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支持幼儿应用STEM相关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解决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幼儿园教师通过设定合理的STEM活动目标、选择适宜的STEM活动内容、进行持续的STEM活动评价等,可以提高幼儿的STEM素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明确幼儿素养结构,设置合理的STEM教育活动目标
研究国内外STEM课程可以发现,幼儿的STEM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跨学科知识理解与整合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这四个维度的STEM核心素养支持幼儿进行跨学科项目活动的学习,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
根据STEM教育跨学科的性质,为幼儿设计STEM项目活动目标的时候,教师不能仅仅考虑原有的知识、情感、技能三维目标,还应该考虑到STEM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教师制定STEM项目活动目标后要进行反思,考虑所设定的目标是否包含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有没有哪个维度没有考虑到。如在“制作载人小船”这个STEM项目活动中,教师在设定活动目标后发现跨学科知识理解与整合能力只体现为小船制作材料这一要素,目标设计不全面。由此,教师进一步调整了STEM项目活动的目标,通过细化和反思来进一步明确STEM活动的目标,避免在活动设计中陷入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陷阱。STEM项目活动的目标设定可以是动态的,教师可以先定一个全面的初步的目标,随着项目活动研究的深入,再根据项目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
二、根据幼儿学习需要,选择适宜的STEM教育活动内容
幼儿STEM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幼儿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等中获得。
一是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天气变化、自然环境、生活物品等,均有可能生发出许多值得幼儿探索学习的问题。例如,在幼儿园,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使种植园中的植物茁壮成长,如何科学喂养兔子,怎样为它建造一个合适房子,如何设计并组合出各种玩具车等。在“小小建筑师”活动中,幼儿想要建筑出一堵墙,怎样才能成功呢?幼儿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探索(见表1)。教师用幼儿一日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STEM探索。
二是幼儿感兴趣的事。幼儿在自主阅读绘本、看动画片、户外游戏等活动时,遇到感兴趣的事情,教师要及时抓住契机,产生有意义的STEM教育活动。如由绘本故事《阿诗有块大花布》引起幼儿对织布和印染的兴趣,教师便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组织讨论、聚焦问题,从而产生相关活动。还有幼儿通过媒体、家长谈论等渠道获知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如国际战争、亚运会、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等,也可以成为幼儿感兴趣的STEM活动内容,如“嗨!泰州马拉松”“制作火箭模型”等。
三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如节日庆祝活动、生活习俗、民间艺术、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和社会礼仪等,这些对幼儿的认知、学习和知识建构影响很大,可以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幼儿生活的文化环境应成为幼儿园STEM教育活动的重要来源。如泰州梅兰芳京剧艺术、高港区宫灯非遗文化、十二生肖文化、传统皮影戏等(见表2)。
三、支持幼儿全面发展,进行持续的STEM教育活动评价
在组织STEM教育活动之后,教师需要思考STEM教育活动是否符合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操作性,强调幼儿在STEM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工合作和积极探究,鼓励幼儿有不同的想法,应用不同的方法,允许幼儿探究出不一样的结果,给予幼儿充分思考和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二是整合性,这意味着STEM活动应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全面动员各种知识、技术和设计等经验来解决问题,实现跨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的STEM活动发展是一个持续探索与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估,不能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幼儿STEM活动的过程评估应关注他们是否学习过、学习得有多好、未来将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将来应该做什么。教师应根据幼儿的STEM活动四维素养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水平,并反思制定的活动目标是否适宜和全面。鼓励幼儿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自我认识和接纳他人意见的态度。教师应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记录幼儿平时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调整活动内容及内容形式等,支持他们的发展。
教师在评价幼儿STEM活动学习状况和过程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自我教育行为的反思。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教师应反思材料准备是否充足适宜,能否支持活动的顺利进行;环境创设是否安全舒适,能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目标是否明确,过程是否连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