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并把“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目标之一。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酒泉市瓜州县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治”“制”并举,扎实推进省委“5155”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深入开展以“一院四边一部”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先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个,建成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点40个,卫生公厕75座、农村户厕1.4万座,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14个、生活垃圾填埋场9个,清洁村庄创建率达到100%,在酒泉率先实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清洁供暖全覆盖,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实现全面提升。
一、“红黑榜”机制殛积分超市运行情况
近年来,瓜州县始终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长治”的有力保障。立足全县农村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制定《瓜州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红黑榜”考核制度(试行)》,稳步建立推行村组周检查积分、乡镇月评比、县级季度督查、年度考核制度,形成“户清扫、村收集、乡转运处理”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由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队,每季度对75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实地考核评比,对排名前10位的村列入“红榜”通报表扬,落实奖补资金(2022年每村2.5万元,2023年提高到每村5万元),对每季度评比排名后5位的村列入“黑榜”进行警示,对连续两个季度列入黑榜的行政村,对所在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通过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表彰先进与鞭策后进相结合,有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截至目前,已兑付“红榜”奖励资金300万元。同时,坚持将积分超市运行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不断丰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项目内涵,细化量化评分标准,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美丽庭院”等先进典型创建,县财政每年为75个乡村积分超市各列支专项经费1万元,用于积分超市规范运行和兑换商品购置,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二、“红黑榜”机制及积分超市运行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对“红黑榜”机制重视程度不高。当前,瓜州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考核评比机制已常态化实行,但个别乡镇(村)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停留在有检查才行动,不检查不督促就不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放任自流;部分群众注重“收摊”,家庭卫生每天都做,但参与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治理还处在“要我做”的阶段,依然是乡镇号召、村委组织实施的行政主体行为,“红黑榜”机制尚未完全转化为以群众为主体的自觉行动。
二是积分超市激励作用发挥不明显。全县75个行政村积分超市已于2019年实现全覆盖,但受村级阵地建设、管理人员有限等因素影响,部分村积分超市空间较小,运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积分兑换不经常、频次低,个别村仅在三八妇女节、春节等节日期间开展积分兑换,平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激励群众自觉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
三是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坚持不到位。2018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立足地域特点和村庄分布实际,探索建立周五卫生大扫除、周二主干道保洁日、“逢十”村庄庭院保洁日和保洁员“网格化、全天候”等一批务实管用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但部分乡镇坚持不到位,甚至出现了缺位,尚未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贯穿始终,多是习惯于搞突击性、阶段性卫生整治,在常态长效整治上还需加力。
四是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机制不完善。截至目前,全县13个农村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75个村卫生公厕建设实现全覆盖,但科学合理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卫生公厕运行由乡镇工作人员或公益性卫生保洁员管理,日常维护不到位,设施设备损坏无法及时维修更换,出现了卫生厕所有但使用率不高、甚至个别村卫生厕所冬季无法使用,污水处理厂有但运行不畅等情况,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对策建议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固化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认识到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群众身边最现实的关键小事,满足新发展阶段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增强乡村组三级抓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感。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决策部署,以“绿色瓜州”三年行动为统领,统筹推进环境卫生整治、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行“群众门前三包”责任制,确保环境卫生全域整治与公共区域保洁责任落实到人,推动农村逐步由“环境美”向“生活美”转变。注重总结提升,全面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期间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当前乡村建设实际和地域特点,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将简便易行、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有效做法,纳入“红黑榜”、积分制范畴,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不断巩固拓展整治成果,实现常治长效。
二要细化评比标准,重视发挥激励机制牵引带动作用。公平公正的考核奖惩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举措。注重发挥考核奖惩风向标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激励制度,严格落实奖惩举措,推动乡村颜值再提升。聚焦乡村人居环境大有改观的实际,结合乡镇实际,分类优化“红黑榜”、积分超市运行考核内容,细化评比项目,固化评分标准,建立实施“红黑榜”评比结果公示制度,固定群众积分兑换周期,确保“红黑榜”评比结果客观透明、积分兑换有序开展,聚力推动乡镇、村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常抓常管。定期不定期开展明督暗查,杜绝为考评搞突击性、阶段性卫生整治的情况发生。制定细化居民庭院卫生评比标准,定期开展美丽庭院、洁美家庭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以积分兑换激励和榜样典型引领,激发广大群众自觉开展房前屋后和庭院卫生保洁的积极性、踊跃参与公共区域卫生整治的自觉性,形成党委政府推动、村组联动、群众主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
三要聚焦短板弱项,健全完善环卫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健全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保障。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因村施策,一体谋划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道路、农房改造等工作,制定统一建设管护标准,着力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持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按照城郊乡镇推行城乡垃圾—体化处理,其他乡镇分片联合处理的导向,优化配置垃圾箱、垃圾车等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统—规划垃圾清运线路,调整清运处理频次,并对人和车、垃圾场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备和建设,缩小运输半径,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切实解决垃圾随意堆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不断健全完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鼓励支持村集体建立专业管护队伍,积极引导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管护,逐步完善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第三方参与的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细化明晰乡镇、村组、第三方对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界限,落实管护经费,综合运用日常管护检查、重点环节督导、年终考评奖惩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管护工作的监督考核,全力推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步入规范、科学、长效的轨道。
四要坚持群众主体,把机制推动化为群众自觉行动。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进一步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把“政府想做的”和“农民想做的”结合起来,实现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需要群众自主干的政府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做到各尽其能,形成以群众为主体的多方力量的最优组合,有效激发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实现从“台下看戏”向“台上唱戏”的转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村规民约约束引导作用,组织和依靠群众做好卫生保洁、设施管护、工作监督,使保护环境卫生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和日常习惯。加强常态化宣传教育引导,充分利用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懂易学的方式,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措施要求等,报道整治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普及垃圾分类、卫生防疫等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让群众意识到家里美与村庄美同等重要,形成“村村搞整治”“户户比清洁”的良好氛围,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行政主体变为群众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