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材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资源,其数字出版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结合笔者20多年的高校教材出版编辑工作经验展开研究。首先从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介绍我国高校教材数字出版的背景,然后对高校教材数字出版现存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包括版权保护问题、技术人才问题、市场竞争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介绍我国高校教材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从建设数字化平台、开发数字化教材、优化内容质量、跨平台资源整合、培训与人才引进五个方面提出多种策略,以提高数字教材的质量、适用性,优化用户体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材数字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数字教材建设前景广阔,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不断探索与尝试,以实现高校教材数字出版的健康、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为高校教材数字出版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高校教材;数字出版;数字化转型;出版行业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1-0236-04
高校教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高校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教材的出版也关系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我国高校教材的出版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1]。可见,教育数字化、文化数字化是当前和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教材数字出版的背景、现存问题及策略,以期为高校教材数字出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市场需求
首先,高校教学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挑战,线上教学成为可能。许多高校开始采用在线课程、网络研讨会、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特殊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据统计,我国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2020年的总收入为94.03亿元,2021年的总收入为101.17亿元[2], 2022年的总收入为104.91亿元[3]。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其次,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他们对数字教材的接受度和适应度更高[4]。数字教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此外,一些大学生选择通过在线资源获取课程内容。在线资源通常为免费或低成本的电子书籍、视频教程等,其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最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购买二手教材以节省资金。他们认为,购买新教材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造成浪费,而二手教材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党的十八大提出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二手教材可以循环使用,具有环保特征,因此近年来二手教材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学生的欢迎[5]。
(二)技术进步
互联网、云计算、移动设备等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教材的数字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撑。首先,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数字出版的效率。过去,出版物需要经过印刷、装订、运输等烦琐过程,而现在,数字出版使这些流程大大简化。电子书、在线杂志、网络报纸等数字出版物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发布,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此外,数字出版的兴起也使出版业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更多出版机构得以参与数字出版。其次,技术进步也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内容创新。以前,出版物的内容大多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而现在,数字出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内容,如音频、视频、交互式多媒体等。这些新的形式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优化阅读体验,还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内容。最后,技术进步为高校教材的更新换代提供了便利。传统的教材出版周期较长,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而数字出版则可以实现快速更新和修订,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快速传递给学生。同时,数字出版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从而优化学习效果。
(三)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的支持对推动高校教材数字出版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包括加大对数字出版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数字出版企业与出版机构合作,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创新等。这些政策旨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其次,政府加强了对数字出版市场的监管,加强了对网络传播内容的审核和监管,防止有害信息传播,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此外,政府还鼓励数字出版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保护,保护数字出版产业的合法权益。最后,政府加大了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数字出版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6]。
(一)版权保护问题
首先,数字出版的复制和传播非常容易,一些非法网站或个人通过盗版、复制等方式,大量传播高校教材内容,不仅侵犯了版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知识传播。其次,数字出版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侵权行为更容易发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版权保护措施,一些非专业的用户可以通过简单下载或复制的方式获得教材内容并进行传播,使版权人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最后,关于数字出版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由于缺乏有效的版权认证和保护机制,侵权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惩处。同时,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交易和授权机制也不够健全,难以保障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7]。
(二)技术人才问题
当前高校教材数字出版行业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一方面,数字出版人才数量不足。目前,高校教材数字出版从业者大多来自传统出版业,他们对数字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还不够熟练,缺乏数字出版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数字出版人才质量有待提高。当前从业者往往只关注技术层面,没有意识到数字出版产品设计和营销的重要性。
(三)市场竞争问题
我国数字出版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首先,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全球数字出版市场的快速发展,国际出版巨头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出各种数字教材,抢占市场份额。这使得我国高校教材的数字出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次,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随着数字出版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机构进入数字出版领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传统出版机构也开始向数字出版领域转型,争夺市场份额。同时,一些互联网企业加大了在数字出版领域的投入力度,推出了各种数字产品,争夺用户资源。
(一)建设数字化平台
出版机构需要建立一个集成的数字化平台,提供在线教材购买、学习资源共享等功能。
第一,明确数字化平台的目标和定位。高校教材出版数字化平台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如提高教材的传播效率、降低成本、优化用户体验等。同时,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确定平台的定位,如提供多样化的教材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打造专业的学习社区等。第二,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平台建设离不开技术的支持,高校教材数字出版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实现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同时,需要考虑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平台能够稳定运行,并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第三,建立完善的内容管理体系。高校教材数字出版数字化平台需要建立完善的内容管理体系,涵盖教材内容的收集、整理、审核、发布等环节。同时,需要建立内容质量控制机制,确保平台上的内容质量符合要求,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第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服务。高校教材出版数字化平台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服务,包括在线阅读、下载、分享、讨论、评价等。同时,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服务,优化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数字平台的形式多样,如视频网站,可以编辑上传视频,生成二维码,用户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线观看视频,学习相关内容;再如题库平台,高校教师可以在平台上组卷,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做题。此外,线上线下课程培训也是非常好的服务模式,课程培训可以吸引更多的高校教师,提高高校教师对品牌的忠诚度,出版机构的编辑也可以加强和高校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丰富出版机构的产品。
(二)开发数字化教材
开发数字化教材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第一,技术引进。出版机构可以通过购买或合作引进现有的数字化教材资源库,以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这些资源库通常由教育科技公司或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第二,自主研发。出版机构可以自行研发数字化教材,利用其专业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文本的数字格式转化、图片处理、音频和视频制作等。同时,也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工具和平台,实现教材的自主开发。第三,与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出版机构可以与教育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材。教育科技公司通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开发经验,可以帮助出版机构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数字格式,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第四,创新教材设计。出版机构可以通过创新教材设计,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教材相结合,增强数字化教材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此外,可以通过纸数结合的形式,依托数字教材海量、高质量的内容和数据吸引用户,同时促进纸质教材的销售。在这方面,清华大学出版社走在了前列。清华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了纸数融合图书支持平台,实现了“书+资源”“书+课程”“书+专有平台”三种形态的图书出版模式[8]。第五,建立数字化教材库。出版机构可以建立数字化教材库,将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教材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以便用户查找和使用。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数字化教材进行学习。
(三)优化内容质量
内容是出版社的核心资产,是出版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出版社的差异化优势。高质量的内容能够吸引读者,提高出版社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9]。无论是纸质出版物,还是数字出版物,都要坚持“内容为王”。
针对高校教材数字出版的内容质量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严格筛选内容。出版机构应对所有数字教材内容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高校教学大纲的要求[10]。同时,要对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出现知识性、政治性错误。第二,专业化内容制作。出版机构应积极与高校教师合作,共同制作高质量的数字教材内容。如提供专业化的内容制作工具,支持教师进行在线编辑、修改、注释等,从而提高数字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第三,内容审查与更新。出版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查机制,定期对数字教材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内容的及时更新和准确性。同时,还应建立反馈机制,收集教师、学生和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材内容进行持续优化。
(四)跨平台资源整合
出版机构可以通过整合各种学科资源、教学案例、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跨平台资源整合也可以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第一,建立跨平台资源库。出版机构应该建立一个跨平台的资源库,将各种形式的资源(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整合,以便在不同平台上进行展示和传播。第二,开发多平台发布工具。为了方便出版机构在各个平台发布自己的内容,需要开发一种多平台发布工具。该工具应该支持多种格式的转换和兼容,以确保在不同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能够被正确识别和展示。第三,整合平台合作。出版机构可以与各个平台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换。例如,可以在一个平台上提供版权内容的分发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使用这个平台。第四,建立跨平台营销策略。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的今天,营销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11]。出版机构应该制定跨平台营销策略,将数字出版内容在不同平台推广,这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广告、线下活动等多种方式实现[12]。同时,应该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和用户特点制定相应的推广策略,增强推广效果,提高转化率。目前,很多出版机构都开展了线上直播,并且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以及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账号,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营销网络。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书圈,自2018年问世至今,已成长为拥有百万用户的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服务的公众号[13]。此外,可以收集高校教师信息,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并且建立高校教师QQ群、微信群,在群里宣传推广出版机构的新书和课程信息,实现精准化营销。
(五)培训与人才引进
数字出版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因此,出版机构应该加强对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进修机会,鼓励员工参加数字出版领域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此外,出版机构应该积极引进数字出版人才。数字出版领域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出版机构应该通过招聘、选拔等方式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几点提示
第一,好的品牌是出版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出版机构要始终以塑造品牌为使命。只有品牌在,在面临转型时才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14]。
第二,出版机构要团队作战,发挥高层组织者的优势,尽可能由社长、总编、分社长带队,与更多的高校开展战略合作。市场就那么大,只有抢占更多市场的人才是赢家。
第三,市场越发多元化,所以定制化的产品最有优势。出版机构可以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按照高校的需求,提供数字产品定制服务,将服务升级,锁定高校资源,实现合作与共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15]。
数字化时代,高校教材的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在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旨在为高校教材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相关出版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数字出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出版机构仍需不断努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未来,出版机构需要继续关注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满足高校教材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出版机构也需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数字出版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教材数字出版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创造,2022,30(11):6-29.
[2] 魏玉山.“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中国数字出版:2021—2022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J].新阅读,2023(3):11-15.
[3]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课题组,崔海教,王飚,等. 2022—202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摘要)[J].出版发行研究,2023(9):7-13.
[4] 王雨,李子运.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5):55-59,64.
[5] 毛思琪,王梦婷,齐欢,等.高校二手教材互助平台“随享”的可行性建议[J].活力,2023(4):166-168.
[6] 王强.数字出版,持续赋能出版企业[J].印刷杂志,2023(4):37-39.
[7] 马晓薇.我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1(2):25-26.
[8] 邱显清,庄红权.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大学出版社数字化平台建设: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例[J].出版广角,2022(16):11-15,39.
[9] 龙正武.数字出版的五要素分析[J].出版与印刷,2023(1):63-67.
[10] 陈晓玥.数字出版业态下的出版物质量管理[J].文化产业,2024(5):109-111.
[11] 陶韬.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图书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22(20):137-139,187.
[12] 韩国华.论数字出版的营销演化[J].出版参考,2023(9):71-74.
[13] 魏江江.基于社群思维的微信公众号运营:以清华大学出版社“书圈”公众号为例[J].现代出版,2017(3):46-47.
[14] 周晓琬.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品牌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23(12):254-256.
[15] 陈建峰.专业出版社定制化知识服务模式实践与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4):208-211.
作者简介 王冰飞,编辑,研究方向:高校教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