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研究

2024-08-12 00:00:00鲁汉杰张瑜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面临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讨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然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教育主体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媒体环境的管理监督有待加强、基于新媒体载体的协同联动的育人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价值,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首先,倡导并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其次,校方应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最后,构建全面覆盖、深度融合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形成新媒体环境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希望文章能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9-018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山西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kt2023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信仰坚定、理想远大的青年群体,而思想政治教育正肩负着培养青年、培育青年、塑造青年的重要任务[2]。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担当,要做好青年思政工作,就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引领[3]。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个动态概念,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新技术,通过各种网络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数字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其是在信息革命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以智能手机为主要网络终端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因此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不能脱离新媒体视域。为了解山西农业大学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以及新媒体对其思想动态的影响,特向不同学院的学生发放问卷1674份,最终收回问卷1674份。

问卷中第4题“以下媒体请您选出最常使用的前三项”,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手机(95.7%)和电脑(91.76%),这说明以手机、电脑为信息载体的新媒体已渗透大学生的生活。问卷中第10题“您认为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的可信任度”,仅10%的学生认为不可信,90%的学生认为其可信,这说明网络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常常通过探索和体验来建立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由于经验尚浅,对事物的评价往往不够全面。同时,他们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在面对复杂网络环境时易受到不良影响。问卷中第14题“您对新媒体的依赖性有多强”,选择完全不依赖的学生仅占16%,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新媒体有依赖性,新媒体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对问卷中“您每天使用新媒体的时间为多少小时”一题,接近半数的学生选择在4小时以上,大学生把多数时间花费在网络上,这影响了他们在现实中的交流能力。新媒体的普及使得学生依赖虚拟交流方式,导致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能力逐渐减弱,甚至出现社交障碍。且从问卷15题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专业学习,说明新媒体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增强了教学时效性。但过度应用新媒体易使人沉迷其中,使学生产生惰性,造成网络依赖。虽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但其对思政教育具有两面性,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

二、新媒体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扩大主流思想舆论影响力,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以提高其成效。

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说,新媒体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也割裂了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界限分明的关系。大学生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网络平台吸引,教育者的话语权威不断弱化。深度融合传统教育方式和新媒体技术,革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开发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真正动起来。

其次,从学生角度来讲,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将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更易使大学生参与其中。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可以深入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设计,有的放矢,从而将积极正面的教育素材融入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最后,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来说,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与方式更加多元化。以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介时效性不强,且内容不够生动,视觉冲击力不强;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更新快等特性。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是教育进步的选择,但新媒体在为思政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6]。大学生日常被海量信息包围,如何保持判断力,不被网上不实信息利用?当事件发生时,如何做一名善良的网友带动事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成为网暴的一分子?以上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也更加多样。新媒体的使用淡化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权威性,取代了高校教师的部分教育和传播职能[7],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仍旧存在巨大的探索空间。

(一)教育主体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具有数据直观、易查找等诸多优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应打造一支新媒体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如教师可借助“学习通”等平台准确记载学生的课程参与度,进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8]。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媒介技术吸引学生,探索更具情感温度的育人方式[9]。但目前高校思政教师新媒体素养不高,无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的优势来提高教学实效。高校应探索培育及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传播与实践能力,激发教育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话语输出水平[10]。

(二)新媒体的监管有待加强

由于互联网迅猛发展,大学生在充分享受新媒体的方便快捷的同时,问题也与日俱增。人们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发布者,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往往令大学生不知所措。同时,他们也易被新奇的信息所吸引,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呼吁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通过学校官网对网络新媒体进行管理,成为学校宣传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三)基于新媒体载体的协同联动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各部门互不协同联动,工作方法传统老套,未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通优势,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高校和红色教育基地缺少联动协同,未充分利用革命基地的红色资源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进行思想政治引领。高校未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团学活动则是第二课堂。

高校第二课堂的教育要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依托,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带有一定目的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高校各部门未发挥育人合力作用,未利用多媒体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根据现存问题,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如下路径。

其一,新媒体教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强教必先强师。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教育原则发生变化,教育者需转变教育观念[11]。高校教师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主动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微博等平台,切实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增强教育供给与学习需求的契合性[12]。学校应大力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前沿的教学方式,起到走出一个、带动一片的积极作用。

其二,新媒体环境相对复杂,校方要尽最大努力监督管理媒体环境,搭建思想防护网,健全内容筛查系统[13]。高校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加关注对大学生的引导,利用大数据技术追踪网络舆论趋势,及时发现不良信息并阻止其传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校方网站及各学院的微信推文、校园贴吧等,在开放自由的同时要对负面信息加以干涉。第一课堂的教师和第二课堂的辅导员应搭建起和学生沟通互动的平台,还要指引大学生创建互联网宣传团队,学会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对网络上的信息作出基本判断,抵制不健康信息[14]。

其三,高校育人机制中存在各部门衔接不紧密的问题,亟须构建一个全面覆盖、深度融合的大思政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应致力于将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入思政教育教学之中,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利用新媒体的信息资源,持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15]。同时,要推动学校各部门协同联动,利用大数据提升工作效能,以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活动的无缝衔接与优势互补。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高校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政教育是培养高水平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生命线。思政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铸魂立本、统帅全局的重要作用。高校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教师队伍的新媒体素养;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构建多方联动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以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4(01).

[2] 吕国辉,张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4):114-116.

[3] 曲艳杰.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11):68-73.

[4] 高云,刘馨婷.新媒体平台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385-390.

[5] 曹文泽.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7-02-13(07).

[6] 王大鹏.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103-105.

[7] 王景宇,刘博.守正创新: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J].江苏高教,2023(5):97-102.

[8] 李国侠,李远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3):237.

[9] 闫研,陈凡.网络媒介技术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137-144.

[10] 高文天,商淑琦,郑林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0):58-60.

[11] 张玲.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3):90.

[12] 程京武,熊枫.新媒体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互契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66-68.

[13] 张爽.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的现实路径[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9):240.

[14] 高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2):161-163.

[15] 宋建威,赵秦,李璞.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3):93.

作者简介 鲁汉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瑜,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