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也为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天门市万林实验小学秉承“和身心、美言行、勤学思、广格局”的校训,以美育人,向美而生,学校努力构建“智美、阅美、艺美、健美、劳美”的“五美”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向阳生长,让童心如花绽放。
学科美育课程——润美无痕
学校将育人目标定位为“培养内和外美,敢赢未来的英才少年”,致力构建让每一个生命闪闪发光的“和美”高效课堂。
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美育要落到实处就必须从课程改革着手。为打造“和风化雨,润美无痕”的教风,学校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挖掘教材本身潜在的美育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美,善于对课堂进行美学化的设计,还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美的意识,以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学校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积极探索自主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着力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现已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美”课堂“一四五六”教学模式。"“一”即一个教学理念:打造自主学习、人人参与、交流互助的高效“和美”课堂。“四”即四个教学环节:问题导学、同伴互助、小组展示、评价激励。“五”即五个关键点:学、议、展、悟、练。“六”即师生六个美:教师的语言美、教态美、预设美、点拨美、评价美、板书美;学生的自信美、合作美、展示美、倾听美、质疑美、辩论美。
“和美”课堂“一四五六”教学模式的运用致力于打造砥砺思想、培养精神、实现理想的“德美”课堂,张扬个性、舒展灵性、充满人性的“智美”课堂,民主开放、倾听研究、合作竞争的“竞美”课堂,最终形成愉悦快乐、平等和谐、团结互助的“和美”课堂。
阅读美育课程——“悦”读享美
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打造高品质的书香校园,确保阅读活动系统化、常态化、沉浸式开展,让每个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美、发现美、享受美,学校大力开展“图书馆阅读课”活动。学生可以到图书馆自由阅读,开阔视野,涵养心性,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学校图书馆共有四层,简约雅致,明亮温馨。馆内藏书两万余册,内容丰富,可同时满足各学段学生不同层面的阅读需要。每排书架前都设有卡座,图书随手可取,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舒适方便。
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每个班级都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形成了“好书先读为快”的愉悦读书氛围。
每周五上午第三节课是每个班级固定的读书分享会时间。在分享会上,学生就自己喜欢的书籍以讲述读书心得、朗诵精彩片段、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共同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学校定期评选“阅读之星”,表彰在读书分享会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快乐源泉。
艺术美育课程——各美其美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特色,重点研发“和美”艺术课程,开设了绘画、舞蹈、非洲鼓、合唱、手工、书法、小主持人等各种社团,为学生搭建美的平台,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各类社团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开启美的旅程,获得审美体验。
2023年秋季学期,学校还引进社会力量,新建街舞、跆拳道、围棋等社团,聘请校外专业教师来学校指导,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后服务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多彩的校园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天上午的“和美之声”时间,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随着广播里传出动听的音乐,学生全体起立,跟随音乐放声歌唱。学校还将“和美之声”的活动延伸,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与老师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园里,天天有歌声,班班有歌声,处处有歌声,人人会唱歌,人人爱唱歌。师生共同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享受音乐之美。
除了艺术社团之外,学校还积极探索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艺术校本课程。音乐学科通过长笛、葫芦丝等小器乐进课堂,做到了覆盖全年级,辐射全体学生。美术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学习绘画技法,还开设了美术作品鉴赏课,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置身于浓厚的艺术活动氛围中,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体育美育课程——向美而行
为了让学生拥有支撑终身发展的健康体魄,学校构建长效体育锻炼社团,培育学生体育素养,促使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将攀岩、游泳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引入校园,除了教给学生攀岩及游泳的技巧之外,还传递给学生一种不畏艰难、接受挑战的信念,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力与美。
除此之外,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和兴趣爱好,开设了多个体育社团,包括花样跳绳、篮球、田径、羽毛球、乒乓球等,为学生搭建了锻炼身体的平台,也为他们的小学生活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在常规体育课程中,学校实施“三级水平四项技能”考核方案,即一二年级“跳绳+篮球”;三四年级“跳绳+攀岩”;五六年级“跳绳+游泳”,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感悟体育运动的健与美,丰富审美观念,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中整齐划一的队形、灵活敏捷的动作、矫健挺拔的身姿所流露的健康、优美与高雅。
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落实了阳光体育运动,培养了学生的阳光心态,为“双减”注入了美的力量。
劳动美育课程——以劳悟美
学校通过开展多维劳动实践课程,提炼劳动实践教育中的审美元素,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劳动美育新形态。
走近美——劳动精神课程。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校周边的普通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近距离感受劳动者的无私奉献的品格之美。组织开展“劳动最光荣”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学生如何具体开展劳动,劳动中要注意哪些细节。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位普通劳动者,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体验美——社会体验课程。翻地、施肥、播种、浇水……在学校的“开心农场”,一群特殊的“小菜农”忙得热火朝天。
为了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亲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学校充分利用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一畦春韭绿”的怡然自得,体会春华秋实、夏韵冬藏的劳动之美。全校学生在教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纷纷当起了“菜农”,在劳动中增长见识,收获成长。他们干劲十足,共同协作,忙得不亦乐乎。
学校还特意在校园边角空地开辟了一块动物养殖基地,让学生开启萌兔养殖之旅。在养殖劳动实践中,学生不仅积累了一些饲养小动物的经验,还培养了爱心与责任感,萌发了爱护动物、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除此之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资源,与社会团体、单位联动,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职业体验活动,如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学校功能馆室讲解员、交通疏导员等。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增强了对社会分工的感受和认知,理解了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唯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学生在创意劳动中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增加生活情趣,同时也提升了对美的鉴赏能力。
“双减”赋能,美育先行。目前,美育已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教育特色文化。每一位万林实小的教师,都在用自己的坚守与执着,将美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在美育浸润中快乐学习、茁壮成长,让美育之花在校园灿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