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舞蹈表演水平与舞蹈技术技巧审美要求的发展,对舞者肢体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动作表现要求越高,舞者身体负担就越重,高强度的动作需要可持续性更强的身体作为支撑。与此同时,舞蹈科学的先进理念正在慢慢进入公众视野,肌肉能力训练已经实现了从量的能力累积到质的科学训练的跨越。从18世纪起,英国的约翰·维佛就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舞蹈动作,随后,芭蕾大师乔治·诺维尔、切凯蒂、布农维尔等人也将生理解剖学运用到芭蕾教学当中。国内对于舞蹈科学训练的相应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内外舞蹈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国外优秀的训练方式如普拉提、意动法、进阶芭蕾技巧(PBT)等逐渐传入,各种有关辅助训练肌肉能力和身体柔韧性的器械随之出现,舞蹈辅助训练作为热身放松、肌肉训练、损伤康复的手段逐渐被广大舞者所接受。同时国内一些从事舞蹈科学训练研究的院校以及团体也已开始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芭蕾辅助训练是传统芭蕾基训课训练之外,基于芭蕾教学法、舞蹈解剖学、舞蹈训练学等科学理论之上,而开展的旨在提升芭蕾舞学生和演员的舞蹈技艺的训练方式。芭蕾与舞蹈科学相关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不错的成绩,舞蹈辅助训练也成为国外芭蕾舞演员的重要课程之一。目前,虽然国内舞蹈科学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但是对舞蹈辅助训练的认识开始逐步加强,舞蹈演员、教师们也开始意识到舞蹈辅助训练对于传统训练的辅助作用。经过对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苏州芭蕾舞团人员进行访谈,本文旨在对国内芭蕾舞团演员辅助训练的使用现状做梳理和总结。
1 芭蕾辅助训练开始受到关注
1.1 芭蕾辅助训练的定义
温柔在《研究与探索:舞蹈训练的人体科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到,所谓舞蹈辅助训练,是一种非传统的舞蹈训练方式,它是指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其他训练理论和手段,以及借助各类监测和训练仪器,根据舞者身体能力所需而进行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1]。每位舞者的身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擅长或不足的地方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适合的辅助训练是尤为重要的。针对不同舞者以及各个舞者所处的不同时期,其所需要的身体能力和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辅助训练的计划制订和安排都需要演员本人对自身有足够的了解,或定期由专业人士进行训练指导。
在各芭蕾舞团中辅助训练,对舞蹈演员们有什么样的帮助作用,教师和演员们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在辽宁芭蕾舞团排练老师徐晶看来,辅助训练是指所有与肌肉有关的练习,其作用主要是训练肌肉力量的强度和韧性,特别是核心肌群的训练;而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一级演员王启敏认为,辅助训练主要指的就是核心训练,希望能够通过辅助训练解决核心控制力等方面的问题,其他肌肉的训练基本通过基训课就可以完成。中央芭蕾舞团排练老师徐刚进行了补充,像压软度、脚趾抓毛巾、普拉提等都可以称为芭蕾辅助训练。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李莹在采访中表示:“只要是对芭蕾有帮助的,都可以定义为芭蕾辅助训练。”同时李莹还提到不光是针对肌肉的练习,食物营养的摄入、解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算作芭蕾辅助训练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大家对于芭蕾辅助训练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不过大家的共通点最终还是落在了肌肉力量的训练上。其中,普遍认为核心力量的练习是芭蕾辅助训练的重要一环,核心力量是芭蕾舞者非常需要,却在芭蕾基训课中没有针对性练习的一个部分。
1.2 演员接触辅助训练的途径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演员接触辅助训练的途径主要有四种。其一,通过手机健身应用程序(APP)上的健身教程进行训练。利用私人时间通过观看教程完成练习,内容根据演员的需要可自行选择。这是目前最普遍也是最便捷的一种方式。但是它对于舞蹈的需求,以及适用程度还需研究考量。其二,外国舞团的舞者们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训练方法。随着网络传播力的增强,国外的一些芭蕾舞演员会在网络上分享他们觉得有帮助的辅助训练,这些训练动作的模式就像一套健身动作,但它同时融入对芭蕾所需主要肌群的练习,带有芭蕾的发力习惯和审美。这些训练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但是传播路径比较分散。其三,一些演员会选择系统学习某一种训练体系。普拉提、进阶芭蕾技巧、瑜伽等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考取资格证书。例如:中央芭蕾舞团已有部分演员取得了进阶芭蕾技巧的教师资格认证。苏州芭蕾舞团主要演员温少伟考取了瑜伽教练资格证。除了进阶芭蕾技巧的训练方式直接与芭蕾相关,其余如普拉提、瑜伽都属于单独的学科。其四,演员在受伤之后的康复期,康复医院会使用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来帮助演员恢复肌肉力量,或者加强关联肌群的力量,以此来减轻负伤演员的痛苦。例如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吴虎生在罹患跟骨后滑囊炎的恢复期间,会进行单腿站在泡沫垫上的接球训练,加强踝关节的力量和稳定性,并且在康复后仍会做关于核心、大腿、小腿周围的肌肉力量训练来减轻跟腱的受力负担。
1.3 芭蕾辅助训练被关注的原因
舞蹈辅助训练已经在国外流行了很多年,这个风潮使得国内院团在与国外院团的长期交流学习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它的印象。辅助训练不同于传统芭蕾训练模式,其以一种新奇的视觉形象激发了人们对它的兴趣,这种兴趣会使人去探究它盛行的原因以及它的训练作用。对于国内芭蕾舞者来说,了解和学习国外前沿的训练手段是出于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本能选择,但它是否合理有效、舞者是否会坚持使用,是由舞者个人来进行评判的。从舞台表演的角度来说,需要演员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演出,而在演员达不到要求,需要强化能力的时候,会通过一些辅助训练来达到目的。辽宁芭蕾舞团排练老师徐老师在采访中说道:“院团是一个用人的单位,所以演员来了以后,我们就是要使用他,如果有些问题在学校的时候没有解决好,那么新演员有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跟不上。现在大部分刚进团的演员,核心部分以及肌肉的发力会弱一些,所以他们可能会根据排练的要求,针对这些不足的地方自己去做辅助训练。”除此之外,在这次采访中我们发现,主动并长期进行辅助训练的演员在院团中只占极少数,其中大部分演员接触辅助训练的原因是受伤,在受伤之后的康复训练中,会使用一些辅助训练来强化肌肉力量。而演员们在伤情好转后,对辅助训练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一部分演员会恢复到以前的练习模式,偶尔需要时才会进行辅助训练;而另一部分演员则会保持长期辅助训练的习惯,将其纳入自己日常练习的一部分。
2 芭蕾辅助训练类别形式多样
芭蕾辅助训练不是一套固定的训练形式,其包含肌肉训练、放松训练、意象训练、平衡训练、伤后康复训练等。其目的在于丰富传统芭蕾基训课训练方式,并注重每位演员和学生的身体特性,通过辅助训练,有针对性地练习身体能力。芭蕾辅助训练的宗旨是在了解芭蕾舞者的身体状态后,加强其身体能力和素质的薄弱处,尽可能地减轻其身体肌肉不平衡、身体疲劳等问题,降低身体受伤的风险。面对已经处于受伤状态的演员群体,芭蕾辅助训练力求科学、循序渐进地恢复和加强受伤肌群,以及保持非受伤肌群的肌肉能力稳步发展,预防轻伤变重伤以及代偿性损伤等一系列伤后问题。据采访了解,目前芭蕾舞团并未开展芭蕾辅助训练的固定课程,均是演员们自发进行训练,根据对采访记录的总结和梳理,得到以下三种演员们常见训练类别。
2.1 热身辅助训练
笔者将演员们在基训课和演出前所进行的辅助训练,统称为热身辅助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肌肉素质训练、伸展训练和放松训练等。据采访了解,上海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吴虎生每个工作日早上7点左右都会进行1小时的芭蕾辅助性训练,训练完之后再进行一天的课程训练和排练任务,其自我训练内容包含肌肉素质训练和康复训练等,其中关于核心、上肢等力量训练,他会根据某运动训练软件上的内容进行练习,足踝关节等部位的练习会根据康复医院建议的内容进行,其余部位则是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其他辅助训练知识进行自编组合训练。吴虎生表示,他从采访时间的半年前开始,每天坚持定时辅助训练,同时严格控制饮食和生活作息,所取得的成效是在半年里体重减轻了10斤。他觉得每天练习完那一套辅助训练后,肌肉被唤醒后感觉身体更为舒服,控制身体进行舞蹈的能力也大幅提高。每天早上的1小时辅助训练就是他每天工作前的热身辅助训练。吴虎生在采访时还提到,他曾认识的一个加拿大的舞蹈演员非常重视辅助训练,在演出前都不做基训课组合,而是练习他自己设计的一套辅助训练,然后就直接上台演出。通过总结采访资料得知,如吴虎生这般进行热身辅助训练的情况在国内芭蕾舞团中寥寥无几,大部分演员只是在基训课前或演出前通过辅助训练唤醒肌肉,具体内容又分为使用道具和不使用道具两种方式。例如,使用木质滚轴激活足底肌群或用泡沫滚轴放松上身和下肢肌群,以及将弹力带绑在足踝部进行抬腿、绷脚、并步跳(tendu)等。通过弹力带,进行抗阻力训练,提升局部肌肉的肌肉运动觉和平衡觉等本体运动知觉。至于不使用道具进行辅助训练,除了传统的横竖叉拉伸、踢腿,腰、腹、背肌练习外,还有部分普拉提动作,例如卷腹抬起、“十”字交叉、旋体拉锯、平板支撑等。通过这些动作活动腿部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以及提升核心部分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2.2 提升能力训练
笔者将课前或演出前所进行的热身辅助训练之外的芭蕾辅助训练,统称为提升能力训练,该训练特点是以提升身体各项能力为主,放松拉伸肌肉为辅。例如,演员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在外报名学习瑜伽、普拉提或者在健身房进行锻炼,都属于提升能力训练,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训练增强自身肌肉素质,或是使身体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可以更好地胜任演出工作。据采访了解,苏州芭蕾舞团的演员温少伟一直进行着瑜伽训练,笔者在观看苏州芭蕾舞团的《春之祭》演出时,发现他的肌肉线条十分明显,并且肌肉柔韧性强,做动作相较其他演员也更加轻松。此次8位受访对象均表示其所任职的芭蕾舞团,有部分演员会在平时去健身房健身,也有部分演员会在基训课后或者排练后的空闲时间在教室里进行辅助训练,内容有核心肌群训练、上肢力量训练、重心平衡训练等。其中重心平衡训练需要借助小器械进行练习,如圆形或方形平衡垫、瑞士球、波速球等。除了上述的提升身体能力的训练之外,放松拉伸训练也是演员在工作之余不可缺少的训练之一。其中包括劈叉、压腿、压胯等拉伸动作,还有使用木质滚轴、泡沫滚轴、筋膜球进行按摩的放松动作。训练后的拉伸和放松,对于舞蹈演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拉伸训练可以使训练后肌肉的僵硬状态减轻,还可以避免肌肉体积的增长影响关节活动的幅度”[2],“训练后的适当放松,可以使身体得到及时恢复,避免疲劳以及可能的损伤。还有助于肌群与肢体建立良好活动度,从而促进肌肉有效地执行其功能动作”[3]。据采访所知,这种空闲时间的提升能力训练对于大部分演员来说,并不是一种长期定时定量的训练,而是以解决当下自身问题为前提的短期突击训练,当通过训练达到其要求后训练就会暂停,而以后再次认为自身能力不足时又会重新开始训练。
2.3 伤后康复训练
目前国内的芭蕾舞演员,在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受伤后,都会去康复医院进行伤后康复训练,直到身体肌肉素质能力恢复到正常标准后,才会再次回到团里进行舞蹈训练。据采访对象表示,国外有一些芭蕾舞团非常重视辅助训练和演员的伤痛情况,在开工前会对每位舞蹈演员进行身体测试,了解演员们当下的身体状态,并且还会在团里配备专门的康复治疗师。国内的芭蕾舞团,虽然都没有在团里开展伤后康复等相关工作,但是近几年也开始慢慢重视辅助训练和伤后的康复训练,例如邀请普拉提、瑜伽或其他辅助训练相关人士来团举办讲座,以及部分芭蕾舞团与其所在地的医院,进行课题研究、治疗直通车等长期合作。据几位亲身体会过国内伤后康复训练的采访对象表示,他们在各自接受康复训练时,所进行的都是针对体育运动员伤后康复的训练,比如站在波速球上练习接球、在水里做动作训练肌肉、正步练习走路和抬腿等。在此次采访中,他们表示如今回想起来这些康复训练并不完全适用于芭蕾舞者。例如,在整个伤后康复训练结束之后,会出现受伤的那条腿外开能力大幅度减弱、肌肉形状和线条向运动员的肌肉靠近等问题。通常,受伤的芭蕾舞演员,在进行完康复医院制定的伤后康复训练后,回到团里还要再进行一个月或以上的外开训练后,才能逐步回到正常的芭蕾基训课课堂。也有演员表示他会在康复医院训练期间,自主进行一些芭蕾训练,在对其的采访中就没有听到外开能力大幅度减弱等问题。因此,实际上芭蕾舞演员伤后恢复的时间,要大于如今的伤后康复训练的时间。对于芭蕾舞演员来说,康复训练结合芭蕾训练,更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通过此次采访,笔者认为专门针对舞者或芭蕾舞者的伤后康复训练,目前在国内仍是一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领域。从演员的实际需求来说,他们也希望芭蕾舞团能够配备专门针对芭蕾舞者的理疗师和康复师。
3 芭蕾舞团芭蕾辅助训练发展现状
3.1 演员解剖学理论知识缺乏
芭蕾辅助训练无法在芭蕾舞团中全面开展,其问题之一为演员们缺乏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对针对性肌肉训练和伤痛预防予以重视。学习解剖学知识除了能够了解骨骼、肌肉的分布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明白肌肉的发力和运作方式。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起舞者在动作训练上的思辨能力,使其可以运用正确的肌肉进行发力。在发现问题或产生疑惑时,可以对自身肌肉的发力进行分析,而不是一遍又一遍盲目地练习。赵汝蘅团长在采访中曾提到,很多演员只关注自己的动作完成度和表现力,却没有意识到是否正确使用肌肉。
就如赵团长所说的那样,在演员没有意识到自己肌肉使用方法是有问题的情况下,是无法对错误发力进行修正的,完成动作仅仅只是“跳对”。只有正确使用肌肉去完成动作,才是“跳好”。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潘家斌这样说:“舞蹈演员们如果能具备关于舞蹈解剖学的知识是最好的,这样的话舞蹈演员就能够知道身体是如何运转的,知道如何避免受伤和弥补自己身体的不足。”辅助训练的作用是在传统训练之外对课堂上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训练,这一前提就是需要对自身的不足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3.2 演员长期进行辅助训练的意识不足
演员们缺乏长期进行辅助训练的意识,首先是由于大部分演员在固有观念上认为长期的芭蕾基训课训练足以保持他们身体的良好状态,同时他们也主观认为传统的肌肉训练,如仰卧起坐、腰背肌练习等动作见效快。其进行辅助性训练的意识是源于最近体形变化或身体能力素质的不足与下降,特点为不定期性且短期内驱力强,当其训练目的达到后训练就会停止。此后,如果身体能力再次产生变化,辅助性训练又会重新开始。的确,芭蕾基训课堂上可以解决芭蕾舞者身上大部分的问题,但是个别肌群是容易被忽视的,而当舞者们需要使用这些被忽视的肌肉时,往往会使用其他肌肉进行代偿,长期以来会引起肌肉的疲劳与损伤。当这样的运动模式被固定之后,虽然舞者可以正常地完成舞蹈动作,但在肌肉的发力和使用上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这些被忽视的肌群完全可以通过辅助训练进行针对性的加强。除此之外,长期进行芭蕾辅助训练,不光是对身体能力的加强,更是对身体的保护。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的学生或者演员都没有意识到伤痛对舞蹈生涯的影响,他们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的身体,很多年轻又条件好的演员并没有保护自己不要受伤的意识。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范晓枫说道:“我认为针对性训练并不是短期的强化训练,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这种练习不应该是突击性的,而应该是长期性的。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3.3 缺乏辅助训练师资力量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芭蕾辅助训练无法在芭蕾舞团全面开展还有一个实际且无法短期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国内与芭蕾辅助训练相关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以普拉提训练为例,虽然普拉提训练已经被许多舞者所知晓,但是真正投入普拉提系统性训练并取得普拉提教练资格证的芭蕾舞者寥寥无几。据受访对象表示,普拉提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专业和系统的运动方式和技能,它并非作为芭蕾舞的辅助训练而诞生的,只是普拉提中的一些训练可以提升芭蕾舞者所需要的肌肉素质和身体能力。芭蕾舞除了是一门能够科学训练肌肉的学科,更是一门拥有严格且独特审美的艺术。因此,只有教师本人有过专业院校芭蕾学习背景,具有专业扎实的芭蕾基本功,同时了解人体解剖学和人体运动原理等知识,才能更好地将芭蕾的审美要求和普拉提等科学训练方式相结合,设计出更符合专业芭蕾舞演员和学生训练需求的辅助性训练动作。芭蕾舞团的演员们更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辅助训练的指导和计划安排,芭蕾舞演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每个人的身体都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也有许多造成损伤的原因,舞蹈辅助训练专业人士可以通过仪器的测量、动作的测试,来判断演员们的身体和伤痛情况,从而制定适合该演员的辅助训练内容,并在辅助训练的过程中指导该演员正确用力。
据采访了解,中央芭蕾舞团已有部分演员取得了进阶芭蕾技巧的教师资格认证,而其他芭蕾舞团则有演员获得了瑜伽资格证书的先例。虽然现在真正符合芭蕾辅助训练的师资力量较少,阻碍了芭蕾辅助训练课程的全面开展,但笔者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演员们对辅助性训练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合格的芭蕾辅助训练教师。
4 结语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目前国内部分芭蕾舞团关于辅助训练的开展情况,同时也从采访对象的描述中了解了一些国外团体和演员开展芭蕾辅助训练的情况。虽然国内一些芭蕾舞演员已经逐渐意识到辅助性训练和伤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但是相关课程在芭蕾舞团的开设依旧充满掣肘因素。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辅助训练的重要性,并为之付出努力。国内各大芭蕾舞团的演员们也逐渐意识到舞蹈辅助训练对其职业道路长远发展的作用。辅助训练的种种价值,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借用前中央芭蕾舞团赵汝蘅团长的话:“我就有一个愿望,我就希望大家不要受伤太多,就算受了伤以后也要能够通过辅助练习很快地返回舞台。”
引用
[1] 温柔.研究与探索:舞蹈训练的人体科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
[2] 杨鸥.舞蹈训练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3] 温柔,张梦珍.舞者身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