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是以篇为单位展开的,这样的单篇语文阅读教学范式,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发展。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编排方式,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将单元内、单元间甚至单元外的篇目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围绕作品的主题、体裁、风格等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群文阅读,往往采用的是“1+x”的方式。所谓的“1”,我们既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篇课文,也可以将之理解为一个主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炼主题。有时候,群文阅读的主题是明显的,或者是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或者是一篇课文的表达主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只有主题鲜明,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群文学习。如果主题模糊,就会让学生的群文阅读迷失方向。
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提炼主题,可以从文本的内在情感提炼主题,可以从文本的文脉提炼主题,可以从文本的表达方式提炼主题,可以从文本的体裁提炼主题,等等。主题是群文阅读的原点和归宿,是学生群文阅读的核心。有了鲜明的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承接式的群文阅读(即层次性、阶梯性的群文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统领式的群文阅读(即围绕一个主题同时展开几篇文本的比较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滚动式的群文阅读(即一篇接着一篇的并列阅读)等。比如,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的篇目有《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在教学中,笔者从单元语文要素“处处留心皆学问”出发,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准确、生动的表达。而这种准确、生动的表达是建立在作者对事物的连续、细致的观察基础上的。为此,笔者提炼出这样的群文阅读主题——“连续、细致观察的秘密”,引导学生探寻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展开连续、细致的观察的。从这一主题出发,学生能展开文本的精读、细读,能揣摩、品味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接下来,笔者还引入了《茉莉花》《含羞草》等相关的篇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蟋蟀是怎么修建住宅的?含羞草为什么能预示天气晴雨变化?等等。显然,群文阅读主题能引导学生的群文阅读、驱动学生的群文阅读,让学生的群文阅读走向理性、自觉。
主题是学生开展语文群文阅读的前提,在学生的群文阅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发、设计主题,让主题具有统摄性、引领性、驱动性。对于学生的语文群文阅读来说,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能激发学生的群文阅读思维,驱动学生的群文阅读想象,让学生的群文阅读走向深刻。
实施群文阅读,不仅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主题,更要求教师优化群文阅读的路径。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重读、联结、比较、统整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展开“比较式的群文阅读”“结构性的群文阅读”“浏览性的群文阅读”。不同的群文阅读方式,有着不同的阅读目的、意图。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学情,灵活地应用相关的群文阅读方式,优化群文阅读路径,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向“主动阅读”,从“肤浅阅读”转向“深度阅读”。
比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相关篇目时,笔者就采用了比较式的群文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比较不仅可以是同质性的比较,也可以是异质性的比较,还可以是统整性的比较。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采用同质性的“1+x”的比较阅读方式,重点引导学生精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同时补充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等相关的语篇。在教学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去揣摩“学法”,让学生对于文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作者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文本解读的策略、路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本解读能力,让学生的“学”更为有效。优化群文阅读路径、策略等,不仅要从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等出发,而且要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群文阅读要指向学生的发现,要指向学生的思考、探究和表达。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自能性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在群文阅读中的表现,教师要进行积极的评价。语文群文阅读评价,不同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评价,它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开放性评价。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始终聚焦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指向学生语文阅读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群文阅读来说,“评价不是为了证明、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诊断、促进、驱动和发展”。实践证明,评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丰富评价的内容、形式,要拓展评价的主体,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比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时,笔者就采用群文阅读教学范式,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这一单元的篇目都是散文,主要包括《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为此,笔者在学生群文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立足于散文文体,引导学生揣摩、体会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教学《白鹭》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叙述画面;在教学《桂花雨》《落花生》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仿写;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珍珠鸟》这篇课文时,笔者聚焦“珍珠鸟的变化”,设计相关的问题,评价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同时,笔者还引入了教材外的文本,如琦君的《粽子里的乡愁》等。通过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过程、阅读结果等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领悟能力。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群文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建构语文阅读范式,包括阅读内容范式、方法范式,让阅读焕发生命活力,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第五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