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异化”思想受到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的影响,是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所产生的问题而提出的。文章通过深入分析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研究当代大学生在对待“生命、消费、职业、理想”等问题上,出现的价值观异化现象。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价值观异化 马尔库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F061.3;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8-020-02
价值观异化是个人价值感的丧失以及对主流价值观的背叛。当代大学生知识体系尚未搭建完成、价值观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蛊惑,出现价值观的异化。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异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尔库塞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尔库塞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探讨工业社会中人的解放和人性的回归。他的异化理论吸收了马克思早期的劳动异化理论,并受到黑格尔人道主义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人性理论等思想的影响。
在马尔库塞看来,科技进步并未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反而成为压抑操纵人的工具。一方面,生产工具日益精细化、复杂化加重了人类对机器的依赖,掌握科学理论、学习操纵机器强化了技术对人类的奴役和控制;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利用科技进步,通过文化、政治领域的渗透,操纵人们的意识。技术合理进步带来工业社会畸形,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变成一种新型集权的社会,即单向度的社会。在单向度的社会中,整个社会只存在单一的价值取向,单一的判断标准,只有一种声音,没有反对的声音。由技术异化所带来的人的异化在单向度的社会里呈现出以下四种特征。
(一)技术异化人的思维,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社会,统治者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大众传播媒介不断灌输统治者的思想,消除人的批判思维,使人们认同现存社会秩序,认同当前的制度文化。科技麻痹人的批判意识,使人们表现为理性的麻木,在潜移默化之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意识形态成为扼杀人性自由、削弱人自主性的异化力量,变成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人们表现出对现存秩序的顺从,对交通事故、战争、饥荒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态度冷漠。
(二)文艺作品商业化,出现“肯定文化”
文艺作品商业化使大众文化丧失文化的本质属性,成为商品的文化产品,以交换价值为目的进行创作,为迎合资本主义市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这种文化表现为对永恒美好和更有价值的世界无条件的认可,这种被马尔库塞定义为“肯定文化”的当代资本主义文化丧失了对现实批判、否定和超越的本性,从根本上显现出理想主义的幻象。
(三)机械化生产的普及,促进消费主义流行
在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的诱导下,人们的消费过程也得到了虚假的满足。“人们好像是为了他们的商品而生活,他们把汽车、高清晰度录像机、两层双向宽敞阳台住宅、厨房设备作为他们生活的灵魂。”[2]马尔库塞认为,现代传媒带来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广告让人们逐渐丧失了判断力,成为纯粹被动的消费者。“那些为了某种特殊的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于个人的需求”不断大量生产出来,消费者的思想和主体意识被剥夺,在消费过程中得到虚假的满足,成为了与主体本质相背离的物化存在。最终,在不断涌现的新兴技术的支持下,人们的消费欲望也逐渐膨胀。
(四)技术万能论,助长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人们认为,技术无所不能,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促使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行残酷掠夺和贪婪地开采,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尔库塞指出“越来越有效地被控制的自然已经成了扩大对人的控制的一个因素:成了社会及其政权的一个伸长了的胳膊。商业化的,受污染的,居室化的自然不仅从生态的意义上,而且从生存的意义上缩小了人的生活世界。它妨碍着人对环境世界爱欲式的占有和改变,它也使人不可能承认自然是自主的主体”。自然对人类主体的否定必然导致人类主体性的丧失。事实上,对自然界永无止境的索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最后将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对于技术导致的异化,马尔库塞试图寻求解决途径。但不同于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存在剥削,但发达资本主义日益完善的机械化改变了工人被剥削的状态和地位。因此,他认为改变制度形式并不能改变技术理性全面统治的形态,只有发动流浪者、受压迫者、失业者等处于民主进程之外的力量进行反抗,才能恢复人的完整性,重塑丰富的、超越的、自由的人,将人从异化中解放出来。
很显然,马尔库塞对人类解放之路的探索具有局限性,不切实际且具有乌托邦的情结,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对人异化的全面批判,对处于第四次产业变革中的信息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异化的表现
“00”后大学生生活在开放的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深了他们对科技产品的依赖,让他们“机不离手”,极易沦为“电子奴隶”,产生价值观异化的问题。
(一)生命价值观——视如草芥
大学生对生命与生命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关系着自我的生活态度,也影响其对生命的认知。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极端事件频频出现,无论是复旦投毒案还是南航腐尸案,都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出现了异化。
一方面,功利化的教育风气,造成生命教育的缺位。学生丧失了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呈现单向度的特征,造成学生抗压能力弱,自我认同感低。当大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读研等现实压力时,面对逆境,产生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悲观情绪,长期压抑的心境甚至会带来自残自杀等行为[4]。另一方面,西方错误思潮的传播造成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生长,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一些大学生用伤害生命的方式解决人际冲突,如杀害家人、室友等犯罪行为,这都是异化的生命价值观的典型表现。
(二)职业价值观——金钱至上
追求成功是个人职业价值实现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横行,“金钱至上”的理念甚嚣尘上,物质财富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准,社会将成功与金钱划等号,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金钱至上的职业价值观让许多大学生丢掉了中国人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他们以功利、浮躁的心态对待职业,忽视了职业成功的基础是累积知识,也忘记成功的关键在于脚踏实地,造成许多大学生以“高薪”就业为学习目的,计算机、金融等高薪专业成为高考热门,人文学科则遇冷;同时,“知识无用论”大行其道,一些学生想赚快钱,卷入网贷、传销骗局;另一些崇拜网红、明星,不惜效仿,甚至荒废了学业。
(三)消费价值观——享乐主义
消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消费观异化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追求物欲享乐、沉迷挥霍金钱的快感成为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异化的典型表现。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冲动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非理性行为,异化的消费观既加剧了大学生对物质的迷恋,也扭曲了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使其产生了价值虚无主义的心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信用知识匮乏,自制力不强,难以抵抗校园贷等网贷产品的广告诱惑,误入“裸贷”“高利贷”陷阱,欠下巨额资金,甚至赔上整个人生。
(四)理想信念观——胸无大志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沉浸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虚度光阴,胸无大志,出现理想信念危机。
缺失理想信念后,很多大学生学习毫无动力,上课睡觉打游戏,只求考试不挂科;一些学生容易受到西方错误思潮蛊惑,在大是大非面前毫无立场,甚至在网上散布错误言论;还有一部分学生以现实功利主义者自居,为了评奖学金、助学金或求职而撒谎或造假。
可见,理想信念的缺失,让很多大学生面对升学、求职等现实压力时,内心焦虑,步履维艰,对前途感到一片迷茫,他们以躺平、摆烂的人生态度浑浑噩噩过日子,对社会毫无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重塑大学生价值观异化的途径
大学生的价值观异化是现代经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现象。重塑大学生的价值观,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实践者,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落细落小落实。
首先,学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既要发挥课堂主阵地,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学习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媒体是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媒体的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特别是要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国家相关部门要通过法治手段,监督、约束和打击传播非法信息的行为;网络平台要提高社会责任感,通过后台技术监管,筛选信息;权威主流媒体要后发制人,适应新媒体环境,占领传播渠道,引导正面舆论;大学生要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分辨信息的能力,规范上网行为。
最后,大学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熟记于心,更要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要做到勤学,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二要做到修德,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转化为自觉的道德实践。三要做到明辨,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四要做到笃实,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脚踏实地为之努力奋斗。
四、结语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异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深刻意识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正确价值观引领,必须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引导青年学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1.202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OBE理念下高职思政课专题式实践教学实效性提升研究(项目编号:XJKX24B244)。2.2023年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夏明翰精神引领下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230D005)3.2023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JGB2023399)]
参考文献:
[1] 黄岩,略论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J].前沿,2011(19)
[2]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出版社,1998.
[3] 张元,丁三清,李晓宁.网络道德异化与和谐网络建设[J].现代传播,2014(04)
[4] 孙其昂,倪秋思.当代青年精神生活异化的现代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07)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第一作者简介:林樱枝(1993—),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编: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