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数智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随新兴科技发展而日新月异,会计人才面临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高校针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应紧随社会发展。文章以科技发展和会计行业变化为背景,以培养高质量会计人才为目标,通过革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方法等角度出发思考,引发对“数智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数智时代 应用型本科 会计学专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217-02
一、背景
1.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催生行业新业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智能技术应运而生,与之相关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各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其中与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有机结合的数字智能化“云财务”在会计行业被广泛应用。会计工作要求准确性、逻辑性,智能化发展优势明显。
2.会计职能转变。数智时代来临,促进会计职能转变。“云财务”的开发使用,会计原有核算工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会计职能开始向价值管理方向转变,会计人才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以便于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服务,为会计人才发展带来新挑战,同时创造新机遇。
二、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
1.符合国家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财政部2021年《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明确,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实现会计审计行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推动会计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
2.顺应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市场对基础会计人才需求量小,对高质量人才需求凸显。科技发展“减轻”会计人员记账算账的“负担”,促使会计人力资源要素升级,并重构财务人员人力资源配置格局。核算型人才供给过剩,而管理决策型人才资源稀缺,资源错配导致公司发展各阶段所需的内部战略制定、风险管控等重要工作完成困难。
3.契合高校会计人才自身发展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高校会计人才需转换思想,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满足社会对财务人员提出的新需求。根据窦瀚修(2021)的研究表明,将未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为IT审计、智能化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新兴会计人才需培养自身经济信息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发展预测能力,从传统的静态财务会计向动态管理会计的职能转换。目前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不足以适配用人单位对财务人才岗位要求。
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大势所趋,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同时满足人才自身发展需求。
三、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陈旧。一方面,着重理论灌输而轻视实践能力,欠缺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环节,无异于纸上谈兵,导致操作流程生疏;过分依赖教材内容,授课内容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弱,学生的职业生存能力难以发展。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还停留在观望阶段,定式化思维阻碍数字化教学发展,影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对智能化技术的学习。
2.课程结构不合理。通过查看部分高校课程安排,课程结构不合理现象屡见不鲜。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比例失调;理论课与实训课、实践课安排比重不合理,实践课实用价值低;计算机课程内容基础化程度大,交叉学科课时设置不足,跨学科教学推进缓慢、融合能力差;部分课程安排中缺乏自主学习环节;缺少智能类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或未在现有课程中渗透智能化会计、综合素质的内容。
3.教学方法单调。高校部分任课教师还保留传统教学思想,以讲授—传授教学为主,缺乏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践行;授课方式以使用教材和演示文档为主,授课手段灵活性不足;课堂缺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缺乏趣味性;课堂设置单调,则学生学习兴趣不佳,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内容老旧。从教学内容看,许多教师由于教学习惯,沿用同一版本教材,教学内容缺乏新意;理论课程缺乏智能化会计和管理会计所需的知识渗透,难以塑造学生管理型思维和逻辑;实践课内容浅显,缺乏提升空间和挑战性,案例缺乏时效性,抑制学生的提升空间。
5.评级体系不完善。就评价体系而言,不仅是应用型本科学校,诸多高校难以避免过分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局限;过程性评价多采用课堂出勤和课后作业的形式,比重较轻;实验课考核区别为计算机考核,其内核并未存在差异。部分学生不注重日常学习提升,期末考试前“突飞猛进”学习后,同样可以通过最终考核,短期记忆却会很快遗忘,其中反映出目前考核制度的弊端。
6.教师自身能力有限。根据各高校师资力量来看,会计专业教师团队均为高学历、高层次,兼具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经济管理类人才,擅长理论研究;同时,此类教师缺乏职业会计行业经验,在实战化会计实训课中,苦于难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受招聘条件影响,教师鲜有计算机专业学科背景,对跨学科教学面临挑战。从人才需求端来看,姚丽琼等(2023)问卷显示:被调研企业人员中63%认为教师队伍建设中缺乏精通企业智能财务新技术和自身具有高水平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教师,排在全部原因的首位。
7.跨学科教师缺乏交流合作。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存在跨学科课程进度缓慢的问题。一方面,跨学科资源整合不足,会计专业课同计算机课内容关联度小,割裂感明显,两个学科专业教师存在沟通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缺少跨学科学习与实践平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课后缺少操作专业化平台练习巩固,同时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错误操作的风险增加。
四、“数智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研究
1.革新教学理念教育理念应紧跟时代步伐,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理念应紧随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教师转变思想,引入讲练结合的理念,将教材中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模拟未来会计工作场景,帮助学生完成良好的角色适应和角色转换,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课堂引入智能教学理念。根据金春华等(2022)基于全国336所高校的调查分析,其中17所普通本科高校率先开设关于智能会计的课程;而应用型本科几乎没有相关的课程开设,因此更应在传统课程基础上引入智能教学理念。在“数智”背景下,根据交叉学科的理念,树立“学科+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2.优化课程结构。唐大鹏(2020)指出,“数智”时代下,针对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业务、财务和技术一体化。推进以市场需求为观察对象,技术发展为教学助力,着眼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切实需求,重新分配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加强交叉学科的应用教学和跨学科的交流,增设传统课程中对综合素质的培养环节,聚焦“云财务”时代下的“云技术”培养,从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训课、专业核心课到企业综合实训4个方面,层层递进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
3.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和局限,立足“数智时代”的科技发展,采用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生动教学方法,微课、雨课堂、云计算等先进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小组互助学习能力。同时利用好网络学习资源,布置预习任务,依托学生发展为学生自学提供有效引导。在细节处理上,教师可以运用支架式教学,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以真实案例为题目,以操作流程为指导重点,帮助学生熟悉真实的企业财务需求和规范操作流程,同时培养学生管理型思维和审慎的态度。
4.提升教学内容。在提升现有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教师应及时更新教材,在备课时着眼于热点题材精选案例,作为课堂案例分析题目,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课形成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掌握时效信息,提升参与度;另一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升级,将课程内容融入管理学、管理会计元素,增加绩效预测、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战略型、复合型人才思维,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职业竞争力。除此之外,课堂应融入智能化、数字化元素。通过陈舒(2022)研究,参与问卷的学生中,82%的人认为应该设置有关人工智能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中融入云财务智能报账财务与核算、财务共享中心实施与服务、大数据审计等相关知识,整合“学科+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5.完善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制定以学期为单位的考核计划,针对理论课、实训课和实践课,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通过阶段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按固定比例,会计专业核心课成绩、数智技术课程成绩、实践训练、学科竞赛等项目所占比重,综合核算成绩。针对实训课和实验课,创设情景融入企业考核氛围。通过搭建常态化考核体系,真实模拟企业考核制度,将学习与工作紧密衔接,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潜能挖掘和技能培养。融入奖励和惩罚机制,模拟工作环境中需处理的团队合作与竞争关系,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素质修养。
6.提高教师能力。提升教师自身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从正在任教的教师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除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外,鼓励专职教师企业挂职,丰富实践教育经验;积极参与专业学术会议研讨会和教师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了解领域新动态。另一方面,从应用型本科高校角度出发,加强“校企合作”,招聘企业导师,尤其是具有管理会计才能的、具有高级会计资质的、适应数智化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培养“重基础,宽口径”的综合型会计人才。
7.促进多学科教师合作。通过多学科教师合作,组成专业化、系统化研学小组,践行“学科+跨学科”模式教学。一方面,立足于本学科教学内容,深入会计专业转型教学研究;另一方面,打破学科之间铜墙铁壁,整合跨学科的教学资源,优化资源组合配置,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构建跨学科学习平台。利用校企合作企业方的云财务技术,搭建数字化学习实践平台,成立云财务智慧学习中心,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带来沉浸式教学体验。实现财务人员理论化教学向实践化迈进,课堂教学场景向企业现实场景转变,实现教学案例从传统标准化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从基础财务工作出发拓展延伸至企业决策方向,实现“数智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8.推进综合素质培养。“数智时代”下,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软实力。面对智能化财务环境全新挑战,会计人员更需遵守会计行业规范,强调培养智能化会计人才重要任务是培养职业道德践行者。在日常教学中,巧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利用实训和实践课,引导学生模拟企业财务运营模式,对内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发展、创新统筹领导力,对外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沟通协调能力,助推学生综合素质软实力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以人才就业为导向,从整体角度和细节两个维度优化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和跨学科教学发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会计职能和角色的转变,为社会输送高质量财务人才。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会计学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GH21153)]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21-11-24)[2024-01-10].http://www.mof.gov.cn/gkml/caizhengwengao/202206/t20220608_3816549.htm.
[2] 陈舒.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下高校高质量会计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22(09):93-97.
[3] 窦瀚修.中国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蓝皮书(2020)——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问世[J].会计之友,2021(23):162.
[4] 金春华,吕晓敏,王晖.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全国336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17-22+71.
[5] 唐大鹏,王伯伦,刘翌晨.“数智”时代会计教育重构:供需矛盾与要素创新[J].会计研究,2020(12):180-182.
[6] 姚丽琼,楼继承,林灵,等.数智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3,35(03):101-108.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长春 130123)
[作者简介:白桦(198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张羽佳(1998—),女,蒙古族,辽宁沈阳人,长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