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为儿童音乐教育提质增效

2024-08-14 00:00:00陈薇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7期

奥尔夫教学法以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为宗旨,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更是受到儿童普遍欢迎。在工作中学习借鉴奥尔夫教育法,吸取其理念中的先进之处,改进现有音乐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当下儿童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加强理论武装,在提高教育能力素质上下功夫

音乐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理论功底,才能更好地对儿童传道、授业和解惑;只有掌握了科学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让儿童领悟音乐真谛,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一是不断强化使命在肩的责任意识。音乐教育工作者是引领儿童走进音乐殿堂,帮助儿童塑造健全人格、培育健康审美的播种人、启蒙者,必须站在培养接班人、培育下一代的高度,审视思考肩负的重任。要激发使命光荣、岗位神圣的自豪感,本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育新人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儿童音乐教育事业。要确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风向标,以首善标准、工匠精神潜心钻研儿童音乐教育。要强化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危机感,坚决破除儿童音乐教育是为自己谋生活、陪儿童做游戏、帮他人作嫁衣的思想误区,不断强化“岗位有我、使命在肩”的责任意识。

二是提升能力,具有危机意识。能力素质是成事之基、立业之本。当下中国的儿童音乐教育,迫切需要一批熟知儿童心理、精通舞美乐理,善于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寓教于行的先行者、实干家。时代是出卷人,老师是答卷人,儿童和家长是阅卷人,必须进一步强化“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要举着放大镜找差距补短板,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名能唱善奏、能跳善演、能说善教的合格儿童音乐工作者。

三是潜心钻研,不断强化活学活用的借鉴意识。音乐没有国界,学习不分地域。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博大精深,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是得到普遍认同的科学方法论。要确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思维,通过学中思、悟中寻,进一步吃透其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人施教的思路,准确把握其活的灵魂、变的精髓。要走好“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创新之路,既要坚定文化自信,也要坚持博采众长,以此进一步打通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对话交流的路径,奏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相辉映的乐章。

二、注重科学施教,在更新教育方法手段上下功夫

奥尔夫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往往舍本求末,过于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从当下的音乐教学情况看,传统音乐教学法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需要引起重视、加以改进。

一是在教学科目设置上,要实现歌唱为主向全方位学习的转变。传统音乐教学多以唱歌为主、舞蹈为辅,其他方面很少问津,尽管时间、精力投入不少,但成效并不显著。儿童的音乐学习简单停留在跟着旋律学唱模仿、随着音乐肢体摇摆等浅层阶段,不识简谱、不懂五线谱,会欣赏音乐、能运用音乐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就更少了。奥尔夫认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奥尔夫很少单独采用一种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要走出“音乐就是唱歌”的误区,既要让儿童唱,又要让其参与音乐律动与节奏声势训练;既要进行乐器演奏,还要注重运用舞蹈动作来表演和表现音乐,切实把音乐、舞蹈、语言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儿童真正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了解音乐。

二是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实现技能为主向综合性发展的转变。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教学并不单纯是为了让儿童掌握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感受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自我肯定和自信心。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也应该成为检验教育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此,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儿童了解音乐的各个方面,进而掌握节奏、节拍、音色、曲式、指挥,甚至作曲等各方面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采取结合渗透的方式,大量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各种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简单的科学知识和基本原理等,以此更好地帮助儿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三是在教学方式把握上,要实现灌输教育向自主性教育的转变。传统音乐教育往往是我讲你听、我奏你唱,儿童基本处于被动、从属性地位,无论是想象力、创造力,还是主动性、积极性,都难以得到充分释放和有效激发。奥尔夫认为:“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为了能够让儿童更便捷地参与奏乐,更快乐地即兴演奏,进而引导其更有效地演绎出本我音乐,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主动站在儿童视角,贴近儿童心灵,捕捉儿童情趣,创造性制造出一套可用于合奏、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重要标识。当前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以此为鉴,进一步加大互动力度。要想方设法让儿童参与教学,尊重鼓励儿童的首创精神,引导其开展即兴创作,最大限度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学以致用,在深化教育探索实践上下功夫

知识转化为能力关键靠实践。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实践第一,加强学思践悟,注重学以致用,形成知行合一的强大正能量。

一是切实增强文化传承的育人能力。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是我们的血脉所在、承传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作为一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传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应用借鉴奥尔夫教育的方法理念,灌输中国文化精髓,生动演绎民族音乐,传承民族精神。

二是切实增强因人而异的施教能力。奥尔夫教学法对不同授课对象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类别学生使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儿童音乐工作者必须坚持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一方面,要科学分析不同类型儿童的理解认知度、学习兴奋点、音乐天赋性,采取分小组、分类别、分课程的方式,对症下药,精准施教;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思路,让情感走得近而又进、互动跟得紧而又紧、教育贴得实而又实,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切实增强探索进取的创新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最大特色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系统教材,每个儿童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可以通过自身挖掘发展出一套最佳的教育方法。学习借鉴奥尔夫教育法,绝不能机械模仿、生搬硬套。要善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勇闯无人区、放飞想象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主动进行创新创造。要充分吸收别人的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以科学方法推动儿童音乐教育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