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珍珠。所以,当前社会背景下,在汉字设计中体现楷书书法特有的“正”,既有利于提升设计效果,也有利于不断将楷书书法特有的文化审美内化于心,浸润每个中国人的身心。对此,本文从楷书书法的艺术表现出发,分析其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影响与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1 汉字文化对字体设计的影响
汉字字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其艺术形式充分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蓬勃生机。将汉字字体设计与楷书书法的艺术表现相结合,既能够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影响力,又满足当下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1.1 产生民族艺术空间设计理念
汉字字体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种民族文化,是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民族艺术空间设计理念的源泉[1]。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设计师深入研究字体文化元素,并从中汲取养分,结合字体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创作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作品。通过汉字字体设计进行民族艺术表达、继承传统文化的观念与意识,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为大众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与感受,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2 为字体设计提供方向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世界上公认的代表古老文明的文字体系,如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最终都无法延续,只有汉字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沿用至今。汉字与中华文明紧密相连,文明的连绵不绝决定了文字的不断延续,文字的不断延续又维护了文明的绵延赓续。尽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华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波澜和曲折,但其传承从未中断。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希腊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朝鲜字母等等,用几十个字母,排列组合成各自的文字。汉字则在方块形内潜在着一种审美理想,精巧建构,本身具有独特的形态美,非常适宜进行字体设计[2]。
字体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文化与实用功能的综合学科。汉字字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能够为字体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设计师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可以丰富字体设计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深度和层次感。汉字字体设计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信息,将民族元素融入汉字字体设计中,可以极大地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让汉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传统文化。
2 楷书书法的艺术表现
2.1 楷书的由来
楷书的起源可追溯到秦朝,其在汉朝逐渐兴盛且形成稳定的字形和结构特点,但秦汉时的楷书仅是“相对规范”,其字体性质远不成熟。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楷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期,楷书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涌现出一大批擅长楷书的书法大家,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等人的楷书作品在后世被广为临摹。明清时期,楷书继续保持重要地位。楷书书法与汉字字体设计中的楷书字体字库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楷书字体是汉字字体库中的一种字体。在最早的传统书法中,并没有楷书字体这一概念,其最早是“汉文楷书印书局”所开发的一款字体的名称。楷书书法更注重审美价值以及书法家精神内涵的体现,汉字字体设计中的楷书字体则更加注重其功能性。
2.2 楷书的结构特点
楷书书法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其结构特点继承并简化于隶书。书写楷书时笔画端正,横竖线条清晰平直,落笔时力求稳健而不失流畅,给人以庄重、稳重的感觉。在书写楷书时,起笔和落笔的顺序是有一定顺序的,每一个笔画都有其独特的写法和顺序,由于楷体书写时起笔落笔有序的书写特点,使得楷体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征:字形规整、公正。楷书和隶书虽都有横平竖直的特点,但存在差异,楷书横笔较粗,竖笔稍细,为凸显字体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在笔画较多、结构复杂的字形中,粗细变化愈发明显,不同文字字形的特点更加突出,这种笔画粗细的变化赋予了楷书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2.3 楷书的审美价值
楷书书法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书法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楷书的笔画端庄,线条流畅,它的典雅风格与中国古代文化所提倡的温柔敦厚相契合,透露出一种深沉内涵的艺术美感。其次,楷书的字形规范,结构合理,每个字的构造都经过书法家深思熟虑而成,使得整个字体呈现出和谐的美感。再者,楷书字体注重字形的平衡、整齐,书法家使其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协调一致、富有美感。这种平衡感使楷书更显优雅,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喜爱。
事实上,汉字字形规范与其形态自带的美化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的统一和谐,加上汉字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汉字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以颜真卿为代表的“颜体”就是汉字典型形象,颜体楷书巧妙地将规范与审美相融合,展现楷书特有的审美风范,丰富汉字美,后代很多书法学习者和汉字字体设计者也汲取其精华,提升技艺。
3 楷书的艺术表现对汉字字体设计的影响
汉字字体设计追求结构合理、规范精确。每个字的构造都需经过精心的设计与雕琢,注重字形的平衡、协调,追求整体感。楷书字体的笔画和排列具有严谨的规范性,每一笔画、每一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和规律,笔画之间的相对位置、长度、粗细等都经过精确的设计,以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提升美观度。
以“汉仪楷书字库”字体中常见的“永”字为例,该字仅有简单八画。以字中点画为例,字体点画遵循传统楷书书法的规律,位于“永”字的中心和最上方的位置,呈钝角三角形状,相较于楷书书法,作了钝化处理,且减弱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粗细长短关系的对比,可以使楷书字库字体整体看上去更为和谐庄正。“永”字结构上,汉字字体设计遵循楷书基本结构,横笔相较于竖笔更细,其粗细变化不是十分明显,相较于楷书,笔画更为微妙,汉字字符数量大时可以使得排列的字符整体看上去达到一种和谐且平衡的状态。楷书字体则更为注重笔画之间的空间关系,笔画之间的空白形状十分讲究,使得每一块空白大小形状不一,注重字体结构的清晰和稳定。在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强调文字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控制文字各部分的比例,使得字体具有均衡的美感。
楷书追求形神兼备。除了追求字形的规范和美感,楷书要求传递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使字形与文义相得益彰。这种形神兼备的特点使得汉字字体设计更富有表现力和内涵。楷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那么在守“正”的基础上,汉字字体设计可以吸取楷书的不同的艺术表现。首先,通过字画分析每个时期的地域文化差异,可以发现书写载体、书写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每个时期的楷书艺术表现都有很大差别。书法家们抒发的情感不同、书写方式的不同,使得不同时期的楷书书法笔画结构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别。而楷书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影响汉字字体设计,使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通过笔势的轻重、速度的快慢以及线条的变化,书法家可以表现出字体或凝重或潇洒或遒劲等不同的状态,体现出不同的情感,使字体和文义相辅相成。楷书书法的艺术表现对汉字字体设计提出更高的艺术要求,中文楷书字体字库只靠对书法艺术作品的简单复刻显然会处于窘境和瓶颈,无法满足需求。所以,楷书书法的艺术表现影响下,决定汉字字体设计不能只单单停留于字画结构的表现,还要在楷书书法的深浅、线条、起势、气韵等方面加以创新,但仍需保留住楷书特有的“正”。
4 汉字字体设计中楷书的应用
书法的线条运用表面上显得简约,但实则是最难以呈现的。因为时代对笔墨线条的要求都极为严苛,是任何事物都不能相比的,况且不用说,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线条的审美要求是不同的。再者,它要在缺乏色彩的黑白世界中勾勒出多彩的自然景象,不依赖信息技术却诠释出生命的特质,即使没有三维立体效果,也能给人丰富多元的艺术体验,这是很不容易的。下文以楷书的艺术表现为视角切入,从书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文化特征、设计要素、技术支持三个角度入手,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当前楷书书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与路径,并对具有特色的成果进行介绍和论述[3]。
汉字字体设计最重要的要素即楷体的结构和形式之正,换句话说,汉字字体的设计和研习要过楷体这一关。汉魏至今,汉字的主流就是楷体。唐代书家在“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和北朝书风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欧(欧阳询)、颜(颜真卿)、柳(柳公权)三位书法大师的风格为代表的三种经典的楷体,元代赵孟頫则在“二王”和唐楷的基础上形成了赵体楷书。至明、清时期的“馆阁体”,则进一步融汇历朝各代的楷体书风,成为一种为官方所推崇的标准楷体样式。以欧、颜、柳、赵为代表的经典楷书字体,不但影响了封建时代士大夫文人的日常书写,也成为雕版时代印刷字体的基础。宋代浙本的刻体主要采用的就是欧楷,而浙本的刻体则在20世纪初构成了以聚珍仿宋为代表的仿宋字的基础。颜楷、柳楷对建本和蜀本的影响更大,那种横轻竖重的书风则在明代中晚期被刻书的匠人们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最终演化为宋体字,后由福建的黄檗僧传入日本,称为“明朝体”[4]。近代晚期以来的汉字正文字体以宋体字为大宗,现代意义上的黑体字、美术字大都是以宋体字为基础进行变化,而宋体字的基础又是楷体。汉字字体设计的“守正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楷体之正。学校和字库要在字体设计的教育和培训中,有意识地引导字体设计师和同学们不断回到源头,理解楷体经典书风的价值,使经典楷体的结构和形式能够成为一种无形的标准,这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各种新字体的创造。所谓百变不离其“宗”,就是百变不离其“正”。
5 结语
楷书作为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书法之一,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对于汉字的字体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楷体问世以来,有关汉字字体设计的进程总是伴随着楷体的身影,或规范字形,或追求美感,或雕版印刷,楷体总是以其不可替代的艺术表现来推动汉字字体的发展,但楷体的艺术表现价值远远未被充分利用。纵观历史上的汉字字体设计大多为被动创新,当代汉字字体设计应抓住楷体的“正”来进行主动创新。■
引用
[1] 周博.汉字字体设计与守正创新[J].美术观察,2024(2):26-27.
[2] 漆克.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包装,2023(11):86-89.
[3] 商旭,钱娜.汉字字体演变与字体设计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5):233-235.
[4] 芦佃杰.汉字传统启示下的当代字体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4):24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