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课程缘起
进行户外游戏时,幼儿发现操场上出现了一批新的游戏材料,他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小红:哇,新材料,有木梯呢!
小方:那个大箱子是干什么的?
小东:还有好多车轮子。
……
兴趣是驱动幼儿深度学习的内在动力。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类原发兴趣,即交流的兴趣、探究的兴趣、制作的兴趣和艺术表现的兴趣。这些原发兴趣“是自然的资源,是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的积极生长依赖于对它们的运用”。借助幼儿讨论的契机,我们开始了新材料的探索之旅。
丨第一阶段——有趣的单层车
幼儿对新材料——带轴轮胎开始了探究,各种花样玩法层出不穷。“用什么连接车轴呢?”他们展开积极讨论后找来了木板、轮胎、体操垫,架在车轴上不断尝试。很快他们就发现,两端有卡口的木板能很好地固定车轴,可以避免木板移动、掉落的情况。他们还将H型木梯架在木板上当作车厢,在增加车的长度的同时也增设了乘客、司机等与情境相关的角色。
教师的思考
带轴轮胎这一新材料作为推动幼儿经验生发的起点,引发了新一轮的游戏探索。过程中,我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支持他们探索,鼓励他们带着“用什么连接车轴”的问题寻找合适的材料,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在寻找材料、对比调整的过程中,幼儿对材料的特点和小车的结构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他们发现,卡口木板、木梯、体操垫等都“能架在车轴上”;在移动带轴轮胎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卡口木板能固定车轴,是建构单层车的理想材料。为了凸显单层车的结构,他们给车厢增加了长度并增设了角色,使游戏更具趣味性。
丨第二阶段——神奇的双层车
1.简易双层车
小史将一块木板斜放在单层车的H型木梯前,然后绕到小车后面用力向前推,发现前方的木板会随之移动并eRAC3JP7RvJd6nFksRny8jwSmQsn79tsbXenYdxWpo4=倾倒后,他调整了前面木板的位置,将其架在两个H型木梯中间。两个女孩坐上木板,开心地说:“你看,这像不像双层车?”这句话吸引了其他幼儿,大家聚集在一起,轮流推车前行,越来越多的幼儿围上来想坐双层车。
分享游戏体验时,孩子们纷纷介绍自己建构和乘坐双层车的感受。有孩子因为没有坐上双层车,提出了新的想法:“这个双层车太小了,能坐的乘客也太少了。”
小方说:“我舅舅家有个房车,里面不仅有桌椅,还有床呢!”小丁听了,说:“我坐的双层车里还有旋转楼梯呢!”
……
教师的思考
幼儿发现,简易双层车已不能满足自身的游戏需求,他们渴望打造造型多样、功能丰富的豪华双层车,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游戏体验。为助力幼儿实现这一愿望,我鼓励他们收集房车和双层车的照片,并在图书区投放了《100层的巴士》《不停长高的车》等绘本,以丰富他们的认知经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带顶双层车
之后的游戏表征中,很多孩子设计了自己理想中的带顶双层车,并向老师和同伴介绍了其结构和功能。
新一轮游戏时,他们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塑料箱、轮胎等装置,用连接、架空、垒高等方式努力实现加长、加宽和加高“车厢”的想法,并就“如何搭建车顶”进行了深入探索。
问题一:搭建什么形状的车顶?
合作搬来两折软垫后,孩子们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在地上凹起了造型。
小弓:这个垫子对折一下能变成三角形屋顶呢。
小鞠:好像能躲两个人。
小秦:我们快放上去试一试吧!
问题二:怎样把软垫运到车顶?
两个男孩爬上第二层,招呼小伙伴把两折软垫递上来。由于车厢高度的增加,小伙伴们试了四次都没有成功。第五次,小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尝试用头顶住软垫的中间,同时双手转动着调整软垫的方向,小许则在一旁帮忙保持软垫的平衡。在托、顶、转的协同作用下,软垫终于运上去了。
问题三:如何固定车顶?
有了前期讨论车顶形状的经验,孩子们建构车顶时比较顺利。但是,随着小车的移动,车顶摇摆不定,随时都有坍塌、掉落的可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孩子从木块建构区找来短木板,架在软垫的中间作为支撑,但手一松开,木板和软垫又会倒下。也有孩子找来轮胎平放在木板两端,顶住软垫的边缘,但没多久轮胎就掉了下来。于是,他们又尝试把轮胎挂在木板两头,使劲往软垫方向推了推,这一次,车顶终于被稳稳地固定住了。
教师的思考
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用已有经验和建构技能对材料进行组合、命名,并注意到H型木梯、轮胎和木板等固定物的左右对称。他们利用两折软垫建构起车顶,面对车顶反复掉落的情况,能够积极交流、调整、验证,用木板、轮胎等不同材料探索最佳的固定方式。
丨第三阶段——豪华多层车
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挑战继续升级——他们决定用小塑料箱作为上层车厢。但是,这样车的高度就会增加,将软垫运到车顶的难度也更大了。但很快,孩子们通过托、举、拉、顶等方法,一起将小的塑料箱运了上去,并搬来长木板,将软垫沿着斜坡推上去。随后,他们又拿来人字梯固定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停地帮助同伴调整车顶的角度,并尝试着用木板、塑料棒等材料支撑固定屋顶。经过多次尝试,能顺利行驶的多层车终于完成了。
教师的思考
游戏过程中,当车的高度增加、软垫难以运到车顶时,幼儿借助长木板斜坡可滑动又省力的特性与人字梯的可调控性,通力合作、互相提醒,最终战胜了困难。基于从前期活动中获得的安全经验,幼儿努力应对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人字梯倾斜、搭建高度过高等),有的借助轮胎稳固人字梯,有的充当安全员,观察搬运过程中同伴的站位、材料的角度等,着力保护彼此的安全。在层层递进的自主探究中,幼儿借助软垫、塑料箱等材料打造了集厨房、餐厅等于一体的多功能豪华多层车,努力实现小车的“N次方”。
丨总结
1.捕捉契机助推挑战升级
本次游戏完全由幼儿主动发起、合作建构。游戏中,幼儿自主探索游戏材料,不断地通过移动与组合寻找合适的材料,一步步组建、完善了小车。幼儿在一次次探索中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小心检验,积极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策略,体验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弥足珍贵的成长经历和感性经验。
2.自主探究促进多元提升
游戏中,幼儿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和高频合作,获得了丰富的游戏经验与多种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遇到“用什么材料连接车轴”“怎样组合小车既牢固又吸引同伴”“搭建什么形状的遮阳棚”等问题时,幼儿会不断地移动材料、对比结果;在遇到“怎样把软垫运上去”“如何固定遮阳棚”“怎样将软垫运到小塑料箱顶部”等问题时,会不断地调整角度、验证猜测……他们在行动上、思维上、语言交流上都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互动和共鸣,在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注、投入的学习品质等方面均获得了发展。
3.互助合作实现纵深发展
本次游戏中,不管是建构过程中的默契配合,还是困惑时刻的出谋划策,都体现了幼儿高水平的互助合作能力。幼儿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猜想、试错、探究、验证与调整。他们通过绘画表征、观看游戏视频、查阅绘本等方式助推游戏不断升级,用合适的游戏材料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组合出简易单层车、简易双层车、豪华多层车,让学习向纵深发展。
在持续一个半月的探索实践中,幼儿乐此不疲。想象的力量一旦开启就惊喜不断。他们后续还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作品:树屋、直尺车、立体迷宫、旋转木马……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是幼儿的本能,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让我们轻轻蹲下身来,给他们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在游戏中发现儿童、相信儿童、为儿童赋能。
园长点评
《小车的“N次方”》这一课程故事,介绍了我园余恬老师和她班上的幼儿由带轴轮胎这一新材料引发的一系列游戏探索活动。这一课程故事处处凸显着各种课程要素相互融合、有机联系的整体特征。首先,课程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导,彰显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课程始于幼儿的兴趣和想法,以“促进幼儿自主探究”为基本立场的课程理念始终渗透在整个课程故事中。其次,教师提供多元支持,推动幼儿持续探索。在游戏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根据各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分别通过问题引导、组织讨论、调动经验、拓宽思路等途径,给予幼儿多元化的游戏支持,帮助其拓宽经验、加深思考,推动其游戏水平不断提升。最后,家园共育助推幼儿学习品质双向提升。课程资源不仅来自幼儿园、班级,还来自家长。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主动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坚持不懈等学习品质,延伸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让幼儿的发展更连贯。
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本部园长 展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