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察, 追寻如水般的生活活动

2024-08-14 00:00:00王小娟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7期

科学观察是了解、评价、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我园立足“自主就餐”微项目研究,通过“组团共读,保教携手促观察”“蹲班观察,即时教研促优化”“持续观察,科学支持促发展”等活动,在放手与发现中不断追寻幼儿“如鱼得水”的生活。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当下幼儿园的自主就餐现状,我们对全园所有班级的幼儿、教师、保育员的午餐流程、个体行为进行了持续的跟踪观察,并就“对自主就餐的认识”“当下自主就餐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你需要获得那些支持”等问题进行了全园性问卷调研与收集,组织教育教学、后勤安全、卫生保健、膳食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联合教研。在热烈的交流碰撞中,“小班第一学期开展自主就餐的可行性”被提了出来。有的教师认为小班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没有了“饭来张口”的支持,又缺乏独立进餐的技能,还伴有手眼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实施自主就餐比较困难;有的教师认为,一日三餐是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借助生活指导、技能练习、家园协同等不同方法手段,尝试半自主就餐。面对争议,我们鼓励教师寻找专业支持并进行实践尝试。于是,小班的半自主就餐也拉开了帷幕。

一、组团共读,保教携手科学观察

对教师来说,会观察幼儿行为,能读懂幼儿行为,明白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和需要,并能采取正确的指导策略,对推进就餐“真”自主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建议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组团阅读观察生活课程类专著,为客观、科学解读幼儿行为提供理论支撑。

通过专题阅读与理论实践,班级保教老师共同观察、记录幼儿行为,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就餐情况,对幼儿吃饭慢的现象有了更为丰富、立体的解读,做到积极回应、对症下药(见表1)。

二、蹲班观察,即时教研促优化

自主就餐中,幼儿需要哪些支持?教师需要哪些支持?怎样组织更科学、合理?于是,我们走进班级,通过随班观察去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为了让观察更聚焦,我们各个年级组的行政蹲点领导、主任、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组成观察小组,走进班级,分别观察主班老师、配班老师、保育员及幼儿就餐前、就餐中、就餐后的行为,通过现场教研的形式分析师幼行为的亮点与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为了让观察更聚焦有效,我们从餐前、餐中、餐后三个环节进行了观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进餐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组织绘本阅读、歌唱律动、菜品介绍、进餐指导等教育性、游戏性、衔接性活动,以激发幼儿的食欲,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进餐时:播放舒缓的音乐,创设舒适、优雅的用餐环境;通过师幼共同进餐帮助幼儿养成安静就餐、保持卫生、光盘不浪费等良好习惯。

进餐后:组织餐后漱口擦嘴、送餐具与桌面清洁等值日生活动,渗透劳动教育,并尽量与自主散步完美衔接。

我们就“幼儿就餐时教师怎样安排更科学合理”进行分享,以促进班级的保教协同与师幼协同——

在推进初期,班级教师要协商合作,做到“五个保证”:保证卫生间有人看护;保证取餐时有人观察、指导;保证汤的盛取安全;保证餐后整理有人关注;保证餐后自主活动有人观察。

创设温馨、自主的就餐环境,教师先后与幼儿同步进餐,既兼顾肥胖儿、体弱儿的饮食指导,也为幼儿自主散步、角落游戏等提供更多支持的可能。

为了发挥园内的学习引领作用,我们将蹲班指导中发现的亮点,通过图文介绍的方式发送到工作群,推动班级间的互学共进,丰富班级就餐活动的组织形式,让自主就餐等生活环节日渐多样、多元。

三、持续观察,科学支持促发展

观察记录不仅能帮助我们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行为特点,科学地解读幼儿行为,还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处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促成幼儿达到发展目标。

1.个案观察,关注中顺应幼儿的发展

针对不同幼儿的个性特征,我们进行了持续性的观察与记录分析,逐步提供适宜的支持与帮助,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与呵护,从而支持幼儿的发展。如,为了帮助幼儿熟练使用筷子,我们在益智区提供了不同材质、不同粗细的筷子、豆子和自然物,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手部肌肉,获得精细动作的发展。又如,对于吃饭速度慢的幼儿,我们分析其个体特征,针对咀嚼能力差、就餐习惯差、时间意识薄弱等不同影响元素,通过教师分组陪餐、提供不同时长的沙漏与闹钟等,帮助幼儿在自己的节奏中成长。

2.抽样观察,记录中尊重个体差异

每名幼儿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在微项目研究推进过程中,我们先后聚焦幼儿的餐具使用、按需取餐、光盘行动、餐具整理等能力点,对幼儿行为进行抽样观察、检核记录等,帮助教师关注班级幼儿情感、动作、习惯发展的整体性,同时也关注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尊重班级内不同月龄幼儿动作、情感、认知能力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通过乐高堆叠、线圈收集等趣味打卡活动,借助自主选餐公示牌等生活支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使幼儿在生活环节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发展。

3.打破安全的藩篱,在相信和支持中促发展

在价值梳理与目标制定过程中,我们重新审视“自主餐点”,从“自我服务”“习惯养成”“文明礼仪”转向“用幼儿的当下生活铺垫未来生活”,凸显“自主餐点”的生活价值。

课程游戏化第一部支架中的“支架4”也明确提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幼儿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教师要打破“安全”的束缚,用“怎么让幼儿更具有自主安全意识”去代替“幼儿不安全怎么办”,在课程中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干预,支持幼儿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幼儿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于是针对“吃西瓜”的准备过程,班级教师就“支架4”与“餐点安全”问题进行了交流,并与幼儿讨论西瓜可以怎么切、切西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问题,放手让幼儿试一试。

在经过前期谈话与安全指导后,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幼儿的潜力无限!横着、竖着切成片或块、挖成西瓜球,在使用刀具的时候也小心翼翼,小伙伴也会从旁提醒,有着基本的安全保护意识。洗、切、装盘、品尝,每一个环节都很细心,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幼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自主就餐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服务、自主管理的平台,为幼儿提供了自我挑战、自主发展的机会。也让教师看到了幼儿自主管理的雀跃,听到了幼儿拔节生长的声音,相信幼儿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生活者。

当然,关于自主就餐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发现、探究的话题。在理论伴随实践、观察伴随支持、放手伴随发现的过程中,教师的生活化课程意识日渐浓郁,幼儿的生活游戏更趋自由、自主,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多了生活的烟火气,教师与教师的交流多了话题的专业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了成长的获得感,不断靠近“如鱼得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