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体育类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

2024-08-23 00:00:00宣君琳
经济师 2024年8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文化育人体育院校

摘 要:体育类高等职业院校在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在体育类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具有重要意义,有其时代背景和必要性,也有目前以及将来发展的可行性实施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院校 公共基础课 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181-02

前言

在新时代提出“三全育人”要求的背景下,文化育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环节,在校园里、在课堂中、在活动中全面开展是具有必要性的。而在体育类高职院校中,体育专业的课程作为专项技能的学习和提升一直为学校和师生所重视,而公共基础课作为通识类教育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作为学生课余生活的可选择性参与项,通常只开设相关课程以及在学年或学期进行的时候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便完成相关教学工作和活动任务,略微欠缺丰富且深入的文化育人建设,因此通过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和可实践性。

一、时代背景及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论述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

体育类高职院校大都设有基础教学部,负责全校人文社科类和自然科学类等除学校体育专业课外的全部学科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基础教学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工作中的各环节,把思政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等长效机制,特别是通过公共基础课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育人,因此文化育人在体育类高职院校里是必不可少的,这既符合国家对文化育人和高校教育的方针政策及相关要求,又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综合提升及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育人理念和重要基础。

在体育类高职院校里,专业课通常以体育专项为主,师生们也将体育训练、运动、参赛等方面的体育学科专业知识作为重点,但在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则需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浸润和熏陶,以此提升整体综合素质和全科基础知识水平,学校也需要通过公共基础课和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课堂及课余生活,为学生们打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学及管理的发展和完善,积累相应的实施路径方法和展现成果,因此在体育类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是很有必要的。

二、开展文化育人的作用、意义、效果及影响力

开展文化育人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心工作开展,带动党员教师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做好“三全育人”工作。具体表现为:注重塑造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通过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劳动、心理等公共基础课程为依托,对学生语言、文字、思维、品德、观念等方面进行教育、训练和塑造,培养学生职业发展所必备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现代高科技技能人才衡量标准与评价体系,不仅限于职业技能水平考核,更在于个人道德品质的考验,“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技能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凸显于德技双优,润物无声地对学生予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在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提升学生的精神和道德修养水平、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业竞争力等,又能为师生们提供舒适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文化”建设有了更新及更高的要求,这也代表着校园环境和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应与学校的学习和校园生活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加强联系,特别是在体育类高职院校,学生们在日常的训练、运动、参赛等环节当中,对场馆设施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而在课堂中学习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时,对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和软硬件设施、教室环境等又有着期待和要求,在课后如果去图书馆阅读和学习时,对阅览室、自习室、公共区域等设计和布置也会有不同的设想和满意度,学校提供了完善的校园设施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们才更愿意接受文化教育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因此要开展文化育人,这些校园设施和学习环境的因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体育类高职院校中开展文化育人有助于传承和创新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社会现象,它的生命力来自于创新。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的体育文化,其发展方式都是在继承和创新这两个方面相配合的。作为“培养人才”“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几大职能的现代学校,应该在“传承与创新”这几项职能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中华优秀体育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并将其发扬光大。

开展文化育人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和积极的影响力。通过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和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文化育人,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都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具体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文化素养的提升、理想信念的坚定、知识技能的丰富等,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以及可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局限

(一)“课程思政”建设仍不够深入

首先,从“师者”的角度来看,个别老师在言行举止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表现较为随意,态度不够严肃端正;其次,对于“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培养目标及方向的针对性较弱,整体推进效果不明显。

(二)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积淀略为匮乏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发展较快,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院校的发展拓宽了学生们学习的空间,然而在发展的同时,很多院校过于注重校园的扩建和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略了对其内涵和精神文化的构建,对学生们的价值取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够重视。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都已经过整合、改革的进程,目前正处在探索、调整管理目标、培养人才、专业建设、师资配置、校园建设的各个阶段。但因校园文化建设积淀不足,对于学校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尚无系统的建设计划,因此也凸显了在学校开展文化育人以促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而在体育类高职院校中,尚缺乏对体育文化的发掘、提炼、深化和发扬,学生也许对体育学科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非常熟悉,但对综合性和具有特色的体育文化并不深入了解,若要学好专业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甚至是在此领域有所发展,那对其文化层面的核心和关键内容也应该熟知,因此在体育类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是将文化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文体不分家”。通过公共基础课的讲解和学习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不仅可以向同学们传播文化知识,也可以将体育文化这一特色梳理凝练并向同学们展示成果,总结其中的文化精髓。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向来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点提倡和突出的内容,因此更应将其与文化育人相融合。

(三)校队建设“以点带面”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

校队建设是体育类高职院校对外宣传推广体育文化以及与外界进行相关交流的重要环节,也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许多学校运动队的专业成员拥有数量较多的粉丝群体,因此,他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竞技体育水平,为学校赢得荣誉,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人际关系的处理、沟通、交流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并树立好的榜样,让学校的体育社团活动更为活跃和有序。每所学校,不仅要做到“一校一品”,还要做到“一校多品”,这才是最好的。

(四)体育比赛的服务育人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有些学校从未举办过重大运动比赛,或举办了重大运动比赛,但学生只是作为观众观看比赛,很少有机会直接参加重大运动比赛,也很少锻炼自己的全面素质。学校是一个与普通社会组织不同的机构,它不但要重视比赛对学校声誉的影响,还要重视比赛对学生产生的意义和作用力,重视培养学生成熟深刻的运动锻炼意识和竞技体育的规范行为。通过亲身参赛和当裁判或是做志愿者等,为体育赛事增光添彩或者提供服务,以此增强学生对体育赛事的认知和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服务意识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专业综合素养,并由此可逐渐塑造他们健康完善的人格。

四、可行性实施路径方法

(一)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信念

很多职业院校都有自身的“体育文化节”,并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组织与之相适应的各类体育活动,比如春季和秋季运动会、各项球类比赛、团体操比赛等等。在校园文化类活动当中,例如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经典诵读大赛、音乐诗会、书法大赛等也是如此,学生们既有机会展现自己除体育专业技术外的多项才艺,又需要与整个团队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团队成员之间通过互相支持及鼓励才能圆满完成比赛项目或是演出任务。在体育类高职院校中,体育运动氛围更为热烈和浓厚,学生们的竞技体育水平更为专业和高超,学生们平时的训练和切磋交流堪比专业级别的体育运动赛事,因此学校举办的体育类相关赛事及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既讲究个人技术能力的展现和发挥,同时也强调团队的协调配合和集体精神。

而说到体育类的赛事活动,通常每个项目都是由不同技能组成的团队,每个团队都非常关注这个项目,因此将体育文化融入到队员的选拔、准备、日常训练、竞赛等各个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同学们在日常专业课学习和训练以及学校举办校运会和相关活动竞赛时就很考验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游泳比赛等,旨在提升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合作和遵守纪律的意识,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斗志。

(二)构建研究型体育师资队伍的思考

强化对团体的组织与领导,持续提高团队老师的素质与水准,可通过组织老师们集体观看体育赛事这样的活动来提高他们对体育之美及体育学科的欣赏能力与认知水准。以多种形式开展的体育类高职院校文化研讨交流活动为手段,对体育文化、校园文化、综合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丰富体育教师的文化知识,提升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将体育类高职院校的体育理论专业素养和校园综合文化素养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从而打造出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品牌及特色形象,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文化育人工作的深化。

以学校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为基础,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鼓励体育教师、思政类教师、文化课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等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努力做新时代的学习型教师,做到与时俱进,常教常新;构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以国际视野与国内顶尖院校对比,制订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稳定且长久的机制;对体育教师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其履行自己的职责,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典范,从而推动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文化育人、综合文化育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展文化育人和德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也正因如此,文化育人才显现其长期性、持续性、必要性的特点。尤其是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文化教育工作者,通过日积月累的教书育人工作,在教育、教学、教研等实践当中探索出一条以公共基础课和校园文化活动为基础,以体育文化为重点,以文化育人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实践道路,以自身深厚的人文底蕴,润物细无声般地引领学生们,本着以人为本,坚定贯彻“三全育人”政策要求,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课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和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为专业教育服务,为素质教育奠基的理念,为全面提升体育类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欢,钟馨怡,赵若宇.高职体育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析[J].中国储运,2022(09):93-94.

[2] 高子涵.高职体育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J].成才之路,2023(20):9-12.

[3] 范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1,23(04):78-80.

[4] 尹博.高职体育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J].人文之友,2020(01):76.

[5] 黄璜.高职体育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必要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8):6-7.

(作者单位: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文化育人体育院校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 08:04:54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未来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 00:22:53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21:48:49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 12:18:42
技术文化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1:13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9:02:22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11期)2016-06-22 12:59:57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