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制约与发展路径探析

2024-08-12 00:00:00佀晨墨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9期

摘要:当前,计算机及各类智能终端产品逐渐成为大众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必需品,大众使用互联网工具的同时能轻松获得各类新闻信息,也习惯于利用网络媒体了解与阅读热点新闻等。随着互联网应用优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网络化媒介的信赖度也越来越高。基于新闻传播层面探究网络媒体的产生与持续发展,可对新闻传播产生双重影响。文章阐释网络媒体的基础概念,立足于多个方面分析网络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如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提供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强化传播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新闻信息网络化传播优化发展路径:明确传统媒体在网络发展中的定位,推动“三网”融合深入发展;建设社交媒体网络与平台,实现新旧媒体两者的结合;确定新闻传播未来发展特征,提高传统新闻高度等。旨在提升新闻传播水平及效果,为新闻传播网络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网络媒体;新闻传播;制约;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9-0062-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广西师范大学校史研究课题“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基本建设史料编纂”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SYJ-2023-05

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自媒体的发展。在此种环境下,自媒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且对大众生活、学习及工作产生一定影响[1]。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个体均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对此,为推动新闻传播的稳定、持续发展,须重点关注网络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制约,探寻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传播革新之路,以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主要指依靠互联网传播平台,以现代信息通信设备(智能电话等)为信息传播终端,通过视听结合(视频)、图文结合等多元化、多样化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信息化传播媒介[2]。根据传统媒体,如报纸、期刊、广播等相关概念加以定义,可将其视为“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首要的是大众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较高,因此其具有广大的受众群体。与此同KcqT96LWd0xKmfERDcux6MZxSQ+R4zPR4JenCzF4Nl8=时,大部分互联网用户都会将注意力集中于网络信息获取与咨询上,相比传统媒体,通过网络媒体获取新闻信息与咨询更加便捷。就此点来看,现阶段网络媒体基于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有远超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时效性尤为重要,而网络媒体在时效性方面有相当出色的表现。网络媒体具有以下三大特征。第一,数字化。网络媒体是典型的数字化媒体,数字化是网络媒体的基础,在网络中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等都会被转化为0与1两个数字信号,这充分证实其数字化特征。第二,全球性。就范畴分析,与传统媒体对比,网络媒体的传播范畴更为广泛,具有全球性。第三,多样性。多样性所指向的是网络媒体在信息传输量上具有显著的丰富性,并且信息形态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

二、网络媒体的功能与优势

(一)聚合功能

网络媒体具备系统检索功能,能对某个关键词、特殊新闻等加以搜索,用户可在短时间内获取与关键词、新闻相关的全部内容,通过预先规划、归纳整理等多个步骤,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统一限制。同时还能够利用聚合等显示功能,及时更新事件的后续报道,或者将相应信息收录在基础栏目中,或者在专题页面实现同步更新。

(二)海量存储功能

网络媒体还能实现数据总体存储、个体新闻传播。立足于整体层面,数据保存具备较为突出的扩展性,可减少传统以人力为主管理的成本,具备安全性、可信度。个体新闻传播具备较强的灵活性,其打破传统媒体传播时间、空间、版面、地方等的限制,非线性传播优势明显,用户能随时随地获取感兴趣的信息。

(三)多维传播功能

网络媒体可通过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元素对受众进行多层次传播,用户可通过不同感官获取信息,或者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发表个人观点与看法。

(四)时效性强

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较传统媒体更为快捷。网络媒体通过实时报道、滚动新闻、文字直播或者弹窗新闻等多元方式将时事新闻实时传播给受众群体。其中,滚动新闻可实现全时性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播影响力,单位页面内信息量较大,而且滚动新闻具有较为醒目的形式,能有效传递信息。

三、网络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严谨性须深度衡量。首先,因为网络传播速度较快,大众获取信息时可能出现“暴走”等情况,部分消极新闻或虚假新闻被用户接受,以至于给社会舆论带来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同时,网络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审核力度、检查力度弱于传统媒体,造成部分未经核实的新闻不胫而走,难以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3]。

其次,虚假新闻的大肆传播容易导致恶意攻击等行为。针对此种情况,国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以规制,防止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媒体传播恶意、虚假等负面新闻信息[4]。

最后,网络媒体上未经核实的新闻信息会导致部分极端网民出现恶意攻击行为,特别是部分信息出现早期经极端网民的恶意煽动,极易引发网络骚乱,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无形中也对用户新闻获取方式、信息感知能力产生一定影响[5]。

四、网络媒体推动新闻传播持续发展

(一)网络媒体能保障新闻的及时传播,保障其时效性

网络传播速度快、效率高,能增强信息传递的便捷性、时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即刻传播,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6]。

(二)为新闻信息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

立足于新闻信息传播,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良好的传播渠道[7]。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多元化发展和广泛普及,受众可通过微博、澎湃新闻等App中了解时事热点、网络信息,实现低成本、高效化、及时性的网络化新闻信息传播。

五、新闻信息网络化传播优化发展路径

(一)明确传统媒体的定位,推动“三网”融合纵深发展

1.保障新闻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全面性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其对大众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影响也逐渐加深,冲击传统媒体的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为保障传统媒体发展的稳定性、持续化,须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与研究传统媒体特点,凸显优势,弥补不足,使其能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发展需求[8]。尽管网络媒体能为用户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提供便捷渠道,但其所传播的信息内容具备片面化特点,真实性有待衡量,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问题。

然而,尽管传统媒体新闻内容时效性较差,但可保障内容的真实性,具备全面性、权威性[9]。对此传统媒体在后续发展中,须明确自身的定位,结合网络媒体的优势,保障新闻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以及自身的全面性、权威性。

2.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及互联网三者的融合发展

基于多元网络化新闻媒介产生的背景,传统媒体须切实加快“三网”融合速度。在技术上优化“三网”,促使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以及互联网三者朝同一方向持续发展,保障业务范畴领域的价值趋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实现新闻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为用户提供优质化、多角度、高价值服务和信息,如语言、数据、图表等[10]。

值得注意的是,“三网”融合并不只是单纯的物理融合,还涉及高层业务、技术等方面的融合。换言之,“三网”融合后可持续拓展使用范围,提高新闻信息的曝光度,持续推动新闻传播发展。

(二)基于社交媒体平台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

1.以网络媒体优化与健全传统新闻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虽具备全面性、权威性等特点,但其交互性较差[11]。为推动新闻传播的稳定发展,传统媒体须主动改变、创新自身新闻传播方式、模式及措施,利用网络媒体优化、健全自身传播渠道,加快社交媒体网络的构建。

在构建社交媒体网络后,受众能进入官方网站阅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同时,还能为受众提供交流平台,以抒发己见、集思广益,更好地处理问题[12]。

在此环节,能最大限度调动受众的主动性,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新闻信息讨论活动中,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以新媒体优势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且信息获取、选择也更加方便。传统媒体须深刻认识到,如果故步自封,后续发展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在此背景下,如果传统媒体想要持续发展,就需要切实认识到“网络化媒介是未来新闻传播持续稳定发展的主流趋势”[13]。应推动新旧媒体两者的融合,明确自身不足之处、新闻传播各环节的问题;明确新旧媒体融合要点,推动新旧媒体同步发展,灵活运用新媒体,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

(三)拓展新闻传播渠道,塑造权威形象

1.创新传播方式,持续拓展传播渠道

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向受众征集意见、建议,提高受众参与度,以直接了解受众需求、内容喜好,推动新闻传播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秩序[14]。同时,网络媒体的发展可为新闻传播方式、渠道、模式等方面的革新提供新的思路、方向,有利于持续拓展新闻信息传播渠道。

2.塑造权威新闻媒体形象,凸显媒体优势

网络化媒介持续发展,受众成为新闻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但是受众传播的新闻信息真实性还有待评估,且新闻信息质量、传播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此舆论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15]。

在此背景下,新闻信息的传播应时刻注意保障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真实性及针对性,以此凸显媒体优势,塑造新闻媒体的权威形象。

六、结语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为网络化媒介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媒体传播方式的创新也最大化地满足着受众的需求,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将更大的面临冲击。

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须深刻认识并发挥网络化媒介的优势,以弥补自身不足,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同时主动融合新媒体、网络媒体,实现成功转型,从而推动新闻传播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小曼,刘春霞.现代媒介科技融合趋势下新闻传播特点及趋势探讨[J].科研管理,2022,43(6):210.

[2] 刘超言.基于科技进步探究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评《从新媒体到全媒体:新时期新闻传播的发展研究》[J].传媒,2023(9):98.

[3] 王雪,黄浩.地方新闻媒体传播力要素的提升路径[J].青年记者,2022(5):75-76.

[4] 涂凌波,王子薇.中国式现代化与媒介发展: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基础[J].新闻与写作,2023(3):24-33.

[5] 张弛.聚焦内容建设推进媒体深融发展: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新闻传播中心媒体融合实践为例[J].新闻战线,2022(8):80-83.

[6] 王辰瑶,张启锐.网络化新闻业: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J].新闻界,2023(8):24-32.

[7] 朱继东,曹建礼.虚假新闻网络化传播的特点和预防[J].新闻实践,2021(2):20-22.

[8] 方思伟.新媒体传播时代新闻宣传能力提升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24):25-28.

[9] 董子昂.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与重塑[J].中国报业,2023(18):240-241.

[10] 林渤森.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新闻生产的发展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23(11):109-112.

[11] 李子青.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网络化采编方式创新[J].传播力研究,2022,6(31):91-93.

[12] 董立平.论主流媒体在新闻客户端传播渠道上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传媒论坛,2023,6(6):87-89.

[13] 张漓荔.新媒体发展现象体现出的利与弊及其对新闻报道工作的启发[J].新闻文化建设,2022(2):143-145.

[14] 李洋.传统媒体时政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J].新闻传播,2022(16):57-58.

[15] 周艺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莱州市融媒体中心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2(24):172-174.

作者简介 佀晨墨,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影像艺术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