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2024-08-23 00:00:00刘良峰
经济师 2024年8期
关键词:绿色经济影响分析低碳经济

摘 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事业单位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企事业单位必须调整战略,以适应这一变革。文章从加强绿色人才培养、完善绿色激励约束机制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企事业单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发展。这两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事业单位绿色发展策略。通过有效实施,企事业单位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可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影响分析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5;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276-02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其绿色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低碳目标实现。因此,如何引导和促进企事业单位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绿色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策略,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1]。它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提出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低碳经济的提出,旨在通过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融入环保理念,旨在实现企事业单位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可持续发展[2]。它不仅关注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各个环节,还注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环保意识,提高员工的绿色技能水平,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低碳转型。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注重企事业单位的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它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绿色招聘体系,选拔具备绿色意识和技能的员工;建立绿色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技能水平;建立绿色绩效评估体系,将环保绩效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中[3]。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还强调建立绿色企事业单位文化,通过营造良好的绿色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企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绿色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员工的环保积极性和创造力。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事业单位和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事业单位而言,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形象,增强企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对员工而言,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技能水平,促进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三)低碳经济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低碳经济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首先,低碳经济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基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企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低碳转型。在这一背景下,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事业单位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其次,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环保理念,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技能水平,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低碳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企事业单位来实现,而企事业单位的低碳转型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通过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企事业单位可以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技能水平,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4]。同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加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包括绿色招聘、绿色培训、绿色绩效评估等,帮助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低碳转型和发展目标。

二、低碳经济对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与挑战

(一)绿色技能需求增加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于员工的绿色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低碳经济需要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而具备绿色技能的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理念。

绿色技能需求增加体现在对环保知识的需求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事业单位需要更加注重环保问题,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和意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环保理念和方法,推动企事业单位的低碳转型。

绿色技能需求增加还体现在对节能减排技术的需求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事业单位需要采取更加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这就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节能减排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新技术和方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效果。

绿色技能需求增加还体现在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事业单位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和环境效益。这就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注重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

(二)绿色岗位结构变化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的岗位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绿色岗位的数量和重要性逐渐增加。这些绿色岗位主要涉及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是推动企事业单位低碳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些企事业单位逐渐设立了专门的环保管理岗位,以负责企事业单位的环保事务。这些岗位的职责包括制定和执行企事业单位的环保政策,监督环保行为合规,确保企事业单位在生产过程中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同时,这些岗位还需要协调各部门的环保工作,推动整体实现低碳转型。

节能减排技术岗位也在企事业单位中逐渐兴起,负责研究和应用新的节能减排技术。这些岗位致力于优化企事业单位的能源利用和排放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还负责制定和执行企事业单位的能源利用和排放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排效果。

可持续发展岗位也在企事业单位中崭露头角,负责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协调各部门工作。这些岗位的责任包括推动企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以及制定和执行社会和环境责任标准,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意识。

绿色岗位结构的变化不仅仅表现在岗位数量的增加,还突显了这些岗位在企事业单位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日益重要的地位,成为推动企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企事业单位在迎接低碳经济的挑战时,绿色岗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提升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实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绿色人才培养

企事业单位应该注重在招聘过程中选拔具备绿色意识和技能的员工。在招聘环节中,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绿色门槛,选拔具备环保意识、绿色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候选人。同时,企事业单位还可以积极推广绿色招聘,鼓励员工推荐环保意识强、具备绿色技能的候选人,进一步扩大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储备。

企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员工的绿色培训和教育。通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绿色技能培训和可持续发展培训等课程,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技能水平。同时,企事业单位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业界领袖开展专题讲座或分享会,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企事业单位还可以鼓励员工参加国内外绿色人才培训和认证机构,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证书,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绿色绩效评估体系,将环保绩效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中。通过制定相应的绿色绩效指标和评估标准,对员工的环保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并以此作为员工晋升、奖励和惩罚的重要依据。这样可以激励员工更加注重环保工作,提高自身的绿色绩效水平。

企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绿色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和公益事业。通过设立绿色奖励、环保项目资助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环保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企事业单位还可以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绿色人才的培养。

(二)完善绿色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企事业单位应该完善绿色奖励制度,对于在绿色发展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这些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奖金、晋升等,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荣誉证书、表彰等。通过这些奖励措施,可以激发员工的绿色发展热情和积极性,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其次,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绿色绩效评估体系,对员工的绿色工作进行量化评估。通过制定相应的绿色绩效指标和评估标准,对员工的绿色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员工晋升、奖励和惩罚的重要依据。这样可以激励员工更加注重绿色工作,提高自身的绿色绩效水平。最后,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绿色约束机制,对于违反环保法规和标准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和约束。这些约束可以是内部的纪律处分,如警告、记过等,也可以是法律制裁。通过这些约束措施,可以规范企事业单位的行为,促进企事业单位实现绿色发展。

(三)营造绿色价值氛围

企事业单位应该营造绿色价值氛围,旨在推动员工和组织共同参与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经济的实践中。这种氛围的构建对于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以确保绿色价值观贯穿组织的方方面面。

首先,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明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宣言,将绿色理念融入组织的核心价值体系。设立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价值观,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和体现这些价值。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企事业单位文化中的重要性,使其深刻认识到这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企事业单位可以倡导并实践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等绿色理念。建立和实施绿色管理制度,规范生产和经营活动,推动全员参与到绿色实践中。通过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节能设备,企事业单位能够降低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最后,企事业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绿色团队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推动环保工作。这个团队可以负责制定绿色政策、组织环保培训、收集绿色创意和建议等工作。通过绿色团队的引领和协调,企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实现绿色理念在组织中的贯彻落实。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事业单位绿色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加强绿色人才培养、完善绿色激励约束机制,企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应对环保挑战,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不仅有助于企事业单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还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 江云.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9):149-152.

[2] 许家宁.让人力资源管理焕发绿色生机[J].人力资源,2023(13):82-83.

[3] 段云.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顺应可持续发展[J].人力资源,2023(10):76-77.

[4] 颜莎.中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研究与启示[J].产业创新研究,2023(10):143-145.

(作者单位:洛阳市老城区财政局 河南洛阳 471000)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绿色经济影响分析低碳经济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绿色经济方法研究
日本发展绿色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30:52
新常态与贵州经济发展
企业导报(2016年17期)2016-11-07 20:38:45
低碳经济下银行金融发展浅析
浅析国际贸易规则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06:30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