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育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需要与其他学科综合教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为例,探索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理念的实践应用。针对教学设计,提出对高中音乐课堂实施的综合思考与建议,旨在为音乐教学提供新方法。
1 课程设计思路
音乐教育在高中阶段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学科紧密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审美和情感发展。音乐的人文性质,让它成为连接历史、政治、地理、文学等人文知识的桥梁。同时,音乐的科学属性,如声学原理及音高和节奏的数学基础,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相对全面广泛的知识。这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多数学生对于印象主义音乐相对陌生,相反对于印象主义的绘画比较熟悉。学生在高一学年学习过象征主义文学作品《雨巷》。因此,采用音乐与美术、文学相融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加深学生对多元音乐的理解,让他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
2 以《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为例的教学设计
(1)教学课型:音乐鉴赏课。(2)教学年级:高一年级。(3)教学内容: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交响音乐代表作——《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4)教学目标:1)欣赏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品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提升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2)通过聆听、讨论、感悟等方法,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配器、旋律和节奏特点,以及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3)通过聆听、绘画、朗诵等活动,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文学及印象派绘画的联系,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5)教学准备:准备彩笔、白纸、奥尔夫乐器以及视听影像资料等。(6)教学重点: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积极发挥想象思维,掌握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7)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乐曲的四段音乐,从乐器音色、旋律等方面分析和感受印象派音乐作品风格。(8)教学过程。
2.1 新课导入
在课堂中,为引入新的课程内容,教师首先深情朗诵戴望舒的《雨巷》,旨在唤起学生们对诗中独特画面的感受。学生们专注聆听,细腻捕捉诗歌中对“雨巷”和“姑娘”等意象的描绘,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象征主义色彩的文学世界。随后,教师展示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日出·印象》与古典主义绘画的典范《阿卡迪亚的牧人》。这两幅风格迥异的画作立即吸引了注意力,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思考,试图找出两幅画在色彩运用、光影处理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学生们明显感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对光和色彩的独到运用。在《日出·印象》中,画家通过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展现了清晨海港的生动景象。而《阿卡迪亚的牧人》则以其清晰稳定的画面和古典和谐的构图,展现了古典主义绘画的典雅与庄重。这种对比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加深了他们对不同绘画流派风格和特点的理解。
2.2 初步感知
教师选取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片段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进行播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聆听并感受印象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之间的不同。通过对比,学生察觉到印象主义音乐在表达上的自由、灵活,以及对大自然音乐色彩变化的细腻捕捉。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总结象征主义文学、印象主义绘画与印象主义音乐之间的联系与共同特点。这些艺术形式虽然在表现媒介上有所不同,但都追求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真实、细腻表达,以及对传统形式的突破和创新。为加深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色彩变化的感知,教师随机播放了黎明、清晨、上午和正午四个不同时间段的音乐片段,并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色彩变化进行匹配。这一互动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还使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中色彩的变化和流动。最后,教师打乱音乐片段的聆听顺序,要求学生进行排序,使他们对音乐色彩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
2.3 探究学习
在探究印象主义音乐的课堂上,教师首先播放作品的引子部分,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联想出相应的画面。随后,教师提问学生,作曲家是如何通过创作方法达到这一效果的。学生们积极聆听并分享他们的感受,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觉想象力,也提升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高低强弱、音色等要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聆听并思考。在第二次播放引子部分时,教师边听边引导学生总结音乐的音区、音量特点以及所用乐器的音色。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指导,细致地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变化。随后教师播放引子主题部分,并提问主导动机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们聆听后,感受到了乐器音色的独特魅力,并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了加弱音器的小号音色。
在分析作品的第一主题时,教师提问学生此处作品用了哪个乐器组演奏旋律声部,并引导他们注意旋律、节奏的特点(见谱1)。学生们聆听后积极回答,通过这一环节,他们发现了印象主义音乐旋律节奏特点与配器使用特点的独特之处。随后,教师再次播放第一主题,并带领学生模唱主题旋律,分析作品采用的调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领取音条琴及自己喜欢的乐器,并指导领取音条琴的学生演奏第一主题旋律片段,其他学生则用手中乐器即兴创编,共同表现大海的意象。在分析作品的第二主题时,教师提问乐队中突出了哪一个乐器的音色,并引导学生感受竖琴、双簧管和弦乐组音色融合所带来的大海波浪翻滚的画面(见谱2)。通过对比两个主题的音色,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印象主义音乐中音色融合的魅力。在探究两段音乐表达情绪的不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段音乐在乐器使用上的不同。学生们通过聆听和思考,感受到了16把大提琴演奏的四声部主题所带来的情绪变化。最后,教师播放了尾声部分,并引导学生对比引子部分,感受速度、力度、乐器演奏数量等在音乐情绪表达上发挥的作用。
2.4 拓展延伸
教师将学生分为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别代表黎明、清晨、上午和正午四个时间段的大海,教师完整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各自时间段中的大海。要求学生聆听并绘画,分组上台展示,学生互评。通过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利用不同颜色的画笔表达音乐的色彩变化以及自己内心的大海形象,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随后,教师补充作曲家德彪西相关知识,并播放德彪西的作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德彪西的作品创作风格。让学生通过对作曲家的介绍以及作曲家其他作品的聆听,感受德彪西的音乐创作特点。
2.5 小结
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印象主义音乐的感受,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配器上的特点。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梳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及其与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 高中音乐课堂中实施学科综合的思考与建议
3.1 转变教学思维,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首先,音乐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不断挖掘不同学科与音乐学科之间的相通性,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胆尝试和探索。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制定音乐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学科知识和概念。其次,音乐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学科研讨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学科研讨会,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探讨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共同提高音乐教育的水平[2]。最后,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包括历史、文学、物理等,构建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定期与其他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各科学习情况,从而更好掌握学生各科的学习情况,能够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念,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考方式,并合理运用学生近期所学内容与音乐知识相联系。
3.2 了解学情背景,实施差异化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在开学初或者开课前,教师要先做好学生情况的调查,积极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依据和帮助。同时教师要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分层设置教学内容和难度,因材施教。如对于一些低年级或知识积累较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舞蹈等更为形象直观的艺术学科来引导理解,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课外积累丰富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带入音乐历史文化背景甚至数理知识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3]。在课堂中,教师还要更多地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的时间,比如开展小组合作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3.3 突破学科局限,构建多学科教学体系
在高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科综合的运用相对局限。教师可以发挥创新思维挖掘更多学科与音乐的相通性,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计划,构建出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建立起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网。例如,结合语文学科,鼓励学生通过朗诵歌词等方式来突破音乐表达,理解音乐的情感;结合物理学科,了解不同乐器的发音原理与音色特征;结合政治学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4]。另外,在音乐教育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音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还可以引入其他多样性的内容,如电影、戏剧、舞台艺术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来支持多元化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与热情。
4 结语
通过《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教学设计,展示了音乐教育如何与美术、文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作者反思教学实践,提出了提升教师素养、实施差异化教学和构建多学科教学体系的建议,以期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引用
[1] 高赏,蔡碧云.STEAM教育理念下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0):143-144.
[2] 李施璇.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7):79-81.
[3] 范佳颖.中小学音乐教材之“学科综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4] 苏婧.“新文科”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学科融合教学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