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30·60双碳目标”带动下,风电未来的装备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与技术改造服务市场巨大,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量大、对培养质量要求提高。课程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对课程内容重构是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直接途径。以提供一种课程确定及课程内容重构的路径与方法为目标,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主要包含:通过调研跟岗定课,经过分析完成赛融入岗课;基于岗课赛双融合的原则,采用WBS分析方法,实施岗赛任务七步项目化、课程项目五步任务化、实训任务三级清单化,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重构,为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培养高质量风电人才提供一种有效的参考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课程内容重构;路径与方法;职业岗位;技能大赛;双融合
引言
在国家“30·60双碳目标”下,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在2030年达到8亿千瓦、2060年达到30亿千瓦[1]。在风电快速发展未来,风电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已较大。面对巨大且迫切的风电装备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与技术服务市场,企业希望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这就对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提出了明确化的要求。
高职作为风电装备制造与运维人才培养的主载体,需要校企深度融合从各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满足人才输送的基本要求。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2],而课程教学内容则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直接途径。文章以风电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先驱,探索实现岗课赛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基于WBS实施三步法对接“岗、赛、证”实现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为风电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项目制定、实训任务设置、学习清单列举提供一种有效的路径与方法。
一、对接产业链、综合岗位需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依托企业办学优势,校企双元协同对风电产业、企业、同行院校、本科院校以及毕业生等开展调研,确定专业主要面向风电产业链的中下游,以风电装备及运维服务为主就业方向、风电场建设、开发与运营为辅方向,对接区域乃至全国的风电机组整机制造、运维与生产运营公司的安装、调试、运维、生产运营等职业岗位,培养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依据产业链的对接方向,以学生初就业岗位、发展岗位、职业升迁岗位以及产业链各环节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调研内容,融合专业对接的“赛、证”标准要求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确定专业对接的岗位名称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与技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解析,以制造过程及相关技术技能需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序化、归类;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归类类型,以OBE为导向,遵循模块化课程开发理念,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拟定专业核心课程名称、确定核心课程的前后承接关系,完成以岗定课,见图1。
二、赛证融课
综合分析风电专业相关的两项学生技能大赛“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应用”,罗列出两个赛项对应的考核任务及能力、素养要求;对两个赛项的考核任务及能力素养进行归纳与分类;采用知识图谱的形式,综合分析分类完成的各技能大赛考核任务与图1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核心课程的关联关系,见图2,根据关联度大小将考核任务融合到典型工作任务中或相应课程中,完成课赛融合,见图1。
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入与技能大赛融入课程的路径类似。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
可采用岗赛证任务项目化、课程项目任务化、实训任务清单化三步法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重构,具体描述如下。
(一)岗赛证任务七步项目化
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学生技能大赛的考核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项目,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1)将职业岗位按照风电产品生产制造顺序进行排序,如:风电机组装配人员→风电机组调试员→风电机组运维人员,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学习项目排序的依据之一;(2)将不同岗位类似职责的典型工作任务最优化整合,形成“优化典型工作任务集”,整合后的典型工作任务综合生产实际执行的次序以及技术技能成长规律进行排序;(3)对学生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任务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系统梳理,确定与“优化典型工作任务集”中各典型工作任务的关联度,将各项考核任务融入关联度最高的典型工作任务中,形成岗赛互融的“核心技术技能工作任务集”;(4)按照风电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将“核心技术技能工作任务集”中的各任务进行归纳、分类,依据关联度及技术技能前后匹配度完成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对接;(5)将“核心技术技能工作任务集”中的各任务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素质、知识与技能3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序化解析,拟定项目名称,转化为课程主要学习项目;(6)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结合风电技术、工艺、规范的发展趋势及最新要求等,确定各门课程需要增补的学习项目,列出项目的三维目标;(7)将增补的课程项目与岗赛证融合转化来的课程学习项目按照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层级关系再次进行排序,最终生成课程学习项目[3]。
(二)课程项目五步任务化
以完成各课程学习项目所需具备的若干技能为分解依据,将经“三、 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中“(一)岗赛证任务七步项目化”确定的课程项目基于WBS分解结构分解成若干实训任务,具体可按如下步骤执行:
(1)由“三、 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中“(一)岗赛证任务七步项目化”已经得到各项目的三维目标,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素养融入技能当中,形成理实一体、德技并修的学习项目;(2)按照WBS模式对学习项目进行分解,分解为若干任务,每个任务均为产品生产制造中的一个重要且完整的环节;(3)分析课程每个理实一体项目中分析出的各任务的三维教学目标,解析各任务之间的关联或递进关系,对单个项目分解出的任务进行优化整合;(4)对所有项目优化整合后形成的任务再次进行三维目标分析,分析任务之间的关联或递进关系并再次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课程最终的理实一体各任务,并将任务依据与项目的关联度匹配到各个项目之下;(5)按照风电设备的生产制造顺序、各任务执行的难易程度,按照递进关系对最终的理实一体任务进行排序,确定每个项目下每个任务执行的先后顺序,完成课程实训任务的制定与实施顺序。
(三)实训任务三级清单化
将“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中“(二)课程项目五步任务化”确定的理实一体任务转换成三级清单,清单内容如下:
(1)一级清单:基于WBS列出“三、 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构”中“(二)课程项目五步任务化”制定的每个理实一体任务的素质、知识、技能三维目标,每一个目标即为任务一级清单中的一项,见图3;(2)二级清单:对任务三维目标进行解析,确定素质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联关系,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理实一体的子任务;以知识点、技能点、创新点为清单点,基于WBS列出子任务囊括的目标清单(素质融入知识、技能中);需要拓展的知识独立于子任务单独列入清单,见图3;分析清单中知识点、技能点、创新点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完成相应清单项的学习与实施。(3)三级清单:将各理实一体任务关联的前导与后续知识作为三级清单,应用并创新前导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知识与技能的顺利学习与实施做好必要的储备[4]。
结语
综上所述,为风电行业培养具有适应工作岗位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宗旨,而课程内容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直接途径之一。当前,风电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还在基于不同的原则在不断的重构与探索中,需要校企深度融合实施课程开发到人才培养,也需要专任教师提升教学理论的同时不断深入企业从而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同时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重构,继续推动课程教材与课堂教法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本刊.风能北京宣言 开发30亿风电,引领绿色发展,落实“30·60”目标[J].风能,2020(11):34-35.
[2]丁才成.成果导向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异同分析与融合应用——基于《悉尼协议》范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2):30-34.
[3]梁甘冷,陈乐斌,张德成.基于“塔型进阶”的中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5-10.
[4]李闽.高水平专业群课程开发与课程管理的“职业化”实现路径[J].职教论坛,2020,36(1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