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自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机制研究

2024-08-21 00:00:00乔梁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1期

摘要:自媒体短视频贴合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新需求、新特征,以社交互动性、灵活性、共享性等特征赢得了大学生的喜爱,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靠吸引流量实现盈利的自媒体短视频与弘扬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高校思政课存在一定矛盾,但二者并非无法彼此兼容,优秀自媒体可以有效赋能高校思政课。思政课要善于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讲道理,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应排斥新技术,反而应该比专业课教师更了解和熟悉当代大学生所乐见的新内容和他们的思想变化。

文章采取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总结研究方法,探讨在面临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的科技与教育革命时,优秀自媒体赋能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和评价机制。文章指出,高校思政课长效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变得愈发困难,而各类以自媒体创作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却在当代青年学生中广泛传播,具有高度社交媒体化和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其中具有积极价值引导意义和新颖传播方式的短视频,应被思政课教学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及时改变教学思路,抓紧学习新技术,通过新媒体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的发展特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正能量思想的传播途径,着眼于立德树人,全面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自媒体;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1-0022-04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优秀自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机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SCG003

一、引言

高校思政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是内容充实丰满、极具现实意义的大学课程。在面临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的科技与教育革命时,高校思政课出现无法长效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思考、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等问题。与此同时,各类以自媒体创作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在当代青年学生中广泛传播,其内容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赢得了许多青年大学生持续关注和喜爱。

占据大学生大量时间的自媒体短视频,能不能通过甄别和过滤,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成为当下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今,随着各大新媒体平台运营愈发成熟,针对的目标用户群体日益细分化、定制化、社交化,以传播知识和推广科技教育类内容的优秀自媒体视频呈现出大规模增长态势。很多学生表示,自己获取科技教育类的知识内容,更多来自互联网平台的自媒体内容,而非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

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及时、高效、充分地利用优质自媒体短视频内容来传播思政课程和主流价值观,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有待融入传统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正在和自媒体短视频争夺受众,都渴望以内容吸引当代青年。

教师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通过新媒体技术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的发展特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正能量思想的传播途径,全面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积极应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

(一)对新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及新媒体内容促进教学创新的研究讨论

第一,突出强调新媒体和新技术对教学手段与形式创新的重要影响。

程毅指出,面对数字教育日益普及的新常态,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转向远程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模式[1]。

徐文文指出,只有推进思政课教学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走出网络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局[2]。

第二,强调新媒体给高校思政和立德树人带来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隋文馨等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挖短视频生活化与情感化的媒介元素,发挥短视频在人物描述、故事讲述、观念传播等方面的表达优势,对当代大学生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引导[3]。

蔡贤军等强调了社交媒体给思政课价值引导带来的消解作用和师生沟通方式的新挑战[4]。

庞娟指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于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媒体平台的各种社会思潮,并与各种声音斗争来实现其价值[5]。

张腾飞等指出网络虚拟空间复杂多变,须提升教师的辨析能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作为思政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6]。

宋瑾瑜指出,大学生对互联网线上思政课程的感知有用性越高,持续学习意愿就越强;学习满意度越高,持续学习意愿就越强;课程质量越高,持续学习意愿就越强[7]。

范蕾蕾指出,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推荐或统一推荐,个性化新媒体信息推荐更加准确、主动、智能化[8]。

(二)对提升高校思政课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建议

第一,突出思政课的政治性和首要性。

王传利指出,教师要切实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和完善政治引领机制,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9]。

陈瑞欣等提出,思政课要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伟大征程,自觉驳斥网络上充斥的错误思潮,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10]。

第二,强调教师的个人修养、理论水平与道德品质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环节。

张建明指出,思政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1]。

沈壮海等指出,大学思政教师的全局意识和规划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目标的前提下,要科学定位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12]。

王曌等指出,网络短视频创作的大众化,引发无序化短视频供给的复杂涌现,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一定挑战[13]。

张明宇等指出,要通过加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14]。

曹寒冰指出,应制定相应的媒体运用规范与伦理准则,全面规范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和信息共享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秩序[15]。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一,现有研究强调思政教师个人素养、学养对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缺少对具有实践意义的机制的探讨。例如,教师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媒体赋能课堂教学,主动吸引学生,并对学生的日常实践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如何主动利用新媒体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第二,忽视了青年学生的偏好,特别是新锐自媒体内容对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领导力、吸引力。缺少对优秀自媒体是否能为思政课所用、该如何为思政课所用、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有效机制来实现等问题的探究。

第三,忽视了立德树人对思政教学方式的更高要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一般由教师主讲,学生自我表达和讨论的空间有限,参与的深度也因此受到限制。现有研究对如何运用新媒体平台和优秀自媒体,让教师、学生、社会人士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主流价值观传播的讨论不足。对短视频如何融入思政教学环节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论述。

三、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多种多样社会思潮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政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本质的指导原则。高校思政课不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思政课与各类专业课最本质的区别。同时,当代社会各种思潮交汇,有利于借鉴与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为国家的思想文化发展服务。但这也容易造成人们思想的迷茫,对思想信念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讲,更容易出现道德观、政治观与价值观的错位。这些新情况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大程度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互联网的开放联通、信息飞速传播的特性,使正确与错误的思想同步扩散,而青年大学生如不提高甄别能力,就容易被错误的信息误导。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正确的思想有时也会被淹没在各类无穷尽的互联网信息中,往往得不到及时和广泛传播。

(二)新媒体平台商业运营的本质与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矛盾与冲突

当前,高校思政课不仅是在和各种各样非主流甚至是错误的社会思潮作斗争,还在与青年学生日益碎片化和社交媒体化的专注力作斗争。换言之,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就是在和各种各样的手机应用程序争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多数新媒体平台基本依据商业算法运营,特别是很多以盈利为目的的自媒体。商业新媒体平台的本质是通过吸引用户流量和访问时长赚取相应的广告和销售收入,并没有将内容导向作为运营的首要原则。

将优秀的自媒体内容引入思政课教学,一方面可以直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著增强学习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商业本质属性,摒弃“三俗”内容,重视价值观和受众体验的双重导向,而不是将关注点放在爆款短视频上。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完善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不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维度:一是形势与政策,包括世界发展形势和国内发展形势,在了解国情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优秀自媒体赋能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立德树人作为一种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这种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讨论法,将优秀自媒体视频用于对理论的阐释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课不应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内容完全对立,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发掘自媒体中在价值观与舆论导向上能为思政课教学所借鉴的内容,并尝试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思政课在培养人才、帮助人才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问卷调查小程序,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自媒体账号,并推荐其代表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其中一些和所讲专题相契合的内容,通过展示提出思考题,并请学生积极讨论。如自媒体视频《激荡四十年》以改革开放为起点,逐年梳理改革发展历程,并通过具体案例讲述个人事迹。学生观看后,反响热烈,表示对课堂讲述的改革开放过程有了非常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多名学生在课上主动分享自己的家庭如何在改革开放中通过勤劳努力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甄选优秀自媒体内容,弘扬主流价值观

如自媒体视频《学习党史的真正意义在哪?》通过大量真实的史料和素材,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勾勒出共产党人光荣伟岸的形象,讲述了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故事。教师在课堂展示后,学生十分热情。很多学生认为,通过观看视频,已然将百年党史的闪光时刻牢牢印刻在脑海中,对课本上的许多人物都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有多名学生主动创作了以党史人物为题材的历史情景剧,在课堂上展示,对整体教学效果起到正向的赋能作用,并且活跃了课堂氛围。

自媒体创作形式与传播方式已较为成熟,当前正朝着高度专业化和个人定制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一些自媒体只看重流量,忽视了其社会教育职责。如果能从创作导向上充分挖掘自媒体内容的社会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发挥价值观导向作用与提升社会正向影响力,从思政教育角度为自媒体的创作赋能,不仅可以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潮流之间的隔阂,还能为优秀自媒体内容创作开辟新路径。

(三)思政教师要着眼立德树人,充分了解、准确把握、主动学习优秀自媒体内容

当前,部分思政教师只从思政教学和价值培养的目标出发,忽视了学生作为客体和受众的主观感受。更有教师将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不足、参与度不高的原因归咎于依赖智能手机和自媒体短视频。事实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不是设备,而是内容。如果思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都会被重新引回课堂上。比如,可借鉴知名自媒体账号“学过石油的语文老师”“罗翔说刑法”等,以精选的案例结合带有个人特色的讲授方式,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发挥案例的思政赋能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终端将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传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方式终将发生改变,新技术将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思政教师应深入了解并主动学习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主动拥抱优秀自媒体内容,甚至可以成为自媒体内容的创作者,站在课程思政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创作自媒体内容。

五、结语

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喜欢的自媒体内容,以及与传统思政课相比,学生更愿意观看这些内容的原因。只有深入理解并运用自媒体创作逻辑投入每一堂思政课,很多优秀自媒体内容才能为思政课教学所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善用互联网资源,及时用新媒体赋能思政教学,创新思政课程的内容,使之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技术进步是大势所趋,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思政教师,更应该比专业课教师更善于将新技术的精华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运用新媒体技术,一方面能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能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极大地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同时,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短板。当前,学生注意力愈发碎片化,课外阅读的时间显著缩短,课下反思不足。如果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并消化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以优秀自媒体赋能高校思政教学的核心是在新技术与新思潮的交叉作用下,帮助思政教师将教学内容讲到学生心里,对他们有帮助、有启发。无论哪种形式的媒体内容被用于思政教学,思政教师都必须始终立足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钻研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良才。

参考文献:

[1] 程毅.新常态下高校数字化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理论创新探微[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15-17.

[2] 徐文文.网络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的依据与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6):27-31.

[3] 隋文馨,秦燕,黎红友.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2):112-118.

[4] 蔡贤军,赵敏.社交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社科纵横,2016,31(12):170-173.

[5] 庞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9:8-11.

[6] 张腾飞,叶树斌,崔清松.高校“大思政课”线上教育教学现状及其矫正[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0):180-182.

[7] 宋瑾瑜.大学生在线思政课程学习满意度与持续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证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7):145-150.

[8] 范蕾蕾.个性化新闻推荐的算法把关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5-7.

[9] 王传利.构建思政工作大联盟激活党建正能量[J].人民论坛,2019(S1):128-130.

[10] 陈瑞欣,赵耀,李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探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25-27.

[11] 张建明.“国之大者”视域下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进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6):123-127.

[12] 沈壮海,刘灿.多重视野中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及其突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2):121-130.

[13] 王曌,范建刚.短视频媒介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情感动员:逻辑、隐忧及其对策[J].高教论坛,2023(2):10-15.

[14] 张明宇,李凤娇.新媒体传播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2):189-191.

[15] 曹寒冰.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4):185-188.

作者简介 乔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