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探讨

2024-08-14 00:00:00万积平
发展 2024年5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40多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在治沙劳动和实践中一步步锻造形成了宝贵的“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八步沙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八步沙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全新课题。

一、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三进”工作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40多年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不惧风沙、扎根荒漠、接续奋斗,管护区的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3%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同时也创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生存发展之路,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甘肃省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脆弱性和战略性特征。保护好甘肃的生态环境不仅是—项社会责任,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遵循自然生态演变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大力弘扬和践行八步沙精神。

(二)“三进”工作是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群众不但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对于沙区人3320a6f0754b47557f150bedaa5fe0cc1da0015d9217f2b1a102f9b270c7550f民群众而言,他们不仅是防沙治沙工程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治沙造林的主体和关键力量。

八步沙林场是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是甘肃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治沙伊始,地方政府提出了“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的政策,把八步沙作为试点向社会推出,最终得到了当地六位老汉的响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弥补了治沙资金的短缺,还动员当地群众积极投身治沙活动,使当地群众不仅认识到修复生态的不易,更能珍惜个人治沙劳动成果,逐步转变观念,树立保护生态的意识。40多年来,“六老汉”三代人带动周边上千名群众参与到防沙治沙事业,实现了治沙与致富的结合,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八步沙林场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任何事业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

(三)“三进”工作是牢记“三个务必”的现实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对于八步沙“六老汉”而言,他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誉满陇原。关于八步沙“六老汉”最早可找到的新闻报道,见于1988年《武威报》刊发的一则消息,题目为《绿柒八步沙的人》。从1990年开始,《甘肃日报》开始持续报道八步沙“六老汉”的治沙故事,从而使八步沙“六老汉”的英雄事迹逐渐在陇原大地被人们所熟知。

1991年10月,八步沙林场被甘肃省委和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从1999年起,八步沙“六老汉”的治沙故事开始登上《人民日报》,从而使八步沙“六老汉”一步步成了全国学习的先进典型。八步沙林场成立40多年来,林场职工和集体先后获得各类荣誉60多项,但是,面对荣誉和成绩,他们并没有骄傲和自满,依然低调务实,朴实无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承诺。当下,各级党员干部面对困难和挑战,更要向八步沙“六老汉”学习,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锤炼自己。

二、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的现实要求

(一)加强研究阐释,进一步聚焦“进什么”的问题

八步沙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必须加强研究阐释,在“三进”工作中进一步明确“进什么”的问题。随着八步沙“六老汉”的治沙英雄事迹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他们的精神内涵也开始被提炼。1999年3月16日,在古浪县委县政府做出的《关于开展向八步沙六老汉学习的决定》中指出:要“学习他们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以苦为乐、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治沙造林、改天换地的务实精神。”1999年7月15日,甘肃省绿化委员会、甘肃省林业厅、中共古浪县委员会、古浪县人民政府在《八步沙治沙造林碑记》中写道:“弘扬六位老人自强不息,改造河山,战天斗地的豪迈气魄;心系沙海,以苦为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不畏艰险,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2019年4月11日,甘肃省委做出《关于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学习他们“勇挑重任、护卫家园的担当精神;不畏艰难、实干苦干的拼搏精神;勇于探索、唯实创新的进取精神;矢志坚守、接续奋斗的愚公精神”。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八步沙林场时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2023年3月,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武威市调研指出,要把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迎难而上、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科学求实、拼搏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去,引导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勇挑重任、不畏艰难,满怀豪情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迎难而上、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科学求实、拼搏奋斗”精神是对“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的进一步阐释,八步沙精神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聚焦“怎么进”的问题

阵地是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阵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怎么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因此各级党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自2019年以来,武威市委党校围绕宣传和阐释八步沙精神,先后开发和打造了八步沙林场、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富民新村、古浪战役纪念馆、民勤县防沙治沙纪念馆等现场教学基地20余个,同时开发了《八步沙精神的内涵及时代启示》《八步沙精神与家风建设》《八步沙精神与干部担当》等各类特色课程10余门,现场教学课程20余门,其中《八步沙精神与家风建设》《八步沙精神与干部担当》入选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目录。2022年,武威市委党校增设了八步沙研究院和生态文明教研室,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八步沙精神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阐释。

阵地建设还要注重软硬件同步建设,除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外,还要进一步放大八步沙金字招牌效应,依托八步沙研究院平台优势,进一步挖掘八步沙党性教育资源,以八步沙精神为旗帜融通各类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方面的特色亮点经验,开发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场教学基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在进课堂生动有效、进教材全面系统、进头脑刻骨铭心上下功夫。

(三)加强师资培养,进一步聚焦“谁来进”的问题

做好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三进”工作中“谁来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因此,推动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师资队伍是关键和保障。做好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第一要务就是要抓住师资队伍这个“牛鼻子”。

八步沙精神形成于武威(古浪),讲好八步沙精神是地方各级党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武威市委党校按照“专职为主、兼职补充、专兼结合”原则,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将中央党校、兰州大学、厦门大学、甘肃省委党校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外聘教师;同时,聘请先进典型郭万刚、张延堂等20余名八步沙治沙亲历者、媒体报道者和乡村负责人作为兼职教师。

专职教师主要依托武威市委党校现有师资,目前参与有关八步沙精神课堂教学的教师有12名,其中具备副教授职称的5名,讲师职称的7名;参与现场教学的教师共20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16名。从目前师资队伍的整体膊况来看,还需要进—步加强师资培养,推广“名师带徒”等方式,挖掘和打造品牌教师;每年固定选派—批承担八步沙精神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赴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等地开展实地观摩学习,进一步吸取借鉴先进经验,大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感染力和影响力;探索和建立符合地方师资队伍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

三、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的路径创新

(一)突出一核多元,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

一是在集中宣传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先进群体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对民勤县石述柱、姜莉玲、马俊河、凉州区王银吉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进各类群体对治沙精神的情感认同,吸引域内外各类资源参与到武威防沙治沙事业当中,将八步沙精神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下去。例如,石述柱是民勤治沙标志性人物,曾获“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称号。姜莉玲现为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2022年8月31日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有人会问她:治沙造林那么艰苦,为什么你会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她说,“是民勤的治沙英雄石述柱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坚韧不拔精神激励了我,是‘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鼓舞了我,是父老乡亲代代相传的‘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感召了我”。因此,在推进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中,要突出一核多元,加强融通和贯通,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二是应使用统—规范的名称称谓。目前政府部门和媒体部门关于八步沙精神的称谓有“八步沙‘六老汉’当代愚公精神”“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精神”“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等,为便于记忆和传承,应统一规范称之为“八步沙精神”。其实,早在1999年1月7日《人民日报》在《六老汉18年大漠植树900万株》中有“6位普通农民的治沙事迹被当地誉为‘八步沙精神’”的表述。2002年3月19日《新华网》也曾用《“八步沙”精神感召沙区人》为标题进行报道过。2022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决定》指出,“弘扬莫高精神、八步沙精神,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决定》明确提出八步沙精神称谓。如今在古浪、武威乃至甘肃大地,八步沙精神已经被社会和群众所公认和传颂,又经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提炼,明确提出八步沙精神的政治条件、社会条件、群众条件、时机条件完全成熟,也符合党史上用地域命名精神的历史定制。三是倡议在微信等新媒体上多多转发与八步沙相关信息的活动,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八步沙,关注八步沙。2019年以来,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全国宣讲已超过100多场次,但是笔者与沿海发达地区党校同仁交流过程中,他们对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尚未关注,知之甚少,从而也显示出地方各级宣传报道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应加大对八步沙精神的宣传报道力度,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进一步扩大传播力影响力。

(二)深挖时代内涵,做到研究阐释的与时俱进

一是申请高级别研究课题。武威市县各级党校、职业学院作为八步沙精神发源地的教育培训机构,要积极组织精锐人员申请国家级和省部级相关研究课题,在获得科研资金支持、扩大八步沙精神影响力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本地研究工作者对八步沙精神的系统掌握,广泛搜集和整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及武威乃至甘肃治沙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准确掌握八步沙林场所处的时代背景、八步沙精神形成的原因以及八步沙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确保能够尽快打造出一批在此领域有影响力的“本土专家”。目前关于八步沙精神的国家级研究课题1项(“八步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BKS090)、省部级课题1项(“甘肃精神的新时代价值研究—一以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为例”,项目批准号:19WT004),从目前研究成果数量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八步沙精神的深入研究和阐释。二是成立八步沙精神研究会。依托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甘肃省林草局、兰州大学、甘肃省委党校以及武威市委宣传部、武威市委党校、武威市林草局等部门,成立八步沙精神研究会,每两年定期举办一次高规格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八步沙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同时,编辑出版研究和弘扬八步沙精神的系列论著、会刊等。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八步沙五周年,时间节点特殊且重要,应提前策划和部署高规格学术研讨会,学习借鉴库布齐国际治沙论坛模式,进一步扩大八步沙精神的影响力。三是组织人员编写相关干部读本和教材。目前围绕八步沙精神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八步沙精神》(2020年人民出版社)、《八步沙精神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2021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八步沙》(2021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八步沙治沙人访谈录》(202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小说以及其他读物有《筑梦八步沙》(2019年李学辉、杨先著)、《治沙愚公——中国绿色传奇八步沙》( 2020年陈玉福著)、《绿色誓言——传奇八步沙》( 2021年陈玉福著)。从目前出版的图书数量和质量来看,有必要进一步组织人员围绕新时代主题出版更多通俗读本。

(三)坚持守正创新,开发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是深挖、细研有特色的专题教学。把传统的专题教学方式与研究式教学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八步沙精神的历史资源,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加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课程开发,及时跟进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决策部署开发相关课程,例如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碳达峰碳中和与荒漠化治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等。同时,开发运用武威在落实国家战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发挥教师在理论储备上的优势和学员在工作经验上的优势,彼此启发,实现教学相长。二是进一步开发打造实地、实景、见实情的现场教学。要进一步拓宽现场教学基地,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八步沙林场、富民新村、古浪战役纪念馆、凉州战役纪念馆、武威市四史教育馆等优质现场教学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打造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武威伊利乳业、武威重离子康养产业园、武威河西都会等现场教学基地和相关课程,尽快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类型广泛的现场教学点布局,使学员在现场体验中学、思、悟,在创新实践中受教育、长见识、学经验,着力将每个教学点打造成宣传武威绿色发展的窗口和复制推广武威发展经验的课堂。同时,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学方案,串点成珠,满足不同班次在教学内容、时长、流程等方面的差异化需要;进一步放大八步沙金字招牌效应,依托八步沙研究院平台优势,进一步挖掘八步沙党性教育资源,以八步沙精神为旗帜融通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举全力打造地方特色案例课程;还要始终秉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县级党校的业务指导和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县级党校积极性,共同开发打造特色案例课和现场教学课,实现师资、基地共享共建,构筑起市县党校教学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三是打造真人、真事、有真情的访谈式教学。访谈式教学是一种吸引力和感染力较强的方式,通过支持人和被访谈者的面对面交流以及与学员之间的互动,能够激发学员的思考和情感认同,听众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通过与八步沙治沙人、参与人和见证人等相关人员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的方式,让学员深切感受武威及甘肃防沙治沙、生态治理、绿色发展的故事,深刻感悟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四是设计形象、生动又直观的影视教学。目前关于八步沙题材的电影、话剧和歌曲均已推出,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话剧《八步沙》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歌曲《追梦八步沙》慷慨激昂、脍炙人口。因此,在推进八步沙精神“三进”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影视资源和艺术成果,让学员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充分感受治沙精神,点燃奋斗激情,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