇怪怪国等为主题,自主选择。

2.教师介绍诗集内容采集来源。

可以从童诗、童谣绘本中选择,比如《老猫老猫》《一园青菜成了精》《蝴蝶·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等;也可以从诗人的诗集中选择,比如《叶圣陶写给孩子的诗:小小的船》以及金波、金子美铃的诗集等;还可以从小朋友自己创作的诗集中选择。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本自编诗集,布置教室以及准备朗诵会等。

【创读过程】

一、视频展示

视频内容包括:

1.介绍小组成员以及选择的诗集主题等。

2.介绍诗集制作过程:怎么完成的?遇到困难怎么克服的?

3.介绍诗集,包括名称、封面、封底、内容等,展示阅读推荐海报。

二、诗歌朗诵

1.举行“画满歌谣与诗的彩色窗子”专题朗诵会,学生人人参与,以独诵、小组诵、亲子诵、集体诵等诵读方式,展现自己的风采。

2.为原创诗歌颁发相应的徽章,评出最佳诵读奖、最佳阅读奖等,人人有奖。

教学评析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创作的一首经典童诗,入选了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它以极其简单的形式,营造了绮丽的意境,引发了美好的遐思,也生成了欢快的节奏。尤其是诗歌中所展现的惊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了某些读者一直以来对童诗、歌谣是“小儿科”的误解。令人欣慰的是,以《小小的船》为代表的童诗、歌谣,在第一学段教材中(包括课文和语文园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第一学段学习内容中也明确提出了“阅读、朗诵优秀的儿歌集,感受儿歌的韵味和童趣”的要求。

那么,统编教材将童诗、儿歌、童谣等作为重要的教材体裁,《课程标准》将阅读和朗诵儿歌作为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其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越是富有超凡想象力的书,与纯文学的渊源就越紧密,其品质也就越接近那些伟大作品。”[1]阅读经典之作,既培养了儿童的心智,也提升了儿童的眼界与认知,丰盈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下面,笔者结合王艳霞老师《读读童谣和儿歌》《叶圣陶写给孩子的诗:小小的船》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作探讨。

在阅读中感受汉语的节奏和韵味。童诗、儿歌、童谣朗朗上口,节奏韵律鲜明,适合诵读。王老师结合不同作品的特点,“发明”了丰富多样、饶有趣味的诵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它们的节奏和韵味。如:拍手打节奏,带着表情读《小老鼠,上灯台》;用手势表示数字,加上动作读《数蛤蟆》;两人合作表演读《狗和猴》;等等。这样的诵读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对童诗、儿歌、童谣的浓厚兴趣,也使学生对其节奏韵律鲜明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生动地感受到了汉语的韵味和美感。

在阅读中体味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在赏读课上,王老师带领学生开启了一次“摇着月亮船的诗游”:漫步“月亮园”,诵读比喻诗;游玩“兔子园”,诵读问答诗;旅游“小人国”,诵读故事诗……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带领学生诵读《谁敲门》,师生分角色一问一答表演读。诵读就变成了一个充满快乐和趣味的活动。学生还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这首诗藏着的小秘密——问答和谜语,从而认识和理解了“问答诗”的特点。这些生动活泼的诵读活动,不仅充分体现了童诗、儿歌、童谣的艺术表现特点,也帮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感受优秀作品中所蕴藏的童真童趣,展现了诵读者充满童真童趣的本性——阅读本身是可以成为一种释放天性、感受快乐的行动和方式的。

在阅读中放飞童年的奇思妙想。经典的童诗、儿歌、童谣都承载了童年的幻想,展现了儿童自由率真的天性。在阅读中,应该充分把握它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感受和品味。例如,王老师带领学生阅读《红橘》,通过个别诵读、集体诵读的形式理解内容,感受节奏韵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封面上的这只红橘这么大,比人还大呢?显然,如此硕大的红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学生讨论后发现,原来这么大的红橘是小朋友想象出来的,它代表着小朋友对老师满满的爱。再如,王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小小的船》演唱视频,一起歌唱这首经典童诗,在动人的歌声和美好的意境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感受经典童诗的艺术成就。

在阅读中丰富童年的精神世界。经典童诗、儿歌、童谣展现了语言的魅力,也丰富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例如,王老师带领学生诵读《月光》,学生发现叶圣陶爷爷描绘了三幅优美的画面。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这些画面,说说哪一幅画面最美,同时带着美好的感受再来诵读这首诗。学生还可以讨论:如果我来当小诗人,我还可以把月光比作什么呢?这样的诵读和讨论,不仅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也为他们描绘了丰富美好的精神底色。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想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在童诗、儿歌、童谣的世界里飘荡,一起召开专题朗诵会,展示原创童诗,编制属于自己的诗集,收集徽章作为美好的纪念。这样的阅读课,在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记,使其成为生命中难忘的珍藏。

参考文献:

[1]史密斯.欢欣岁月[M].梅思繁,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4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

猜你喜欢
童诗窗子叶圣陶
又甜又脆的童诗
抗疫童诗一组
把窗子打开吧
幼儿画刊(2022年2期)2022-04-27 12:38:52
童诗对对碰
霜的工作
快把窗子打开
快把窗子打开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