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2024-08-16 00:00:00朱彦臻
名家名作 2024年19期

[摘 要] 文化意象在文学作品创作手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使作品突破表层的现象,直击深层次的内涵,赋予文学作品独特的象征意义。基于文化意象的这一重要价值,对文化意象的概念进行简要探讨,结合《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等英美文学名著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象进行阐述,进一步分析如何运用文化意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彰显作品的文化底蕴。希望研究能为读者的阅读思考和相关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关 键 词] 文化意象;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

阅读和研究英美文学作品必须重视对文化意象的研究,在把握英美文学作品文化意象的基础上,才能对文学作品的文化底蕴和情感主旨进行透彻理解。基于这一重要意义,结合《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等传统英美名著作品对其中的文化意象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了解文化意象的运用方法及作用,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

一、文化意象概述

文化意象主要指文学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采用的蕴含某种特定人文内涵信息的抽象文学概念。文化意象包罗万象,与某一国家、某一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故而当人们阅读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学作品时,容易受到文化意象的影响而产生误解[1]。就文学发展而言,由于各国的地理条件、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经济发展等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故而其文学思潮存在明显区别,促使文学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也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象千差万别。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欧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象展开研究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感知作品人物的形象特点。

二、《老人与海》与《鲁滨逊漂流记》概述

(一)《老人与海》概述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20世纪中期创作的优秀小说作品,讲述了古巴渔夫圣地亚哥先后与大马林鱼、鲨鱼斗智斗勇的故事。小说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面临巨大的生存威胁,但老人的智慧、勇敢和坚毅等品质帮助他一次次战胜困难。结合故事情节来看,圣地亚哥在穷困潦倒之际毅然决然再次出海,决心捕捉一条大马林鱼。在80多天以后,他终于遇上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这是他的敌人,也是他所追求的荣耀的象征。在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大马林鱼以后,却围上来了许多凶残的鲨鱼,对他和他的战利品虎视眈眈。在经过一番战斗以后,他终于击退了鲨鱼群,但他的大马林鱼却只剩下了一副鱼骨头。即便如此,他仍旧没有放弃,当他回到村庄时,他的经历依旧在诉说着一个英雄的荣耀。纵观全书,圣地亚哥用行动证明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胜利并不在于结果,而是身处逆境时的勇气[2]。

(二)《鲁滨逊漂流记》概述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完成的传世之作,以书信体的形式讲述了鲁滨逊荒岛求生的故事。鲁滨逊在航海途中遭遇大风暴,漂流到没有人烟的孤岛上,同伴均已在风暴中丧生。即便如此,鲁滨逊并未放弃生命,而是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学会烧制陶器、种小麦等,甚至还解救出一个被野人准备当作食物的“星期五”。从风暴之日起,鲁滨逊一共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19天,最终得以在商船的帮助下回到故土,成为当地人尽皆知的大英雄。《鲁滨逊漂流记》创作的时间正处于英国文学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时期,故而这部书中有许多情节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仍能让人感受到鲁滨逊身上的坚毅、勇敢和智慧,展现了大航海时期水手们的优秀品质。

三、文化意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不论是《老人与海》还是《鲁滨逊漂流记》,两部作品均提到了大海,而且发生的故事均与海洋有关,故而海洋是必须研究的文化意象之一。除此以外,《老人与海》里还有大马林鱼、鲨鱼群等文化意象,而《鲁滨逊漂流记》里则有打猎、驯养山羊、制作面包和陶器等文化意象,下面对这些意象进行详细分析。

(一)《老人与海》中的文化意象运用

海洋是研究《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必不可缺的文化意象之一。在大众的认知里,海洋往往代表着神秘莫测和波澜壮阔,而圣地亚哥的绝大多数经历都是在海洋度过的,故而海洋这一意象实际上就指代了圣地亚哥的命运,海洋的神秘莫测意味着命运的不可预测,而海洋的波澜壮阔则暗指命运的坚韧以及无穷的生命力[3]。与此同时,《老人与海》中的海洋时而平静、时而狂风暴雨,这也意味着人类在面对命运捉弄时的无奈,但老渔夫圣地亚哥并未就此放弃,而是与海洋抗争到底,象征着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勇敢抗争。海洋中的风暴则代指人类命运中的各种挫折,人类必须运用智慧和勇气才能战胜这些挫折,如同圣地亚哥必须通过坚强的意志和智慧才能取得胜利。

《老人与海》中的自然文化意象还包括日出、日落。其中,日出代表新的一天、新的希望,当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时,代表新的一天已然来临,赋予圣地亚哥新的力量,使其能勇敢面对未来的新挑战。但随着日出而来的就是日落,这一意象更多代表一天的结束,而结合《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日落则暗示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战斗暂告一段落,也象征着圣地亚哥的奋斗暂时结束。实际上,日出与日落还照应了人生的命运,象征了命运的起伏,以及展现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抗争精神。正因如此,《老人与海》成为一部歌颂命运的永恒经典,引发大量读者对生命、命运进行深入思考。

除了海洋以外,《老人与海》中的大马林鱼、鲨鱼也是重要的文化意象。大马林鱼的存在反衬出老人圣地亚哥的坚韧、勇敢,它是圣地亚哥梦寐以求的猎物,代表了圣地亚哥对胜利的渴望,但大马林鱼的神出鬼没也象征着命运的不可预测,这一点与大海的文化意象是相一致的。老人圣地亚哥在追捕大马林鱼的过程中历经无数的战斗,展现出人类在面临困境时的顽强斗争精神,而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也在这一刻得以彰显。在最后的结局部分,虽然大马林鱼被鲨鱼群吞食,圣地亚哥只得到一副鱼骨头,但这恰恰是海明威的高超之处,他用鱼骨头代指人类的精神胜利。此外,不为人知的是大马林鱼是大海中的霸主,但圣地亚哥毅然决然地踏上捕捉大马林鱼的征途,这也证明了人类在面对未知领域和巨大困难时的探索勇气。

鲨鱼的文化意象更像是命运中的挑战和威胁,在小说情节里,当圣地亚哥成功捕获大马林鱼以后,由于血腥味而吸引了一群鲨鱼,这群鲨鱼的出现让圣地亚哥产生负面情绪。鲨鱼们不仅对大马林鱼虎视眈眈,更是想要将船上的圣地亚哥收入腹中。因此,圣地亚哥必须不断突破自我、迎接挑战。实际上,鲨鱼群在老人捕获大马林鱼以后直面而来,就代表着人类在获得成功以后需要接着面对挑战,既体现了命运的不确定性,又展现出福祸相依的人生哲理。但圣地亚哥在面对鲨鱼群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迎击,展现出人类在巨大压力下仍能保持勇敢、智慧的精神品质。

就《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而言,故事讲述了圣地亚哥捕鱼的过程,而实际上指代了人类命运中的各种情况,如大海代表命运的神秘莫测和不可确定,日出、日落代表人类命运的起伏,大马林鱼象征命运中想要获得成功之前必须跨越的障碍,鲨鱼则代表人类在获得成功以后必须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圣地亚哥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人公,他身上呈现出人类在面对压力、挫折、困难和命运捉弄时的勇敢、坚毅、忍耐和智慧,他的行为、精神一直鼓舞着读者不断向前,这也是《老人与海》文化意象的价值意蕴所在。

(二)《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意象运用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大海与《老人与海》的大海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均代表人生命运的不确定性。鲁滨逊参加过三次航行,对航行活动轻车熟路,但仍旧在第四次航海中遭遇风暴,意味着即便人生中某一件事已做过多次,仍有可能在下一次的重复过程中出现意外,这便是命运的不可确定性。与此同时,鲁滨逊在荒岛上求生并且尝试做出小木筏,以此逃离海岛,却均以失败告终,这里的大海则意味着命运中有些困难无法依靠个体的力量克服。在最后的结尾部分,鲁滨逊发现了航行在海上的商船,发出求救信号,最终得救,意味着只要坚持不放弃,命运总会给予回馈,总会在不可预测的命运之中看到希望的曙光[4]。

除了大海这一与自然相关的文化意象外,更多的是陶器、谷子、椅子、面包等与人类文明相关的文化意象,还有“星期五”这一特别的文化意象。其中,陶器、谷子、面包、山羊等意象代表的是人类文明,如果仅仅依靠荒岛上的自然物资,鲁滨逊是无法生存28年之久的,恰恰是破船上抢救下来的谷子以及依靠在人类社会中掌握的生存技能,鲁滨逊才能在荒岛上持续生存。陶器、谷子这些文化意象的内涵有两个:一是不管身处何方,人类文明成果都是个体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种植技能、烧制技能,鲁滨逊就无法在荒岛上生存。因此,这些文化意象彰显了人类文明和个体生存之间的密切关联。二是必须具有不放弃、坚持不懈的品质,才能让这些文明成果成为助力个体生存的必备技能。在种谷子的过程中,鲁滨逊经历大大小小的困难,但最终克服这些困难,种出了谷子,获得了稳定的粮食来源;再如,鲁滨逊在烧制陶器的时候经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烧制生活所需的陶器制品,这也象征着人类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忍耐的优良品质。

此外,“星期五”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笛福通过“星期五”这一角色展现出鲁滨逊的聪明、智慧和友爱,在营救“星期五”的时候,鲁滨逊独自迎战多个野人,充分利用防御工事和战斗技巧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将“星期五”营救回来以后善待他,体现了鲁滨逊本人的友善品质[5]。

《鲁滨逊漂流记》创作于1719年,彼时的英国恰逢工业革命初期,而且处于大航海时代,大海象征了英国人勇于冒险、勇于开拓的精神,而且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的价值受到重视,与之相应的人类文明也受到关注。基于这一点,笛福在作品中描述鲁滨逊种谷子、烧制陶器,强调人类文明对于个体的重要性;鲁滨逊营救“星期五”意味着在工业革命年代,个体的力量无法完成巨大的工业生产,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做好工业生产活动,这也是鲁滨逊与“星期五”合作生存的深层含义。

四、通过文化意象塑造作品人物形象特征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通过文化意象的应用成功塑造出圣地亚哥的孤胆英雄形象,使不同文化意象为作品人物增添不少色彩,使圣地亚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文学形象。其中,海洋、鲨鱼、大马林鱼所代表的困难反衬出圣地亚哥不畏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而圣地亚哥在面临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做出的抗争需要具备极高的勇气和智慧,这也代表了海明威对人类智慧的肯定与颂扬。除了主人公圣地亚哥以外,马诺林也是《老人与海》中的重要角色,海明威通过文化意象来烘托马诺林的形象。马诺林是一名年轻人,对未来和生活充满希望,而且能与圣地亚哥进行有力配合,故而海明威通过大海、大马林鱼等文化意象突出圣地亚哥、马诺林在面对困难时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此突出人类文明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此外,马诺林的年纪虽小,但圣地亚哥却给予他足够的尊重,而且带领马诺林成长,呈现出两代人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文学形象特征。

五、运用文化意象突出作品文化底蕴

文化意象的运用能有效突出作品的文化底蕴,这一点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得到印证。这部作品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让人们在阅读的时候不由得在脑海里浮现出人类文明再现的场景。从文化底蕴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给鲁滨逊创造了孤岛求生的情境,代表了人类文明一开始就处于毫无一物的荒野之中,而正是人类通过不断的积累、学习、发明和创新,才创造出了伟大的文明成果,正如鲁滨逊从身无一物到建成“豪宅”、种植谷物、酿出酒类。因此,种谷子、烧制陶器、晾晒野葡萄干实际上写出了作者笛福对人类聪明、勇敢、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等品质的称颂,以及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赞叹,而要达成这种效果,笛福采用了大量的文化意象[6]。此外,鲁滨逊在面对绝境时的强大心理也象征着人类在面对天灾时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六、结论

结合《老人与海》和《鲁滨逊漂流记》两部作品不难发现,英美作家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文化意象,如两部作品中的大海,《老人与海》中的日出日落、大马林鱼等,还有《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谷子、陶器、“星期五”等,通过对这些文化意象的运用,既能进一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光辉形象,又能突出作品本身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作者对人类精神品质和人类文明的颂扬。

参考文献:

[1]樊红红. 美学视域下英语文学中艺术语言处理策略: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 [J]. 吕梁学院学报, 2022,12(6):17-20.

[2]葛雯. 英美文学中的文化意象:以《老人与海》和《鲁滨孙漂流记》为例 [J]. 青年文学家,2022(33): 82-84.

[3]周嫱. 文化意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分析:以《老人与海》为例[J].青年文学家,2022(33): 124-126.

[4]黄莹璐. 概念隐喻视角下华裔美国文学文化意象的汉译研究:以《喜福会》三个译本为例 [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8):43-46.

[5]孙冰,林靖雯,郑素华.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研究[J].海外英语,2022(16):201-202.

[6]胡建敏.英语文学翻译中对中西不同文化意象的处理方法研究[J]. 现代英语,2020(24):45-47.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