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经济、科技以及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而产业的进步得益于人才的推动,为此人才的专业综合素养直接决定了产业的发展前景。船海产业作为近年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关注对象,实施海洋强国是船海类专业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为了促进国家海洋事业的稳定发展,相关部门应采取多项举措给予海洋的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撑。船海专业专注于为产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得船海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能够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强化我国的综合实力。为此本文在阐述海洋强国视域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船海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困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策略来推动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以期推动海洋强国的建设及船海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海洋强国;船海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
创新是社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才创新能力直接关乎着产业的发展,对于船海专业而言,高校培养船海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开发及利用海洋所需要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只有提高船海专业人才的创新素养才能够实现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为此开设与船海专业相关的高校,应深入分析目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培养出符合船海事业未来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一、海洋强国视域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专创融合人才培养背景
我国海洋强国的内涵包含5个方面:分别为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管控海洋,生态海洋以及和谐海洋,其中生态海洋就是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和谐海洋则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价值取向。此外,从海洋强国的构成来看,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实现海洋强国的主要载体以及手段,也是我国重要的新兴产业,随着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我国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有着更加迫切的要求,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则是实施发展海洋产业的支柱性产业。江苏作为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主要省份,其已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纳入了重点发展产业,加快推进此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由此推动了船舶海工制造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这对海洋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相关船海专业能够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的人才。
(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我国船海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船海专业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是培养船海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创新型的教育方式,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目前不少院校在摸索和创新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例如,武汉理工大学提出的“4个训练计划”来实现专创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国内船海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依然存在着“创新”和“专业”融合不理想的教学状态,需要高校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创新教学资源,探索高效化的教学新路径,进而真正培养出符合船海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专业人才。
(三)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意义
船海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专创融合实践,能够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符合要求的人才,这也符合船舶海工相关企业对于船海专业人才的要求,对于提升船海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船海专业的相关高校能够建立与船舶海工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此培养船海专业学生的专创能力,为海洋强国战略推进提供创新型人才支持。
二、海洋强国视域下船海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困境
(一)船海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未能有效融合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要求社会各个产业链条中都拥有创新创业型人才,船海专业亦是如此。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实施培养,船海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海洋强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在进行船海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有的高校对于船海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认知度不够,没有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对船海专业人才的充分培养,导致船海专业的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未能有效地融合,因此不能够高效化地促进船海专业培养需要的优秀人才。
船海专业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及手段,也是国家之间综合实力较量的考量指标之一。因此开设船海类专业的相关高校担负着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提供专创人才的教育使命,需要高校能够创新教学理念以及方法实现专创融合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依然忽视了对船海专业的实践教学,导致出现专创教学与船海专业教学相背离的情况,致使船海专业学生未能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地掌握以及熟练地应用,进而影响了船海专业学生专创综合素养的提高[1]。
(二)未能及时给予船海专业学生提供专创实践平台
目前我国船海专业教学依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象,学生在学习船海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参加专业实践的机会较少,严重阻碍了船海专业学生专创素质的提高,致使船海专业的学生不能够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中,阻碍了船海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化。
(三)没有建立完善的专创融合管理机制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想要取得成效,就必须有完善的专创融合管理机制作为支撑,但是受到以往应试考试的影响,高校在开展船海专业教学时,依然以考试成绩作为考察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利用专业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虽然学分制有其优秀之处,例如,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以及擅长的专业课程,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兴趣,但是对于专创融合人才的培养则极为不利,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不能够全面地衡量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此难以有效激发和引导船海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这对船海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诸多的阻碍。
(四)尚未形成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师资力量
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式不同于以往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需要在船海专业教学过程中,增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能力,因此给予船海专业配备的专业教师需要拥有过硬的船海专业专业能力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社会专业实践经历。据了解,国外的船海专业教师普遍拥有创新创业的社会经历,因此他们对于企业的运营以及发展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船海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给予学生专创融合的教学指导;但是目前我国船海专业的大部分相关教师并没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历,在给予学生进行专创融合教学时依然只是注重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给予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则较少,这对提高船海专业学生的专创能力没有太多的指导价值,很多开设船海专业的高校缺乏雄厚的师资队伍,因此阻碍了船海专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效率[2]。
三、海洋强国视域下船海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策略
(一)确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我国对海洋相关的产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海洋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岗位实践提高岗位创新技能;由此可见,海洋工程类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关乎产业或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关乎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较量。在实际的专创融合教学中,及时对接现代造船或者海洋装备等产业,精准地了解船舶与海工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以产业的发展为指引确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任务,进而培养更多优秀的船海专业复合型人才;要以学生为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实践的主体,以产业对于人才的要求指引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此同时,在海洋强国背景下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船海专业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以此实现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船海产业培养综合素养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海洋强国视域下船海专业专创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育。
(二)建立雄厚的多元化师资力量队伍
在海洋强国视域下,船海专业在开展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时候需要组建符合要求的教师队伍。船海专业的教师需要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拥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以及创新船海专业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与此同时,组建的师资队伍中还需要拥有一批具备科学研究能力的专业老师,如此才能够给予船海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最后船海类专业可以组建多元化的师资力量队伍,例如邀请船海行业的社会精英或者一线工人进入高校教学讲堂,使得船海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具有丰富经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现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对于促进学生专业理论以及实践技能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招聘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类人才扩充船海专业的师资力量;也可以面向船海类专业的教师进行专创融合教学理念培训,为专业教师创建与船海类企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使得专业教师能够进入企业内部,在接受企业产业交流的基础上,及时地学习及了解产业技术的发展情况,把握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以便于船海专业的教师能够在后续的专创融合教学中利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提升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3]。
(三)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有效融合
在明确了船海类相关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任务之后,高校需要针对船海类专业进行专业以及年级的划分,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打造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不断引导学生创新专业学习的方式方法,将创新创业教学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能够根据专业特长以及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船海类专业课程内容,以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来推动学生船海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船海类专业教师需要认识到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以培养船海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以及能力为任务,在实际的教学中将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此更好地实现船海专业人才培养的专创融合。
(四)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式的网络学习系统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产业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高校专业教学中。船海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构建与专业相关的网络资源学习系统。具体而言,为船海类专业学生建设开放式的专业学习平台,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专家演讲知识等,通过对网络开放式教学资源的搜索以及学习,能够实现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以及巩固,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创新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方式和方法,丰富了船海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有助于提高船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可以搜索到国内外大多数科研机构的科研技术成果,有效地引导学生能够及时跟进技术更新的速度,积极地学习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以此引导学生不断地研究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船海类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4]。
(五)建立合理的专创融合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更加侧重于考试成绩,利用专业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专业的教学效果,此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船海专业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于师生教学质量的考核,更是引导师生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反思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重要考量指标。因此如果船海类专业采用注重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则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能有效地提高船海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无法全面地衡量船海专业的教学成果,不利于激发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动力。为此,要想培养船海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就需要建立合理的专创融合教学评价机制,根据船海类专业特点以及创新创业人才要求来制定合理的师生教学考核指标,有效地将专创融合纳入教学评价中,促使专业教师在积极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船海专业专创融合教学质量;因此在制定船海专业教学评价指标的时候,应该遵循全面化以及多元化的原则,将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企业评价等内容纳入专创融合教学评价机制中,通过构建合理的专创融合教学评价机制来提高船海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效率[5]。
结语
海洋强国视域下,船海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没有建立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没有及时地转变专业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在实际的专创融合教学中并没有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创融合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给予学生提供的专业实践机会太少等等。为此要建立合理的专创融合教学评价机制,来推动船海类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升,组建雄厚的多元化师资力量队伍来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指导,在此基础上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专业教育与专创融合教学的有效融合。总之,通过建设合理的专创融合教学评价机制,来指导师生不断地反思船海专业教学现状,能够有效地激发师生专创融合实践热情,面向船海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符合产业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周莉韩.坤煌.海洋强国背景下涉海高校海洋专业教学改革——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22,(33):53-56.
[2]刘新建,郭俊杰,马强.产教融合背景下航海专业船舶实习的实践探索——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J].2021,(2020-8):19-23.
[3]魏萍,刘大双,嵇春艳,等.“三环一体”全日制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浅探[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 30(2):3.
[4]曹爱霞,周新院,邵瑞影.“三业融合,三维互动”的船海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37):112-115.
[5]付晓,付璐,曲长胜,等.经略海洋背景下科教融合的海洋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蓝菁”一体化育人体系为例[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3,44(2):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