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后会下霜吗?

2024-08-14 00:00:00陈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7期

进入大班,我们会在餐前开展“我来报天气”的活动。10月14日,鼎鼎除了播报当天的天气和温馨提示外,还告诉大家“十天后会下霜”(实际上,十天后是霜降节气)。听到这个信息,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下霜是什么?”有孩子问。“就是下雪。”“不是下雪!”“就是下露水!”“就是下像冰一样的东西!”……孩子们并不清楚霜到底是什么,但都记住了“十天后会下霜”这件事。朵朵也记住了,回家告诉了妈妈。可是妈妈却告诉她,南京这么热,十天后肯定不会下霜的。在第二天“我来报天气”的活动中,朵朵把她的疑惑告诉了小伙伴们。十天后到底会不会下霜呢?孩子们又争论起来。最后,萱萱说:“要不,我们就看看十天后会发生什么吧!”萱萱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十天后是哪一天呢?”我问道。孩子们一下被我问住了。浩浩很快就反应过来:“可以在日历上数十天,然后圈起来。”于是,我们找来日历,了解了日历上数字的含义,先找到当天的日期,然后圈出了十天后的日期。

丨为什么没下霜?

之后的几天里,每过一天,孩子们就会在日期上画一个圈。10月23日,我提醒孩子们明天就是第十天了,记得早点起来到外面看看有没有下霜。10月24日一大早,好几个孩子刚到幼儿园就告诉我:“今天根本就没有下霜!”为什么没下霜呢?“肯定是天气预报不准!”“对,就是,天气预报骗人的。”为了搞清楚天气预报到底有没有骗人,我们询问鼎鼎是从哪里获得的信息。鼎鼎说,他是在日历上看到的。于是,我在网上找了一份标注有节气的日历,请认识字的孩子来看看,10月24日下面标注的到底是什么。鼎鼎读出了“霜降”两个字。“霜降都到了,为什么没下霜呢?”为了解答孩子们的疑惑,我们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下霜?我们一起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里面关于雾霜雪的内容,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霜,也知道了霜是怎样形成的。接着,我请孩子们判断现在具不具备下霜的条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不具备!”“那为什么要把今天定为霜降呢?”孩子们的疑问不断。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请他们把前段时间学习的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朗诵了一遍。“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是冬爷爷的家……南方是春姑娘的家……有的游泳、有的滑雪、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朗诵完毕后,我问大家是否找到了答案。瓜瓜一下子明白了:“我知道了!我们这里是夏天,可是有的地方可能是冬天。我们这里没下霜,但是已经是冬天的地方可能下霜了!”孩子们似乎理解了一些。我又找出中国地图,孩子们一边看、一边感叹祖国之大,很容易就明白了同一时间不同地区气候各异。然后,我让孩子们猜猜哪些地方可能已经下霜了。孩子们指着祖国的最北端说:“这里应该下霜了。”小宝说:“但是为什么要按北方来定霜降,而不是按我们这里定呢?”我惊讶于小宝的质疑精神,于是我们又一起继续寻找答案。这一次,我们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原来我们都搞错了,“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意味着从这个时候起气温开始骤降,昼夜温差逐渐变大。自此,孩子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十天后没下霜”。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坚持每天都记录早、中、晚的气温,孩子们因此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霜降节气:原来,即使过了“霜降”,有时中午的温度还会达到20度,但早晚却只有几度,还需要穿厚外套呢。

那南京到底什么时候才会下霜呢?虽然知道了“霜降”不等于“降霜”,但孩子们还是很期待下霜。这一次,孩子们说:“我们等等看就知道了。”

丨迎来下霜

11月底的一个早晨,刚进幼儿园,我就发现人工草坪上覆盖了一层白白的霜。担心它会随着日出消失,我赶紧拍下照片。没一会儿,孩子们陆续来了,我问道:“大家有没有在操场上发现什么?”有孩子立刻反应T/K6GlAdk2TCXjjyqR5yOQ==过来:“下霜了!”其他孩子一听,纷纷趴到窗口去看。从楼上往下望去,操场上一片白茫茫。有孩子提议道:“老师,我们下楼看看吧。”走到楼下后,孩子们都伸出了小手去摸霜。一摸,霜就变成了水;一拍,就留下一个手印;一踩,不仅留下了一串小脚印,还留下了一路的欢声笑语。

丨教师反思

一名幼儿的天气播报内容引发了全班围绕“霜降”进行的一系列讨论、猜测与探索。面对幼儿的疑问,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生发了一系列活动,引导幼儿一步步提出问题、找到答案。

为了弄清楚十天后是哪一天,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认识日历;通过朗读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幼儿感受到祖国之辽阔、气候差异之大,了解祖国的南北差异;而幼儿的疑问又引发师幼共同探究,发现原来“霜降”和“降霜”并不是一回事,由此进一步拓展到持续记录气温的活动,从而亲身体验到“霜降”节气后早晚温差变大;最后,师幼在共同等待中终于迎来“下霜”,真切感受到了“霜”是什么。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相互联结,逐步形成一个丰富完善的经验网。

幼儿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在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兴趣、问题与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学习,幼儿教育也不会像中小学教育那样具有统一的计划与标准。幼儿需要在兴趣驱动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参与与体验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尽可能用幼儿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幼儿的心灵感知世界,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真正兴趣所在,挖掘幼儿感兴趣事物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适当的活动,以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从而促进幼儿经验的发展。

关注“节气”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幼儿园也会开展与节气有关的活动,比如用绘画、手工的方式表现节气,带着幼儿春分秋分立蛋、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等等。幼儿、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节气这一天忙过去了,似乎节气也就过了。至于节气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特征与习俗,幼儿甚至教师可能都知之甚少。把节气当节日过,是因为没有抓住节气的本质。而实际上,节气是一个时间段,具有地方差异,与具体的天气、习俗相关联。因此,教师要充分思考节气中具有的经验与价值,抓住教育契机,依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学习特点等生发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