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指的是儿童的语言发育没有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里程碑延迟,伴随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异常。因为理解或者表达受限,语言延迟儿童还会表现出行为问题,比如乱发脾气、自我调节困难等。语言发育迟缓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多为遗传因素,获得性因素包括退行性神经系统病变、感染中耳炎、亲子互动不足、头部损伤等。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现代社会的儿童开口说话的平均时间越来越迟,2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高达17%。如果不及时为这些孩子提供治疗和帮助,他们将在未来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学习能力差、读写障碍、交际能力低下、自尊心受损等。本文旨在通过个案的分析研究,为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策略支持。
一、个案基本情况
涵涵(化名),女,汉族,5岁,上幼儿园之前和爷爷、奶奶在连云港居住,曾在连云港幼儿园短暂地上过学。2022年9月,涵涵来到江阴,和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共同居住,并进入本园开始学习。开学时,她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只会发出“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哥哥(doudou)”等称谓的发音。经过一两个月的观察后,教师建议家长带涵涵去医院进行语言发育筛查。经专业检查,该幼儿被认定为语言发育迟缓。因此,教师除了在平常更关注该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外,还会在角色游戏等相对比较自由的时间训练其发音,并对其语言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以期该幼儿的表达能力能有所改善。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涵涵的言语发音欲望更加强烈,会跟同伴咿咿呀呀地交流。
案例中的幼儿存在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语言表达能力差。该幼儿很少主动开口说话,即便和父母在一起时也是如此。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时,往往只会使用简单的词组或肢体语言。第二,认知能力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快速思考并给出正确的答案;面对教师给出的任务,不能正确理解指示的意图,因此需要教师反复指示或提供帮助。第三,情绪不稳定,在遇到挫折时会出现反常的愤怒和沮丧情绪。第四,回应能力低下,很难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有效地对他人做出回应,因此在社交环境中容易被孤立。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尝试对个案进行干预,以期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融合教育干预实施
1.角色游戏中的融合教育
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涵涵选择在建构区的垫子上搭积木,和她一起玩耍的还有悦悦。涵涵拿起一个积木,对着悦悦发出了“嗯嗯”“啊啊啊”等音。悦悦看着她摇摇头,用手示意她将积木放在另一个积木上。涵涵一边发出“嗯”的声音,一边点头。
涵涵拿着积木对悦悦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是在询问悦悦这块积木可以放在哪里,并且表示自己想和她一起玩。涵涵回答时发出的“嗯”则表示自己知道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涵涵因为不会说话,所以在加入其他幼儿的游戏时会遇到一定困难。同时,她也不愿参与单字发音练习,即使用她喜爱的糖果等强化物来刺激也没有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如果在观察时发现涵涵有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言语提示。从平日的观察中,教师发现涵涵能够理解语言,因此在与涵涵进行日常交流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允许并鼓励涵涵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涵涵表现出她能听懂别人话语并做出回应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以激发其自信心。[1]
2.教学活动中的融合教育
在语言活动“一朵小花”中,屠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这个故事。大部分孩子已经熟悉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因此屠老师提议大家一起开展一次简单的情境表演。表演过程中,涵涵的眼睛一直盯着表演的孩子,表演结束还会开心地为他们鼓掌。两组孩子结束表演后,涵涵立刻举起小手,表示自己也想参加。她的身体向前倾斜,小屁股快离开小椅子了。于是,屠老师邀请涵涵来扮演大熊。
从涵涵的神情与表现可以看出,她十分喜欢这个故事。在屠老师讲述的过程中,她也在认真地观察老师的嘴型,仔细聆听故事所讲的内容。因此,涵涵对故事中的角色是有充分认知的。涵涵举手的行为表明她十分渴望参与情境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涵涵虽然没有在屠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完整的语句,但表演结束后,她开心地拍着手、一蹦一跳地回到了座位上。另外,在幼儿时期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还应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敏锐程度,促进语言输入。故事中的语言因其多元性,能为语言发展迟缓的幼儿提供更多刺激。因此,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表演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3.户外活动中的融合教育
在“劳动节开幕式”上,正当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参观展板时,涵涵和梦梦来到了中班的哥哥姐姐们制作的“运输大作战”展板前。涵涵激动地用手指指着照片,嘴里说着“球、球”,并发出了快乐的“嘿嘿”声。梦梦回应道:“嗯,对的,是球。”说完梦梦又指着小车问涵涵:“这是什么呀?”涵涵回答道:“车。”说完,两个人相视一笑,拉着手跑去观看其他展板了。
在“小农庄”活动中,孩子们总会创造性地进行一些游戏。这一次,孩子们聚集在农庄的凉亭里,涵涵也加入进来。孩子们一边用小手敲着桌面、一边说:“我们来敲鼓吧。”涵涵闻言立刻将手放上桌面,一边敲击一边发出“咚、咚”的声音。在涵涵的影响下,其他孩子立刻唱起了“敲起了大鼓,咚——咚”,涵涵则跟在小伙伴后面唱尾声。玩着玩着,孩子们又玩起了“黑白配”的游戏。就这样,涵涵逐渐融入游戏中……
每一次幼儿园举办的活动涵涵都会参与其中,并能积极地与同伴进行互动。在“小农庄”的活动中,孩子们总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并且会以发散性的思维去思考该如何用它进行游戏。比如,这次凉亭里的游戏就是孩子们自发创造的,而非由教师主导。从涵涵的敲、唱行为中可以看出,她非常关同伴的行为。而涵涵强烈的语言表达欲望也会给同伴带来一定启发,如小伙伴在涵涵的提醒下想起了曾经学过的歌曲。同伴之间会互相影响,在这样的氛围下,涵涵的言语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涵涵对于发出多字音节的尝试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般来说,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会害怕讲话,在情绪、性格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应着重关注涵涵与同伴的交往关系,并且时刻注意自己对待涵涵的态度,既不能过度关注让其他幼儿嫉妒,也不能忽视不理。教师要做的是正常看待、对待涵涵,让她拥有一个良好、健康的人际关系。另外,活跃轻松的氛围更加有利于涵涵的语言能力发展。与室内集体活动相比,户外活动更加有利于引导涵涵进行发音练习。幼儿的无意注意会深于有意注意,因此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可能会让涵涵不自觉地紧张,而没有特定目的的户外活动对于涵涵来说会更加自然、轻松。在对涵涵进行言语补偿的活动中,教师应利用好这种无意注意活动,同时也要将这种“无痕”教育融于有意教育中,让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2]
4.日常生活中的融合教育
最近,教师发现涵涵对语言模仿的积极性增强了,她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同伴以及教师说话时的嘴型。比如,在早晨的点名环节,当教师点到涵涵时,她与以往一样,立刻站起来并举高小手,示意自己到了。这时,阳阳跑到她面前,对着她说“到”,然后拍拍她,说:“跟着我说,到——”涵涵看着阳阳的嘴型,竟然发出了“dáo”(二声)。阳阳继续教她:“到——”(四声)在一遍一遍的尝试下,涵涵最终发出了准确的“到”。阳阳开心地对我说:“老师,她会说了!她会说了!”我立刻重新点了涵涵的名字,她站起来大声应道:“到!”话音落下,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涵涵的妈妈听从医生的建议,开始尝试训练涵涵的发音,才使涵涵愿意模仿同伴及教师的语言。平时,教师也有意识地对涵涵进行语言训练,在涵涵模仿成功时给予她鼓励(给她鼓掌、给她伸出大拇指点赞)和强化物(她爱吃的零食、抱抱、小贴花等)。这些对涵涵的语言练习起到了正向鼓舞的作用,涵涵也因此更加有信心。《指南》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班级里的语言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开展语言练习时一定注重语言环境的创设。此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MZa50SHuwSAAiZCDyEBcOQ==十分重要,教师加强与涵涵家长的交流,共同商讨语言训练的强化物,抓牢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涵涵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
三、干预成效及反思
现在,涵涵在集体中的表达欲望越来越强烈,与同伴及教师的互动也逐渐多了起来。语言能力发面,涵涵从只能蹦出单个字音,到现在可以发出双字音;人际交往方面,从无法表达而大发脾气,到现在可以在教师与家长的规劝下慢慢平复情绪,并尝试用口头语言加肢体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释放自己的坏情绪。而在这样的融合教育中,班级里的普通幼儿也会慢慢发现同伴之间的差异,在共同游戏中学会接纳差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慢慢养成了善良、宽容、理解他人、同情他人等良好的品质,这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来说也极具意义。
教师也从该幼儿的个案研究中获得了许多经验。其一,在融合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形成高效的家园共育模式。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是很充足的,但在教育方面缺乏规范性,常常会导致对孩子问题行为的纵容或者忽视。因此教师应通过培训、咨询等方式,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家庭教育方案和建议。其二,在融合教育中,教师应加强自身在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培训、个别辅导等方式,制订个性化教育计划,并通过简单的发展性评估来帮助幼儿逐步适应环境并融入集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面对日益增多的幼儿学习、情感和行为问题,教师必须具备面向每一个幼儿、研究每一个幼儿并创造适合每一个幼儿的教育能力,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更是其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对语言发育迟缓幼儿个案的观察和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该特需儿童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帮助和治疗建议。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及时进行干预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得这些孩子能够在成长中正常生活和学习,从而迎接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徐新润,陆克俭.幼儿园发育迟缓儿童融合教育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6(03):71-72.
[2]巩广丽.语言发育迟缓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2(0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