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赋能大教育

2024-08-19 00:00:00宦宗来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7期
关键词:葫芦丝葫芦劳动

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小学创建于1977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以“葫芦+”文化赋能教育发展,统筹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教育布局,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劳动+”中看见教育新样态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打造“1+X”区域劳动教育格局:“1”指基础劳动,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X”指根据课程基础、地域资源自主探索“葫芦+”劳动教育特色,形成“一校一品”的新格局。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爱国卫生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种植劳动教育课程”“生活技能提升课程”三维系列课堂,拓展生活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审美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四大课程群,充分挖掘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方面的高效价值。

在“劳动+”中落实“五育”并举

学校遵照“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全方位、多渠道发挥“葫芦”特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育人愿景。

在拓荒开垦中树德增智。学校充分利用乡村地域优势,开展地域资源探索,调动全校师生的力量把堆满了杂草、木料的荒地利用起来,规划“葫芦”主题劳动实践教育基地800余平方米,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葫芦基地的劳动实践,开设葫芦种植劳动教育课。4月育苗,5月移栽,6—9月养护施肥,10月采摘,前后收获葫芦800余个,根据葫芦大小进行分类刮皮、晾晒等加工,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整合。学校将葫芦文化课程进一步拓展,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如葫芦的制作与美术、书法课程整合,观察日记、研究报告与语文学科整合,葫芦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葫芦的种植管理与劳动技术整合,葫芦的设计比例与数学学科整合,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等等,加速了“葫芦文化”课题的研究,使葫芦文化研究成为学科课程的课外延伸,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艺术创造中传承文化。葫芦丝的吹奏训练是实施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效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音乐知识、提高艺术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辨别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传承美、创造美的情怀。学校开设葫芦丝教学课,1800多名学生人手一个葫芦丝,定期练习。目前葫芦丝吹奏《国歌》《龙的传人》《花木兰》等已成为六里坪镇小学的课前三分钟必修课,学生熟练掌握传统歌曲、葫芦丝金曲10多首,并与篮球操、傣族舞、曳步舞、太极武术音形合一。在葫芦丝曼妙的音律中让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思想性情润物“有”声地得到教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纸上创意绘画积累的技法运用到葫芦上,在葫芦上进行作画,创作出36个“葫芦娃七兄弟”精品系列,48个传统十二生肖精品系列,30个精品国粹戏曲人物系列,190个经典西游记神话故事、三国故事、十二金钗作品等。传统文化的艺术创造,展现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在葫芦课上挥洒才情,体验快乐,热爱生活,葫芦创作成为六里坪镇小学的校本特色课程之一,学生彩绘的葫芦艺术品在六里坪镇乃至丹江口市远近闻名。

在葫芦文化中丰富情感。学校围绕葫芦文化内涵研究,确定了几个研究课题:葫芦文化和民间传说、葫芦的历史渊源和用途、葫芦与节日及民俗、葫芦文学等。教师将这些课题分配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兴高采烈地深入社区走访,也有的同学来到图书馆和书店查阅资料,学生通过对葫芦文化的探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葫芦文化内涵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学校举行“葫芦文化”讲故事比赛、“观察日记”展评、“我与葫芦文化”演讲比赛、“葫芦文化”手抄报展评、班级“葫芦文化”和“我是小小种植家”葫芦展示等活动。在“葫芦丝音乐会暨体艺2+1成果展演”活动中,17个展演节目,融艺术和体育为一体,流行与古典兼收,温情与火热并举,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开拓创新。学校将每年10月定为“葫芦文化节”,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生生交流、生生合作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葫芦文化的了解,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劳动+”中实现三全育人

“劳动+”助力心理健康。劳动教育对推动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学校挖掘农事资源,以“葫芦”为载体的“劳动+”心理健康课程是对问题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媒介。学校开设“葫芦心语室”,每个学生都拥有专属的“葫芦树洞”,把自己的悄悄话写下来塞进“葫芦树洞”里排解自己的情绪。学生还可以一起完成葫芦作品(制作葫芦画、葫芦器物、葫芦丝、葫芦配饰等),身体力行地体验种植“葫芦”以及其他各种劳动活动,感知劳动价值,舒缓身心压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理念,在动手实践中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劳动+”创建多元平台。学校以葫芦为载体开展“劳动+”爱心教育志愿服务活动。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社区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围绕扶贫助困、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敬老工程等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形成校外联动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学校成立了“葫芦爱心团队”,设立了“葫芦爱心基金”,学生通过做各种葫芦工艺品和葫芦丝乐器,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出售,去帮助家境贫穷的学生,实现了劳动价值。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主动加入学校的爱心团队,目前“葫芦爱心基金”已达到10000元。2023年6月1日,学校用爱心基金对部分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了帮扶。

“劳动+”实现协同育人。学校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机制,形成劳动育人合力。通过召开家长会、入社区、进家庭等方式组建了“小葫芦”家校社志愿服务队,协同高学段学生深入六里坪镇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拓荒开垦,开辟了葫芦种植地1500平方米,2024年预计年产葫芦2000个以上。学校利用寒暑假学生在家契机,开展系列环保教育、守水护水等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让每位学生利用假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承担家庭劳动,为家长分担家务,在劳动中回馈父母,把劳动教育与亲情教育相结合,在促进学生敬老爱幼、弘扬优良家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家长转变观念,懂得劳动教育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教育合力。

六里坪镇小学把“葫芦+”文化与乡村本土文化有机结合,实现了校园环境硬保障、立德树人不动摇、教育质量不放松、和谐校园更温馨的目标。学校将在推进最美乡村校园建设的新征程上坚定前行,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葫芦丝葫芦劳动
“葫芦镇”上喜事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写意葫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黄河之声(2019年15期)2019-12-17 09:32:52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热爱劳动
宝葫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迷上了葫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