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本文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角度出发,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以及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其在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对策
引言
21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在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取得较大成绩同时,也积累许多宝贵的经验,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它仍然是培养高校大学生德育观和法治观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知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是否有必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为深入了解这一问题,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其编制了调查问卷,并对西安汽车职业大学校内329名学生和陕西省内5所普通本科学校6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329名学生和陕西省内5所普通本科学校6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后得出数据,我校93%的同学普遍认为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仅有3.65%的学生认为没必要,其他普通高等学校也有86.1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仅有9.72%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而且通过调查还发现,西安汽车职业大学72.34%,238名学生,其他普通高校73.15%,444名学生都认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课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搜集资料来完成,应该积极准备、认真对待,仅有1.3%的学生对实践教学不重视,认为它不重要,不用做准备,敷衍了事。由此可见,无论是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还是其他普通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开设且非常看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也抱有积极的态度,也想从实践课的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成长[1]。
其实,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能够将主体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作为众多学科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我国教育者一直受到重理论轻实践这种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有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甚至是对理论知识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探析和研究,而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却无暇顾及[2]。也有一些高校或者教育者对实践教学的开展有间断,这些都是因为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认识得不彻底,导致它一直作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3]。所以,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
二、我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统计,我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效果的评价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占比86.33%,仅有13.37%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0.3%的学生认为效果不满意;而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效果的评价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为84,84%,其余15.16%的同学认为“不满意”“一般”或者“非常不满意”。由此可见,无论是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学生还是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效果评价较高,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程有一定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但是作为涵盖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施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结合我校的一些数据调查做如下分析。
(一)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参差不齐
首先,各职能部门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认识不一。我校作为一所多科性协调发展的职业本科大学,在汽车工程、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理工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用的认知,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其次,学生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4]。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从而抵触与之相关的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活动,亦有一些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压力下,想要通过考研、考证来增加自己的“硬件”条件,但忽视了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对实践教学也是认为可有可无,对实施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拒绝参加。
(二)实践教学方式不够新颖
在问卷调研中,“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这一问题在我校和其他普通高校中分别占比38.91%和39.37%。以我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在课程以往开展过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要么就是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要么就是播放过时的教育纪录片,亦或是课堂式的案例分析、主题演讲等陈旧式教学方式,这与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不相匹配,致使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很难与学生们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致使学生偶有抱怨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从而产生厌课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只是一门副课,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课堂教育以及实践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
(三)师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以往开展过的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参与实践的教师大多数是本专业的教师,但也有一些并非本学科的教师,他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因此,无法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和作出专业的评价[5]。比如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西安汽车职业大学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占比83.59%,辅导员占比43.77%,专业课教师占比42.25%,校团委或学工处教师占比25.23%。其他普通高校参与指导实践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占比91.76%,辅导员占比50.08%,专业课教师占比 41.68%,校团委或学工处教师占比31.96%,其他占比9.23%。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有硕士学历或博士学历的教师,但是由于从业时间较短,社会阅历较浅,那么,在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常常因为实践经验不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6]。众所周知,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那么,在教师主体发挥不充分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必然会受阻,因此,师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就不能有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时间分配不均衡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哪个更有优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西安汽车职业大学70.21%,其他普通高校76.44%的学生都认为实践教学相比于课堂理论教学形式更加多样,丰富有趣,能亲身参与,让人印象深刻,还能增进师生、同学间互动交流,培养合作能力。但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发现,西安汽车职业大学56.84%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有32.22%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展过或没有参加过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还有7.6%的学生认为学校有计划开展,但并未实施实践教学活动,而认为学校从未有相关计划的占比3.34%。而其他普通高校有77.27%的学生参加过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16.8%的学生认为没有开展,5.11%的学生认为有计划开,但是并未实施,从未有相关计划的占比0.82%。通过数据显示,我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数量较少,部分学生没有参与过实践教学活动,或者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只限于部分学生参加不能覆盖全部在校学生。因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不均,亦或是忽略了实践教学,未能进行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这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能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原因。
三、实施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重视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才能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二)制定并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大纲
对现有的实践教学大纲进一步完善,明确实践教学活动,规范实践教学内容,统筹规划学时安排,从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达到有效的预期。接下来将以我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1.明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密切关系到思想道德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使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共六章,分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三部分:(1)思想教育。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影视鉴赏、参观红色革命基地、“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环节计划安排6课时;(2)道德教育。通过校园内创立VR展厅开展虚拟场景的真实再现,还有诸如课堂讨论、辩论赛、主题演讲等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如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建立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此环节计划安排6课时[7];(3)法治教育。通过课堂讨论、模拟法庭、观摩真实法庭案例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法律的基本内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辨识能力和法治思维能力,此环节计划安排4课时。
2.提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的要求
(1)学生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确定自己实践内容的选题方向和范围,学生以个人或者团体的方式计划并制定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实践调查工作,并撰写调研报告、心得体会、见闻综述等实践报告,返校后对实践教学情况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的实践你汇报做总结和评价。
3.设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的考核和奖励机制
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成绩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践活动形成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论文等形式来判定,并计入平时成绩或课程学分。每位教师在自己带的每个教学班推荐不少于30%的作品参与优秀调研报告评选,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最终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证书和奖品奖励。对未按照学校要求完成实践教学活动或是抄袭网络内容达到30%以上的学生,成绩评定为不通过,不计入平时成绩或课程学分。
(三)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的任务,也是其他职能部门共同的责任,应由主管策划实践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协调各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合作,制定和策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协调各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合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统筹安排、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实践教学各环节、各内容的协调开展。
(四)实践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彩、因材施践
经调研,在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中,我校学生较喜欢的一个实践教学形式是影视鉴赏,占比45.29%,排名第二的是案例分析,占比达42.55%,排名第三的是主题演讲,占比达40.43%。而其他普通高校学生最喜欢的实践教学形式是案例分析,达到53.05%,而影视鉴赏也达到了52.72%。在调研中,也有一些实践方案学生表示希望多开展诸如情景模拟、专题讲座、红色VR场馆、微视频制作等多彩多样的实践教学。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还应针对不同年级因材施教。如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可以把《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人生观作为切入点,以课堂或校园为基点开展辩论赛、主题演讲等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问题进行探讨。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把《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第六章法治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把德智育美劳有机结合,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大三、大四是大学生面临考研、就业等心理压力,发展与提升自我的黄金时期,可以把《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二章理想信念,第三章的爱国精神作为切入点,开展一些校外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我,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结语
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将课程与网络相结合,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董世明.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2,(20):158-159.
[2]马钰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22.
[3]万舒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链教学的实现途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2,11(04):52-54.
[4]龚桂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5]王江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6.
[6]张雪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7]郭纯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