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部地区发展零工经济的一些思考

2024-08-14 00:00陈克舜唐朕天
发展 2024年5期

据统计,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其中农业户籍占到70%左右,在就业方式多元化的当下,“打零工”也成为不少劳动者特别是大龄和就业困难人员增收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张掖市近年来建设零工市场(驿站)等方式促进灵活就业为研究方向,对发展零工经济开展调研分析,并提出思考建议,以供研判形势,部署决策,推动工作参考之用。

零工经济是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新型分配形式,灵活就业是其主要形式,灵活性强、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是其鲜明特点。当前,我国零工经济从边缘走进市场,不仅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劳动者收入,还给经济和商业模式注入了新活力。但相较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在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岗位开发、人才需求、信息科技化水平、企业发展理念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在业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互联网平台用工、劳务派遣、传统零工、实习六种灵活就业形式中,仍以传统零工为主。西部地区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好零工经济,促进灵活就业,这一课题值得深入思考。

一、基本情况殛主要成效

甘肃省张披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环境宜人、农业发达,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2022年张掖市紧抓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有利时机,围绕“三抓三促”行动要求和张掖市委市政府“d5fb9d626fe627759b3ebe1e8024a83c一高地四区”建设目标,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区域零工市场(驿站)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的零工市场13个、零工驿站56个,全市人力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就业渠道拓宽作用进一步凸显,零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一)建好零工市场搭建就业平台

张掖市将引导和规范零工市场(驿站)建设,促进零工市场(驿站)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发展零工经济重要抓手。深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走访调研,按照“零工聚集在哪里,驿站就建设在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充分尊重灵活就业人员意愿,合理布局零工市场(驿站),依托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工业园区公共就业服务窗口、乡镇农村劳动力市场等平台建设零工市场(驿站),引导马路零工市场“退路进市”,灵活就业场所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规范零工市场(驿站)服务定位、服务功能、运行模式、服务要求等建设举措,吸引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到零工市场(驿站)开展求职招聘活动,做到用工信息“零距离”发布,就业岗位“零距离”推介,着力提升零工市场(驿站)整体服务水平,服务方式由“被动化”变“主动化”。13个零工市场均配备有专职人力资源管理师,可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一对一”就业指导等各项基本公共就业服务,针对灵活就业人员不同需求还可为脱贫劳动力等特殊群体提供开辟“绿色通道”、上门招聘、就业预约、市场营业延时等个性化服务,就业服务由“程序化”变“暖心化”。零工市场(驿站)还在场地职能划分上统一设立了服务管理、招工登记、零工休息和维权服务等功能区,满足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开展洽谈交流、政策咨询、信息对接、矛盾调处等需求,作用发挥从“单一化”变“多元化”。

(二)突出地方特色实现劳有厚得

张掖市农业基础雄厚,全市共培育有玉米制种、绿色蔬菜、张掖肉牛、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玉米制种面积占全国31.3%,产量占全国供种量的45%,已成为全国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最具优势的玉米制种基地;2023年全市蔬菜产量352万吨,是全国十大蔬菜基地之一,“金张掖夏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雄厚的农业基础为灵活就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全市从事田间管理、育苗制种等涉农灵活就业的人员占到了灵活就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用工期贯穿春、夏、秋三季,工作周期较长,灵活就业人员日工资稳定在150-200元之间,而到制种玉米去雄(抽天花)等特殊用工时期,季节性涉农灵活用工人数大量增长,日工资也涨至400元左右。

张掖市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中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并荣获国际旅游联合会“最美中国旅游景区”称号。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复苏,张掖成为众多游客旅游必打卡地,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3910.2万人次。在旅游旺季,来张掖旅游的庞大游客催生出大量餐饮住宿、旅游服务、地陪导游、卫生保洁等灵活就业岗位,吸引大量本地有意愿的灵活就业人员从事各类旅游服务工作。同时各用人单位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定节假日按照3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旅游旺季灵活就业人员收入较为可观。

(三)加强运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

零工市场(驿站)建成以来,张掖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高效运营管理途径,总结推广各县区先进工作经验,进一步拓宽灵活就业服务内容,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各县区人社部门加强对零工市场(驿站)监督管理,指导零工市场(驿站)规范招聘行为,切实发挥促就业作用;各零工市场(驿站)结合县区实际,开展以“即时快招”服务为核心、以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服务为支撑的零工市场(驿站)基本服务。同时各县区常态化组织开展零工市场(驿站)工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和能力培训,加强劳动就业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并定期调度、检查零工市场(驿站)运营状况和成效,杜绝零工市场(驿站)闲置、功能不全、服务不优的现象。督促零工市场(驿站)严格规范求职招聘信息发布流程并认真核实、及时更新每条信息,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和可追溯,坚决杜绝虚假、诈骗等信息进入零工市场(驿站)。各相关行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指导零工市场(驿站)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培训演练,常态化落实日常卫生、安保、交通疏导和流行病防控等措施,着力提升零工市场(驿站)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水平,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张掖市还计划将零工市场(驿站)运营情况纳入绩效评价机制,县区人社部门定期对辖区内零工市场(驿站)开展运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市人社局计划将零工市场(驿站)运营情况绩效评价工作纳入年底人社工作考核内容,对零工市场(驿站)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确保零工经济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目前,零工经济发展迅速,灵活就业与数字技术发展高度融合,劳动用工市场中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用工理念、就业机会获取方式、工作协同都发生了较大转变。对照这些转变和发展需求,张掖市零工经济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权益保障有短板。目前我国专门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而灵活就业人员从事工作又具有周期短、时效快的特点,工资支付形式以日结为主,因此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很难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造成无法缴纳社保、无法确定劳动关系等情况。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中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工伤等问题,劳动仲裁难以介入,工伤保险不能覆盖,报警处理仅能以民事纠纷进行调节,因此当事人选择自行协商处理成为处理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其劳动权益难以得到较好保障,同时作为西部地区灵活就业主要形式的传统零工,其工伤发生概率较高,这些都为零工经济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二是互联网平台用工发展不均衡。目前张掖市仅有美团、饿了么两家互联网平台用工企业在张掖设有代理加盟公司,能够与外卖员签订劳务协议,正常开展外卖送餐业务。而网约车等互联网用工平台由于在张掖没有代理公司,且张掖市尚未出台网约车管理细则,其服务内容不在现行政策法规范围内,从业人员工作不受劳动部门和行业部门保护,易定性为跑黑车、非法营运等而受到相关部门查处。其余像网络主播、直播带货等互联网灵活就业形式,由于张掖市相关企业较少、规模较小,这部分灵活就业缺乏规范和引导,以该行业为主要就业方式的灵活就业人员少,作为灵活就业发展重要形式之一的互联网平台用工在张掖发展不足,影响零工经济整体发展壮大。

三是灵活就业信息化建设缓慢。随着信息化推进,网站、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线上招聘已成为灵活就业的主要渠道,且线上招聘具有覆盖面广、实效性强、成本低、针对性强的特点,而通过第三方中介和同乡引介等线下方式进行招聘正变得越来越少。目前,张掖市尚未建成全市统一的线上灵括用工招聘平台,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各零工市场(驿站)多以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发布就业信息,数字化程度较低。而传统零工从业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知识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理解小程序内各项内容含义,手机操作不够熟练,线上接单存在困难,并且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担心遭遇电信诈骗,对网络平台不够信任,拒绝使用线上招聘。

四是职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零工中,从事住宿餐饮、农林牧渔、批发零售的灵活就业人员较多,是张掖市乃至西部地区灵活就业主要行业,但其就业门槛整体较低,工作内容较为单一,对灵活就业人员技能水平要求不高,从业人员可替代性强,因而对灵活就业人员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成长形成限制性影响。而从事外卖、快递等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多为90后年轻群体,虽收入较高,但其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技能提升和工作经验掌握有限,缺少或没有晋升渠道和机制,未来职业发展不够明朗,职业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不强。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人社部也陆续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对灵活就业相关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市、县人社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深入用工单位、平台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走访调研,真实掌握各方所需所求,梳理汇总后及时准确向上级部门报告真实情况,为上级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打破行业壁垒提供参考,市、县相关部门也应结合实际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共同织密灵活就业劳动保障网。同时劳动执法部门也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招聘信息和“黑中介”,督促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健全用工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零工市场(驿站)功能

建议将零工市场(驿站)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购买形式,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灵活就业服务活动,所需资金纳入就业补助资金预算,消除零工市场(驿站)长期稳定发展后顾之忧。进一步完善零工市场(驿站)就业全程服务,优化灵活就业快速对接流程手续,设立信息快速发布通道,精准匹配推送岗位。在现有政策环境背景下,积极引导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探索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价格便宜食宿和免费借用常用工具等服务。加强与劳动仲裁等部门沟通合作,开通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争议处置绿色通道,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积极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目前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在统一开发“甘肃零工之家”微信小程序,并在甘肃人才网、就业信息系统等服务平台开设“甘肃零工之家”专区,动态收集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信息,实现零工岗位信息省级归集、多点联动、统一发布。市、县人社部门也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零工市场(驿站)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组织开展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技能培训,配合做好线上平台测试和招聘求职信息录入,及时反馈平台存在问题并协助做好修改。结合灵活就业人员实际,编制信息平台使用说明,帮助指导灵活就业人员熟悉平台功能和服务内容,引导使用线上平台,着力增强灵活就业信息化水平,实现零工经济数字化赋能。

(四)引进培育平台用工企业

深入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工作要求,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招商针对性,引进有技术、有经验的平台用工企业开展相关平台灵活用工业务。增强返乡创业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创业人员创立第三方代理公司,总体代理某一类线上平台灵活用工。着力补齐灵活就业发展短板,大力开发灵活就业专、兼职岗位,增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途径,促进零工经济全面发展。督促平台用工企业与灵活就业人员签订劳务协议,建立较为清晰的劳动关系,引导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加社会保险,深入落实快递行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优惠政策,增强灵活就业劳动保障。

(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培训是劳动者成长的重要途径,培训质量对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且灵活就业整体已出现由非技术岗位向技术性岗位延伸的趋势,但目前灵活就业人员技能水平整体参差不齐,技能水平相对不高,故加强灵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势在必行。积极引导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特点,开发符合市场需求、易学易用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依托线上用工平台和培训机构等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参加。鼓励用人单位开展在岗培训,灵活就业人员边学边干,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

(六)做好宣传引导典型选树

新就业形态产生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全社会对其认知还不够全面,要依托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媒介加强对灵活就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灵活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帮助劳动力探索新的就业途径,实现全面充分就业。同时加强灵活就业各项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护和维权意识。积极总结提炼好的工作经验方法,选树一批新就业形态典型进行正面宣传,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到正规零工市场(驿站)求职就业,促进零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