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系列活动:来, 走这儿吧

2024-08-14 00:00:00陈子晖李瑶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7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障碍设施的普及和完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平等、包容和便捷的生活环境。作品《来,走这儿吧》以向导的口吻向读者介绍了地铁站的各种贴心设计和各种无障碍设施在不同场景下的用途。我们依托这个作品开展了系列活动,首先通过对画面的理解和故事的讲述,让幼儿认识到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并深刻感受我们城市建设中对特殊人群的细腻关怀。随后的美术活动旨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结合生活经验设计无障碍设施,并在相互交流与分享中进一步感受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本活动所用素材选自《东方娃娃》智力版 2024 年第 7 期“呀,不可思议”栏目《来,走这儿吧》。

语言活动:地铁站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发现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结合画面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讲述地铁站的多处贴心设计及用途,包括不同坡道、自动扶梯、无障碍电梯、宽宽的检票通道、第三卫生间等。

3.体会地铁站中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感受城市建设者对身边特殊群体的关怀与关爱。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作品《来,走这儿吧》PPT;《东方娃娃》 智力版 2024 年第 7期人手一本;生活中的部分无障碍场景图片,如公园、美术馆、公交车的“贴心设计”等。

经验准备:前期通过家园共育,完成“地铁大发现调查表”,从而对地铁站有整体的感知和兴趣,有乘坐地铁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引起阅读兴趣

教师出示作品第1页PPT。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师:在地铁口,你看到了几种进站的方式?为什么这里会有不同的坡道?

【说明】幼儿通过前期调查对地铁站已有初步了解,有过搭乘地铁出行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观察作品第1页,用问题情境引出故事主题,可以让幼儿的观察更聚焦。

二、分段阅读作品,理解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验证猜想。

教师出示作品第2页PPT,回应幼儿的猜测,揭开地铁口的秘密——不同的进站方式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师: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可以怎样省力地进站?坐轮椅和推婴儿车的乘客又是怎样安全、方便地进站呢?

师:如果你是带大件行李、坐轮椅或者推婴儿车的乘客,看到这样的设计,你会有什么心情?你觉得这些设计怎么样?

【说明】教师依次出示作品第2页的上下两幅画面,针对其中的重要信息简单地设问,让幼儿边阅读边思考,理解关键内容,并引导幼儿设想乘客的心情,带着好奇和期待进入后续故事。

2.自主阅读,根据画面讨论故事情节。

教师留出一定时间,请幼儿取出杂志,自主阅读作品第3~6页。幼儿读完后,教师出示作品第3~6页PPT,集体阅读并交流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还发现了哪些贴心的设计?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无障碍电梯的设计有哪些巧妙之处?按键的高低有什么用途?镜子的作用是什么?

师:在检票口,又有什么贴心的设计呢?无障碍通道和宽宽的检票通道分别是怎样方便不同乘客的?

师:“第三卫生间”是什么?它的贴心设计体现在哪些地方?找一找,说一说。

师:在“特别的车厢”中,你看到了哪些别样的设计?坐轮椅的乘客是怎样上地铁的?

【说明】教师可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幼儿自主阅读,让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细节,从而获取更多关于地铁站无障碍设施的相关信息。集体交流时,教师可先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发现,再按照乘坐地铁的顺序,依次围绕无障碍电梯、检票口、卫生间和车厢门口这四个场景进行提问,鼓励幼儿说一说各类无障碍设施的用途,以及贴心的设计带给人们的便利,由此体会城市建设中的关怀和温暖。

3.集体阅读,了解故事结尾。

教师出示作品第7~8页PPT。

师:地铁里除了有爱心座椅,有些“特别的车厢”还有专门停放轮椅的地方。最后,大家坐好,地铁稳稳出发啦!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

【说明】集体阅读故事结尾,教师可用半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感受乘客们因便利设施而感到舒畅、愉悦的心情。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社会中的关怀和温情

教师播放PPT,完整讲述作品内容,让幼儿跟随故事发展感受地铁站通过相关便利设施表现出的对不同人群的关怀,进而体会到城市建设对多种需求人群的关爱。

师:从地铁站的贴心设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设计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师:你在生活中还看到过或使用过什么便利设施吗?你的心情怎样?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场景图片进行回应或提示,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说明】完整欣赏故事内容,有利于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理解并思考地铁站的各项贴心设计所蕴含的关爱和温暖。随后,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帮助幼儿换位思考,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为社会提供一份关怀和温情,也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美术活动:我设计的无障碍设施

活动目标

1.愿意积极参与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对无障碍设计的想法。

2.能用线描的形式表现自己设计的无障碍设施。

3.在设计与创作的过程中,萌生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活动准备

《来,走这儿吧》作品PPT,画纸、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回忆作品,引起创作兴趣

教师出示《来,走这儿吧》作品PPT。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这些地铁站中的无障碍设施有什么作用?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无障碍设施?请你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都变身小设计师,尝试设计一些无障碍设施吧!

【说明】通过回顾作品,唤起幼儿对地铁站的无障碍设施及其重要性的认知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畅所欲言,分享设计创想

师:你觉得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公共场所需要安排无障碍设施?你考虑到哪些人群的需要?

师:如果让你们来设计无障碍设施,你希望它们有什么用途?具体可以怎样做?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设计。

【说明】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分享想法、碰撞思路,通过设计展现对特殊人群的关爱,为无障碍设施注入新创意。

三、自由创作,尝试用线描表现创意

教师提供画纸、彩色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线描的方式画出自己设计的无障碍设施。

师:你们想好在哪一个公共场所安排无障碍设施了吗?

师:无障碍设施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呢?

师:接下来,请你们把自己的设计画出来吧!

【说明】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引导其表达。针对绘画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及时提供必要支持。

四、作品展示,分享交流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一一排列、展示在白板上,供全体幼儿欣赏和交流。可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并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发表想法。

【说明】教师通过鼓励幼儿分享交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启发幼儿的多元创意。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平时不愿意表达的幼儿大胆分享,增进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创作的愉悦和成就感。

活动延伸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外出时多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公园、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场馆,感受城市中各项公共交通服务、公共场馆的便利,寻找其中的“贴心设计”。

美工区:在美工区设立无障碍设计角,提供绘画材料、模型制作工具等,让幼儿自由探索并创作与无障碍设施相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