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龙氏正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收治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龙氏正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时间平均流速(TM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晕眩、肩颈痛、头痛评分及PI、RI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TMFV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龙氏正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龙氏正骨推拿;电针;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665.2024.14.007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4.02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当发生小关节紊乱、颈肌挛急、颈椎骨质增生或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时,椎动脉受到压迫,造成椎动脉收缩、管腔狭窄,其无法满足前庭迷路供血要求,导致眩晕、颈痛、视物模糊等症状[1]。中医将该疾病归属“项痹”范畴,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应以调理气血为主。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前者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量大、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慢等不足,可能影响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及预后[2];而后者包括龙氏正骨推拿、电针等治疗方式,疗效确切,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收治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龙氏正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收治的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
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48.20±3.60)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60±0.40)年。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8.3±3.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1.70±0.50)年。组间基线数据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亳州市华佗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纳入标准:⑴西医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4]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⑵中医符合《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项痹(颈椎病)》[5]中项痹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⑶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⑴ 合并颈椎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先天性椎动脉狭窄者;⑵合并严重外伤、全身性感染者;⑶合并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⑷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⑸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电针治疗:依据患者舒适度,取坐位或俯卧位。进针位置选取方法:存在棘突偏斜处、关节突隆起处、横突处,或是存在明显椎旁压痛处、病椎或项韧带连接处,以及具有弹响音、摩擦音、按压有明显酸痛感的肌肉和骨附着点。取中极穴、阳陵泉穴、关元穴进行常规消毒,将一次性毫针(0.3 mm×25 mm)刺入相应穴位,深度0.2~0.5 cm,连接电针治疗仪(深圳市东迪欣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52201184,型号: NT6021),依据患者可耐受的连续波强度设定参数, 30 min/次、 1次/d,持续治疗10 d。
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龙氏正骨推拿治疗:患者取侧卧位,颈椎触诊以龙氏正骨手法为依据,“定点”主要选择后关节突、错位颈椎横突等,保持“定点”朝上的状态,医师通过左手拇指将“定点”按住,右手掌将对侧面颊托住,以此为“动点”,让“动点”围绕着“定点”进行轻柔缓慢的摇动,提醒患者保持放松,摇动过程中通过闪动力进行复位,左右各1次,间隔3 d推拿1次,共治疗3次,治疗15 d。完成龙氏正骨推拿治疗后,针对椎骨依然有条索状物或软组织硬结存在的情况,通过强壮手法进行加强治疗,同时达到巩固治疗效果的目的;针对颈部依然有痛感的患者;需按摩痛区3~5 min,以快速缓解局部症状。
治疗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⑴临床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包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且经复查病情未见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经复查病情偶有复发或未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未完全缓解,经复查病情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6]。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⑵临床症状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参考《康复医学(第6版)》[7]评估患者恶心呕吐、晕眩、肩颈痛、头痛症状,满分24分,分值越低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深圳市泰乐康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32060286,型号: Civis 9E)检测患者推动脉时间平均流速(TMF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⑷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悸、血压升高、恶心发生情况。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通过[例(%)]表示,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通过(x)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恶心呕吐、晕眩、肩颈痛、头痛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未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恶心呕吐、晕眩、肩颈痛、头痛评分均降低,同时研究组均比参照组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TMFV均升高,同时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PI、 RI均降低,同时研究组均比参照组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韧带、关节囊等结构发生炎症,导致局部血流减少,进而引发血供不足所致,常见临床表现包括枕部疼痛、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反复发作性的眩晕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8]。中医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归属“痹证”范畴,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部疼痛、酸麻、僵硬,故以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祛痰解郁、补肾养肝等方面为主要治疗原则[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恶心呕吐、晕眩、肩颈痛、头痛评分及PI、RI均降低,同时研究组比参照组更低;两组患者TMFV均升高,同时研究组比参照组更高;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这些结果提示龙氏正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电针疗法可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减轻肌肉痉挛程度,且镇痛效果良好[10-11]。龙氏正骨推拿能够有效调整患者颈椎小关节紊乱情况,以复位的方式将小关节错位而导致的椎动脉、脊髓、神经根压迫快速解开,迅速增加椎动脉的血流量[12]。龙氏正骨推拿与电针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有效缓解椎间盘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功能,迅速减轻颈椎肌肉痉挛状态,改善颈椎神经血管的压迫状况,减轻眩晕等症状[13-14]。
综上所述,龙氏正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龙氏正骨推拿联合电针的方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提供新的方向。但本研究仍存在研究的局限性,如选取样本数量偏少,样本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进行深入研究长期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探讨、验证,以期得到更准确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邓志军,杨文龙,李典,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 2024, 52(7): 117-121.
周景巍,徐闯,罗华送.龙氏正骨手法联合电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 2023, 58(5): 364-365.
黄志.中医正骨推拿联合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24, 22(14): 130-133.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J].中华外科杂志, 2018, 56(6): 401-402.
章薇,李金香,娄必丹,等.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项痹(颈椎病)[J]. 康复学报, 2020, 30(5): 337-342.
熊峻,黄石龙,陈壮娜.电针配合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20, 39(5): 128-129.
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03-208.
张剑坤,赵晨玲,苏国宏.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用药规律及机制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 2024, 46(6): 61-66.
王凯,宋永嘉,宋敏.从气虚血瘀探讨铁死亡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4, 58(6): 40-43, 52.
张晓玲,王雷,刘伯辉,等.基于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J].中医药学报, 2024, 52(7): 66-70.
樊伟,刘辉,党建军.枕项针刺疗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 9(13): 105-108.
张德亮,袁海兰.中医针灸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21, 13(24): 55-56, 61.
安建军,罗健,梁伟才,等.针刺双侧风池、双侧晕听区、印堂、百会六穴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 2018, 37(11): 71-72.
黄幸儒,陈旭,孔德敬,等.舒筋祛痹方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 12(13):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