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动画电影中的色彩隐喻、叙事建构和角色设定探究

2024-08-12 00:00阿茹娜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摘要:皮克斯动画成立近40年,树立了行业新的标准,打破了人们对动画电影的传统印象。皮克斯动画在保持动画片童真童趣本质的同时,不断创新,以期为观众带来崭新的审美和情感体验。由此,它被视为创新和优质动画的典范,从未让观众失望。其中,《青春变形记》是第一部以华裔女孩为主角的皮克斯动画电影,影片巧妙借用“变身红熊猫”的剧情设定,展现了青春期个体的叛逆形象和天真烂漫的特质。《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影片独具匠心,让每一种情感对应一个实体,让五种情绪拟人化,并且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影片通过讲述儿童因脑海里的五种情绪分工错位而导致的成长冒险故事,揭示了成长深刻的哲理。综上所述,《青春变形记》《头脑特工队》这两部作品都讲述了关于青春期成长的故事,在为观众带来绚丽多彩的视觉享受的同时,故事内容也为动画电影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感,超越了娱乐本身,更富有内涵,能够引起各个年龄段观众的情感共鸣。色彩隐喻的应用让电影摆脱了低龄化,从叙事建构可以看出电影做到了“以小见大”,而角色设定是电影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从色彩隐喻、叙事建构、角色设定三个方面分析这两部作品,探讨其创作成功之处,以期为国产动画创作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皮克斯动画电影;色彩隐喻;叙事建构;角色设定;《青春变形记》;《头脑特工队》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9-0242-04

一、色彩的多重隐喻

色彩作为隐喻表达的关键要素,不仅承载着色彩本身的视觉信息,还有力地传递情绪和感受,为角色赋予欢愉或悲伤的性格特征,从而奠定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动画电影在色彩应用上展现了极强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这种以色彩为隐喻的艺术技巧,是导演们广泛采用的受欢迎的手段[1]。

(一)《青春变形记》的色彩运用

《青春变形记》的英文原名是Turning Red,彩色电影史上从来不乏对红色的图解与表现,更不用说大量电影中都存在对红色的反复运用[2]。这里点明了以红色这一色彩元素作为影片的底色贯穿整部影片,它拥有复杂的隐喻合集。

首先,红色象征着美美身上多元文化的碰撞。在创作阶段,制作人员提出,将红色和小熊猫结合在一起是中国的一种象征。中式灯笼、祠堂里的蜡烛、举行仪式时美美身着红色中式服装等象征性符号,都代表着中国文化。在影片中,美美居家服饰上的加拿大国旗由红白两种颜色构成。中间的白色象征着加拿大广阔的国土,而中央的红色枫叶则代表着居住在富饶国土上勤劳的加拿大人民,两侧的红色则分别代表着东西两岸相邻的大西洋和太平洋[3]。因此,红色和白色同时代表着加拿大的民族色彩。这说明美美身上带有东西方多元文化标记。

其次,红色象征着青春期的失控和叛逆、活力和危险。在影片中,美美在第一次变身红熊猫之后对母亲的言语反抗、在学校体育课上对羞辱她家祠堂的泰勒扔出篮球、向母亲撒谎参加课后数学社团实则通过红熊猫赚取演唱会门票钱等剧情,对美美而言,反映的是青春期来临情绪失控的后果,也是反叛和抵抗的象征[4]。

红色在心理学中象征着活力与危险,这两点在影片中美美变身红熊猫参加泰勒生日派对中有所体现。她先是与同学们兴奋互动,后面在得知演唱会日期和封印仪式是同一晚而烦躁不安的时候,泰勒威胁她且再次羞辱她家人和祠堂文化,彻底惹恼美美从屋顶飞扑冲向泰勒。这一系列行为表现很好地反映出活力与危险这两种因素。

最后,红色象征着青春期少女的性意识萌动和月经初潮。片中美美不自觉地在笔记本上描绘着白天见到的便利店男孩戴维,发现自己对他产生了异样的情愫,躲到床下后,她下意识把自己对异性的欲望与幻想画了出来,她脸上泛起的红晕将青春期少女思春的潮红展现得恰到好处。再有,美美在第一次发现自己变身红熊猫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和羞耻不愿意面对的情绪,都隐含青春期月经初潮后的身体变化,体味变大,体毛增多。导演将月经的内核包含在红熊猫的可爱外表中,帮助观众尤其是正处于这个阶段的青春期少女摆脱对月经恶心、羞耻等负面印象。

(二)《头脑特工队》的色彩运用

《头脑特工队》中代表主角莱莉五种情绪的五个小人,根据心理学分别使用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五种情绪颜色[5]。

代表快乐情绪的小人“乐乐”主要颜色为黄色。黄色给人一种温暖、活泼的感觉,能够帮助人们重新唤醒生活的希望。代表忧郁情绪的小人“忧忧”主要颜色为蓝色。蓝色给人一种悲伤、失落的感觉,再加上忧忧慢吞吞的动作和忧郁的神情,带给人一种消极的情绪和能量。小人“厌厌”代表厌恶的情绪,其主要颜色是绿色。绿色原本象征着和平和大自然,但在片中,莱莉讨厌的西兰花是绿色,因此将绿色定义为厌恶和挑剔[6]。代表愤怒情绪的小人“怒怒”主要颜色为红色。红色给人一种亢奋、火爆的感觉,带给人们强烈的生命力与意志力,同时“怒怒”爆发时头顶燃起的火焰是黄色的,暗指人在发泄怒火后会带来的快乐情绪。代表恐惧情绪的小人“怕怕”的主要颜色为紫色。紫色给人一种神秘、未知的感觉,加上“怕怕”小心翼翼的肢体动作和状态,传递出令人不安的情绪。

每个情绪小人的主色调都有相应的含义,可以让观众通过色彩更好地理解情绪,通过色彩引导观众的心理走向。

片中除了代表情绪的五个小人外,还有莱莉脑海中的幻想玩伴“冰棒”是粉色的。粉色给人一种温暖、甜蜜的感觉,再结合片中“冰棒”的台词“只要莱莉喜欢,我可以变成任何形状”,足以体现粉色在这里的情感表达。

二、叙事建构

这两部电影都采用了线性叙事方式,讲述了女孩在青春期经历成长的故事。青春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不断产生新的意义和体验。因此,线性叙事更加注重成长过程中微妙的变化,关注青春的心路历程[7]。同时,以真实且平凡的日常生活为背景,用青春与成长这两个关键词为主题叙事,可以突破地域和文化的差异,使观众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提醒观众应多关注青春期少女的身心状态,通过正确的引导与谅解帮助她们实现成长转变。影片中的青春就是所有人的青春,可见两部影片都实现了叙事建构的以小见大。

(一)《青春变形记》的叙事建构

《青春变形记》讲述了二代华裔少女美美的青春成长故事。片中的日常叙事体现在对美美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还有对青春期成长的迷茫与烦恼的描写。影片灵感来源于导演个人的亲身经历,比如她在青春期喜欢流行音乐、喜欢追星、喜欢绘画,同时开始叛逆,与母亲产生矛盾冲突,连影片中美美的朋友的性格也是基于她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来设定的。

该片重点讲述了家庭关系中母女之间的关系,开头就点明了身为加拿大华裔美美一家的家族文化就是以孝为主,因此青春期来临之前的美美对掌握家庭话语权的母亲言听计从,力求成为母亲眼中的完美女儿。同样,美美母亲的形象在家里是权威的象征,外婆则是更高一层的家庭权威,这可以从外婆赶到美美家要给美美举行封印仪式时,母亲阿茗面对外婆的紧张情绪和局促的动作得以窥见。美美因为母亲过分的管控导致她在同学和心动男孩面前丢脸,一夜过后变身红熊猫象征着她青春期的到来,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开始产生反抗母亲的意识,开始不再压抑内心真实的自己。

美美和母亲经历了一系列矛盾冲突,在结尾处却突破了代际关系中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三人包括美美外婆在虚幻空间竹林里的对话和互动,美美选择留下红熊猫意味着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而母亲和外婆还是选择封印自己的红熊猫,最终她们都学会了相互谅解和认同对方的选择,三代人达成一种和睦相处的平衡关系。结局证明了寻找自我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摆脱原生家庭,融于血缘间的亲情与爱终将成为包容与理解,促使代际关系走向和解。

(二)《头脑特工队》的叙事建构

《头脑特工队》以主人公莱莉和五个情绪小人两条线展开叙事,其中莱莉这一条是外部世界,五个情绪小人这一条是莱莉脑内世界。两条线相互关联,脑内世界直接决定了莱莉在外部世界的表现。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莱莉一家的日常生活,导演称本片的灵感来源于女儿的成长经历,莱莉的原型便是导演的女儿。

影片讲述了生活在明尼苏达州的小女孩莱莉充满欢乐的日常生活因为搬家被打破后,不适应新环境,和父母发生矛盾,进而产生离家出走回到明尼苏达州的冲动。其间诠释这段故事是通过脑内情绪小人解决一系列突发问题导致的混乱以及恢复秩序这一过程,形成了莱莉从情绪崩溃发生矛盾到愈合如初相对应。最终莱莉选择回到父母身边与他们达成和解,也学会了处理情绪问题,她明白了成长中情绪不是单一化的,进而完成了青春期一个阶段性的成长。莱莉与父母达成和解的结局也重构了代际关系中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青春期的孩子难以控制情绪与父母发生争执,虽然父母不能第一时间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失控行为,但家人间的爱与包容最终会克服这些问题,向观众展示通过积极的沟通与交流,最终爱会抚平一切。

三、角色的造型设定

角色造型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传达者,作品中所有的情节、人格情感等传达均主要由角色来完成[8]。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商业动画电影的利润并非主要来源于票房,而是依靠角色形象衍生产品所带来的附加价值[9]。《青春变形记》展现了创作者对华裔生活的深入挖掘,表达了不同维度下的生命经历和创伤体验。分析电影《头脑特工队》这五个角色形象可以看出,《头脑特工队》在视觉风格、性格特征、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兼顾到位,使这些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10]。

(一)《青春变形记》的造型设定

《青春变形记》中的主角华裔少女美美——一个加拿大二代移民,她身上有着很多人的影子。在设计美美的造型特征时,导演怕创作不够有代表性,因此尽量保证每个部门至少有一名亚裔工作人员。在美美的脸庞上融合了几名主创身上各自不完美的特征,如脸上的痣、唇中有凹陷的嘴巴以及不整齐的眉毛。美美的身形胖胖的,脸圆圆的,脚踝粗粗的,这些造型特征呈现出独属于青春期的特质。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特征让美美这个角色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创作者的真诚和对细节的注重。片中红熊猫的造型设定在参考真实小熊猫的外表特征之外,还参考了电影《龙猫》,圆滚滚的身材、蓬松柔软的毛发以及俏皮的动作都让它看起来更萌,它同时是剧中冲突和幽默的来源,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知不觉沦陷在它的魅力中。其性格特点也能让观众在影片之外看到它立马联想到这部电影。美美家族中的女性长辈的造型设定也非常贴近真实生活,母亲阿茗传统蓝绿色暗纹旗袍搭配立挺的绿色西装外套,头发是整洁的盘发,戴着整套绿色宝石首饰,整体给人一种端庄优雅的中国母亲的感觉。其他女性长辈也是趋近真实世界的长辈形象,她们也穿着一系列以绿色为主的服饰,因为这里绿色代表着成年人的成熟与庄重,与东方文化的沉稳相呼应[10],同时与主要穿着红色系列的美美形成鲜明对比。

《青春变形记》从中国元素堆砌与固有文化符号中解脱出来,在东方家庭至上与西方个人自由之间探求价值互通[11],可以看到动画电影在展现家庭伦理问题上的巨大潜力[12]。

该片以变身红熊猫作为青春期成长问题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表现,向观众直观展示了青春期来临之际孩子身心会发生的变化与成长后会带来的转变,同时可以让观众学会把自己最不满意的缺点变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学会认同和正视自我价值,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进一步成长。

(二)《头脑特工队》的造型设定

《头脑特工队》中五个情绪小人的角色造型设定非常值得推敲。“乐乐”拥有灵动的大眼睛、蓝色的头发,身穿绿色连衣裙,通体黄色;“忧忧”矮矮胖胖,戴着紫色眼镜,身着白色高领毛衣,通体蓝色;“怒怒”棱角分明,爆发时头顶燃起金黄色火焰,身穿正装,通体红色;等等。每个小人的造型各具特点,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身上的颜色并不是单一的,这为影片后半段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乐乐”的头发和发出的光芒都来自“忧忧”的蓝色,这表明忧伤和快乐是相辅相成的;“忧忧”的眼镜则取自“厌厌”的紫色,说明人的忧郁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受伤的恐惧;“怒怒”发火时头顶的火焰取自“乐乐”的黄色,象征着人在宣泄怒火时的快感;“厌厌”的丝巾来源于“怕怕”的紫色,显示出人的厌恶情绪实际上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怕怕”的领结取自“怒怒”的红色,展示了人害怕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敢怒不敢言的情绪。并且这些角色的外貌特征都对应其情绪特征,如“乐乐”灵动的大眼睛和灿烂的笑容散发出快乐的气息,“怕怕”突出的大眼睛配合干瘪紧缩的身材直接给人一种害怕的紧张感。这些角色身上颜色与形状巧妙地设计和搭配,趣味性和观赏性十足的同时凸显了角色的内涵。每个人的情绪小人在做出动作或者表现出某种情绪的时候,都鲜明地带有主人的特点,如年龄较小的莱利的情绪小人就比较活泼,做事情也比较冒失,计划性不强,这在“乐乐”和“忧忧”去寻找核心记忆球的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妈妈和爸爸的情绪小人在做决定的时候就显得比较稳重和统一,这点在它们开头脑会议的时候得到了体现[13]。主角莱莉幼年时期的幻想玩伴“冰棒”,性格胆小,外形像头大象,但有猫的尾巴和胡须,能发出海豚的声音,身体大部分由粉色棉花糖组成。为了帮助“乐乐”和“忧忧”回到大脑总部,“冰棒”不惜牺牲自己留在记忆垃圾场,这表明“冰棒”是莱莉大脑中工作人员的集中体现。正是“冰棒”们的无私奉献,才促成了莱莉的健康成长[14]。

《头脑特工队》赋予了人类的多种情绪拟人化的表现,展示了青春期女孩大脑的运作机制以及各种情绪对人的影响。影片将生理学、心理学等复杂理论与莱利的成长故事结合起来,以动画形式生动易懂地呈现出来,深入浅出地呈现了这些理论。可以说,影片对抽象事物采用具象化的表现是成功的[15],可以让观众在充满趣味的形象和剧情中感受到情绪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要正视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才能接受真正的自己。

四、结语

《青春变形记》和《头脑特工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动画电影佳作,极具创意地展现了处于青春期成长阶段的孩子和他的家庭可能面临的成长困境。两部电影都积极使用色彩隐喻,增加情节的复杂性,摆脱了动画电影的低龄化,可以让观众获得极佳的视觉体验,更能从心理层面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影片的叙事建构和角色造型设定相当精彩,叙事方面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配合贴近现实形象的人物角色,对代际关系的处理突破了二元对立,使观众能够更好地将自己代入剧情中,也可以让观众进一步反思与成长。角色塑造兼顾了视觉风格、性格特征、情绪态度等方面。《青春变形记》融入了奇幻元素,生动地描述了女性在青春期的反叛、代际摩擦、个人成长等主题,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展现深刻的洞见。影片满足了观众对于情感上最深邃、最期盼的感触与宽慰。《头脑特工队》通过莱利的成长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大脑中的情绪运作机制,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不仅展现了一个娱乐性质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情感与情绪的深入思考。这些都值得学习和借鉴,中国动画也应该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通过融合本国和他国文化形成文化的普世性,同时恰当注入现代元素,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秀动画电影。

参考文献:

[1] 刘丹.皮克斯动画电影中的隐喻研究:以《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19,9(1):92-96,101.

[2] 陈晓.《青春变形记》:“红色隐喻”、少女成长史与唐人街叙事[J].戏剧与影视评论,2022(3):51-59.

[3] 张伶聪,王玉玮.海外华人共同体意识的影像书写与建构:以石之予作品为例[J].东南传播,2023(6):52-56.

[4] 祁莎莎.华裔女性导演电影创作中的他者困境与主体构建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6):238-240.

[5] 黄星宇.色彩与心理:色彩语言在皮克斯动画《头脑特工队》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11):86.

[6] 徐文华.浅析《头脑特工队》的低碳动画美学[J].戏剧之家,2018(7):95.

[7] 先勇.电影《青春变形记》:个体变形、规训反叛与镜像审视[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3(4):17-25.

[8] 褚迪.浅谈影院动画角色造型中视觉符号的构成方式[J].大众文艺,2011(20):53.

[9] 蔡思奇.浅析动画设计中的造型设计[J].设计,2013(0):124-125.

[10] 黄婉妍.甜美的多元文化碰撞:试论《青春变形记》的多重主题[J].世界文化,2023(1):18-22.

[11] 胡杨梓.接受美学视角下电影《青春变形记》对中国形象的塑造[J].现代视听,2022(12):55-61.

[12] 杨玉坤.论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化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8):245-247.

[13] 陈思源.动画片《头脑特工队》的美术风格[J].艺术品鉴,2016(7):148-149.

[14] 张慧成.《头脑特工队》的人物设定分析[J].电影文学,2017(20):112-114.

[15] 浦晓亮.浅析《头脑特工队》抽象事物具象化的表现方式[J].大众文艺,2015(23):188.

作者简介 阿茹娜,研究方向:美术(动画理论及动画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