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指向下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2024-08-21 00:00张煜赵世良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7期

[摘 要]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恰当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新课标,通过引入具有政治引领性的红色文化议题,创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议学情境,设置指向核心素养的红色文化议学任务,开展形式创新多样的红色文化议学活动,构建虚实交互的红色文化议学场域,将红色文化全方位、系统性和创新性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增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从而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红色文化;议题式教学;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9-0059-04

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准确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现实困境,创新实践路径,进而落实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旨归。

一、引入具有政治引领性的红色文化议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本文称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1]。新课标还提出: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 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1]。 核心素养指向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议题讨论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议题的选择与设置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科学设置议题,并将议题作为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总抓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议题式教学的全过程,善于抓住时机,在准确把握新课标、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堂中引入具有政治引领性的红色文化议题。

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例,这一框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具体内涵和特点,认同中国梦;理解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是有机统一的,应主动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主动承担实现中国梦的青年责任;懂得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增进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围绕上述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序列化议题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总议题与三个分议题都将百年党史这条主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核心主题紧密联系起来,并展现出结构分明、层次清晰的逻辑关系,每个分议题都彰显着对学生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的正确引领,都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价值旨归。

二、创设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议学情境

议学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新课标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看学生能否运用学科内容应对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和挑战。学科内容只有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品格和能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以具体真实的情境为依托,设置特定任务,引导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可见,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精选情境材料、巧设情境活动、优化情境创设。议学情境的创设要始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具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创设议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欲望,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情境,形成真实的体验,生发真实的情感,实现全体师生共知共情,进而通过学科任务的设置与驱动,引导学生由情入理,真实完成学习任务,在这过程中建构学科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框为例,面对东莞市的高中学生,笔者在分议题一“回望百年红色党史,感悟何为中国梦”的教学设计中,就挖掘了东莞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红色歌曲《东江纵队之歌》将学生自然带入议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让学生讲述王作尧将军(东莞厚街人)领导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华南坚持抗日游击的红色革命故事,引导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树立报国之志。同时,引导学生线上360°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了解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东莞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使学生对中国梦的内涵有更真实、深刻的感悟,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有机统一起来。

三、设置指向核心素养的红色文化议学任务

议题式教学的核心要义在于“议中学”。议学任务是具体推进议题式教学的驱动器,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因此,议学任务的设置是教师在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推进议题式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和评价要坚持“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因此,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议学任务的设置必须建立在精准的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议题设计的基础上。此外,议学任务的目标预设要体现多维度,不能仅仅指向学科必备知识,更要着眼于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关键能力的锻炼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议学任务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层次性;议学任务的推进方式和呈现形式要多样化;议学任务的评价要及时,并体现开放性。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框为例,笔者围绕分议题一“回望百年红色党史,感悟何为中国梦”,依托本土化的议学情境,设置了如图2所示的精准指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议学任务。从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三个议学任务的设置不仅对标本框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必备知识,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而且在价值立意上都蕴含对学生核心价值的正确引领与核心素养的正确导向。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完成上述三个议学任务的过程中,增强了对中国梦的认同,深化了对中国梦的内涵与本质的理解,同时,培养和锻炼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展形式创新多样的红色文化议学活动

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来设计具有创新性、多样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挑战性的议学活动。具体来说,议题式教学中的议学活动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联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境素材和充分的发挥空间,从而让学生真正愿意参与议学活动。议学活动只有做到既有学生参与的广度与热度,又有学生思考的深度与效度,才能真正告别冷场化、单一化、形式化与浅层化。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框为例,围绕分议题一“回望百年红色党史,感悟何为中国梦”,笔者充分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设置如下层层递进的议学活动:云游红色展馆——我来写文案;讲述红色故事——我来谈感悟;聆听红色歌曲——我来记歌词。三个议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让学生在红色场景、红色故事和红色音符中感悟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围绕分议题二“立足百年奋斗成就, 科学规划中国梦”,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素材资料,让学生分组合作,开展“数说百年成就 绘就梦想蓝图”的手抄报创作展示评比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笔者提供的资料和教材知识,以绘画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围绕分议题三“总结百年成功经验,如何实现中国梦”,笔者让学生先观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纪录短片,然后分组对“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如何继续成功?”这两个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之后,再给予个别学生单独补充完善的机会。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上述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创新性的议学活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路径,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五、构建虚实交互的红色文化议学场域

“场域”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他在《实践与反思》一书中指出,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 (network),或 一个构架(configuration)[2]。这一概念表明场域实际上是一个多种主体参与构建的客观关系网络或者关系活动空间。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空间实际上就构成了红色文化教育的一个场域。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场域呈现出多元化和扩大化的趋势,虚拟的网络场域逐渐成为与真实的现实场域并存的又一重要场域。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当学生进入虚拟的网络场域中,他们就不仅成为多元信息的接收客体,而且成为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认和显现,因此也更愿意在网络这一虚拟场域中接收信息,并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具体操作层面,提升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育人实效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手段和新媒体平台,盘活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空场域,构建虚实交互的红色文化议学场域,提高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框为例,笔者在分议题一“回望百年红色党史,感悟何为中国梦”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创设了“云游红色场馆:线上打卡东江纵队纪念馆”的议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VR技术360°全方位地参观红色景点,这种虚拟的呈现形式与现实的课堂教学交相辉映,创新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形式,拓展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议学场域,让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可观、可触、可感,让红色基因在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入行,真正有效发挥出红色文化的育人实效,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育人价值。新时代,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不忘初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研究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为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布迪厄.实践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