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助力学校高品质发展

2024-08-19 00:00:00金晓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7期
关键词:十堰市教科研课题

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建校60余年,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市前列。2021年,市教育局对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实行集团化办学,将大坝中学附属小学合并到徐家沟小学,形成了现在的“一校两区”。近年来,为应对临近退休教师占比较高、新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等形势,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完善机制、加强培训、做实研究、推广成果等方式,打造出一支专业化、高品质、研究型的教师团队,全方位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突出教科研地位,建立完善工作制度

高位统筹,建立工作机制。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理念,建立了严谨细致的课题研究工作制度,成立了由校长、分管德育和教学的副校长、教学主任、德育主任、年级主任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发展的眼光制订科研规划,每学年组织一次课题申报,引导学校干部教师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在研究中创新思路。目前,全校90%以上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队伍,形成全校上下重视教科研工作的热潮。

逐级压实,构建“课研”体系。学校建立完善了课题研究体系,在学校层面,以教科研训一体为指引,由校长主持,分管教学的中层干部、学科组长参与,重点研究如何完善教师培养体系,健全教师教科研机制,优化教师教科研管理。在管理者层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学校处室负责人主持,部分专职教师参与,重点研究彰显办学特色的教学、德育、艺体课题。在教师层面,立足教学实践,由教师个人申报,同教研组教师参与,重点研究学科教学课题。

强化奖惩,完善管理制度。为推动课题研究由“要我研”变为“我要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订并完善了管理制度,细化活动计划,对研究环节进行全程监管指导,确保人员、内容、检查督促“三落实”,坚持“只要是合理的、有益于工作的就全力支持”的理念,明确课题研究奖惩办法。仅2022年就在课题研究上投入12.5万元,学校科研先导地位日益突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提升教研能力,全面加强专业培训

强化专家引领。学校先后聘请省、市课题研究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答疑解惑,明确研究方向,增强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信心。

抓实“草根”培训。发动校内的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科研骨干力量,组建了“草根”培训团队,结合自身经验和成果倾囊相授,帮助教师掌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更多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走近小课题、研究小课题,为营造全校共研、互研、竞研的良好氛围夯实基础。

坚持阅读赋能。为教师推荐共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学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成立阅读小组,开展读书沙龙,举办线上线下读书分享,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引领教师开展专业化阅读,为深度开展课题研究提供支撑。

助推专业发展,做实课题研究过程

过程管理常态化。学校教学处牵头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在每个研究周期召开一次课题开题汇报会、两次中期工作推进会和一次课题结题展示会。各课题组针对前期研究存在的问题,拟定后期改进措施及研究方向,保障课题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全面打造“期初动员、期中行动、 期末总结”的课题研究常态化模式。

教科研训一体化。建立课题研究“教科研训一体化”组织模式,在校级教研方面,以互相学习、提升能力为目标,组建“青蓝结对”和“名师领航工作室”,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教师论坛、名师讲座、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送教下乡等活动,引导教师在德育、教学、教研工作中结伴而行。在学科中心组方面,以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大学科中心组为依托,每学期围绕研究主题开展一次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采用“讲课—说课—评课”的方式,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年级教研组倡导教师在常态教学和研讨活动中带题授课,通过“说课—上课—议课—再上课”的方式进行课堂研讨,并推动“一课多人讲”和“多人讲一课”深度融合,在反复研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实践、问题、研究、反思、学习、创新、再实践”的闭环式教研模式。

聚焦学校发展,提炼推广研究成果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以课题研究引领校本教研活动,构建起学习主动性、教学开放性、创新研究性强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语文教学提炼了低学段趣味阅读、随文阅读的识字教学策略;中高学段构建了作文起步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的教学模式;数学学科构建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学科构建了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和阅读模式, 极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专业水平快速提升。通过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出了一批研究型教师,课题研究全面开花、硕果累累。“十三五”期间,学校有3个市级课题、20余个县级课题结题;“十四五”期间,已有3个省级课题、10个市级课题、15个县级课题结题,还有3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0个县级课题已成功立项并开展研究。全校教师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各级各类教科研竞赛获奖200余人次,2人被评为十堰市名师,10人被评为十堰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4人被评为丹江口市名师,16人被评为丹江口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校先后获得“十堰市教科研先进单位”“十堰市小课题研究基地”等荣誉称号,并成为2023年“十堰市小课题研讨和成果展示大会”的承办单位。

学校特色逐步形成。自建校之初学校就把艺体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始终把艺体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持续发展、传承、提升艺体教育的品质和内涵。在体育方面,通过课题“打造体育美育特色‘一校一品’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校多品”的体育发展新局面,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湖北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多名学生在省级短道速滑、羽毛球、游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多次在十堰市篮球、足球联赛中获得冠军。2022年5月,学校被湖北省体育局正式挂牌为“十堰市青少年体操训练基地”,同年8月在全省青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上,学校体操健儿获得4金6银10铜的好成绩。在艺术方面,形成了“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二胡等民族器乐进入日常课堂,大课间、社团、艺术节等活动提供了展现艺术特长、培养艺术人才的平台。2021年,鞠萍姐姐带领《大手牵小手》栏目组来丹江口采风,充分肯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并把学校的5个节目带到了中央电视台展播。2023年,学校申报的“小学民族器乐教学与增强学生道德素养的路径研究”被列为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改革实验项目,项目的实施将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

联合教研推广成果。目前,徐家沟小学已与六里坪镇小学、丁家营镇小学、浪河镇小学、杨山路小学等8所学校组建成教联体,经常性开展联合教研活动,通过分享实践经验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了研究成果,进入了教学教研工作的新阶段。

多年来,通过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学校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学校将着力攻克办学中教师负担过重、教研队伍缺乏新鲜血液、专业引领不够等问题,争取继续走在前、争一流、作表率。

猜你喜欢
十堰市教科研课题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宝藏(2021年10期)2021-11-22 06:00:22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略论基础教育期刊编辑与中小学校教科研共同体的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教-研-修”一体化网络教科研平台的设计研究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