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际交往指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内容。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学生社交技能的体现,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青少年时期,学生通过与同伴、教师的日常交往,建立对周围世界的初步认知。班级、校园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应重视学生之间的正式、非正式交往,为学生营造和谐的交往氛围,引导他们建立理性交往原则,在活动中提升人际交往技能,促进自我成长。
【模拟情景】最近,班长小慧的成绩下滑严重,情绪也很低落。原来,她从同学口中得知,好朋友小玲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此外,她发现班级表面上关系很好的同学背地里却相互诋毁。这让她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变得敏感多疑。成绩下降后,小慧又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对不起疼爱她的父母。
【情景分析】
【关键词】人际交往;主动建设;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24-0055-02
【作者简介】方艳,南京市陶行知学校(南京,210008)教师,一级教师,曾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人际交往指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内容。班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公共生活空间,也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部分班主任重点关注以学科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生活、以班级管理活动为中心的组织生活,对于学生之间非正式交往的重视度不够。这个案例正是在提醒我们,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
一、正视矛盾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同伴是青少年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之一。青少年时常考虑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他们会从同伴对待自己的态度中进一步认识自己,找寻自我在集体中的价值。同伴关系是青少年形成健康自我认识的重要因素。
情景中,小慧作为班长,可见其综合能力相对较强。即便如此,不和谐的同伴关系还是对她造成了较大困扰,不仅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还使她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让小慧对自我、对他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集体中的青少年渴望被尊重、被看见,渴望情感交流。缺少良好同伴关系的小慧失去了对集体的信任,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退缩行为和孤独感。由于安全感与归属感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小慧处于一种敏感、多疑的状态,易导致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
学生青少年早期的社交体验不光影响他们当下的精神世界,对其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重要影响。班级生活承担个体社会化的责任。学生通过与同伴、教师的日常交往,建立对周围世界的初步认识,习得人际交往技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广泛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班主任应正视矛盾,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主动建设
小慧的人际交往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从个体角度看,交往归因不当。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既有明确性,又有随意性。明确性体现在他们通常会和个性相似、志趣相投的同伴交往,随意性则体现在他们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但又会很快和好,朋友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被小慧归因为情感的虚假,让她失去对身边人的信任,可见小慧的交往归因不当。具体而言,小慧将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挫折归因于自己不可控的因素,进而产生了一种无助反应。这种无助使得她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感,进而使她放弃在人际交往中努力,放弃经营友谊。
从集体角度看,主动建设不足。在班级中,给每个学生创造自由、平等的交往空间非常重要。但在青少年学习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适当的关心与主动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通常只关心各自的朋友圈或个人利益,其言语和行为缺乏对“小圈子”以外成员基本权益的尊重和保护。同时,由一个个“小圈子”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往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容易在班级群体内形成话语偏见。如未能及时引导,会对整个班级舆论产生不良影响。情景中,小慧发现班级表面上关系很好的同学背地里相互诋毁,可见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不仅是小慧的个性问题,还可能是整个班级的共性问题。班主任应从旁观者转变为在场者,主动卷入,深刻反思。
三、加强引导
班主任可以将问题解决式指导与发展性指导方法相结合。
1.奠定班级交往基调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理应拥有自主的交往空间。班主任应该重视班级交往规则及情感基调的建构。平日里,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集体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所在班级生活的人际氛围,带领学生感受自身交往行为对班级其他成员可能造成的影响;规范非正式群体的言行,在班级内部建立理性交往规则,帮助学生学会理性表达个人情感;通过开展多样的班级活动,如户外徒步、集体生日会、课外活动等,丰富学生对同伴的多维认识,增进友谊。同时,班主任还应在活动中渗透人际交往技能指导,为班级公共友爱的交往生活奠定基调。
2.营造和睦的交往氛围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儿童成长有两个重要的“微系统”,分别是家庭和学校。在学校,除同伴关系外,师生关系也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于班主任有特殊的感情,班主任在班级中展现的人际交往状态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与学生相处时,班主任应谨言慎行,做好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率,尤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应公开表达偏见和不平等的话语,而应以身作则,不践踏学生的人格尊严,不侵犯学生的基本权利。
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尤其在生活中,班主任应主动成为学生的榜样,多为学生创造与同龄人自由相处、深度交往的机会,多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在广泛交往中学会交往。
3.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生人际交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恰当归因,在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提升交往的自我效能感。同时,班主任应注重多方合作,可以联合班级任课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渗透人际交往相关知识。如联合体育教师,开展合作型集体活动;联合心理教师,宣传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联合语文教师,开展相关主题阅读活动。通过班级教育共同体的协作,共同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教育助力。
人际交往在学生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适时介入,做个有心人;也要积极引导,让学生也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