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蕴含着中国悠久历史中的丰富人文内涵与民族精神。现代音乐等文艺领域的不断进步,促使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音乐语言特征涵盖节奏特征、音色特征和旋律特征等主要因素。现阶段,在声乐、乐器、乐曲、技巧、戏曲与少数民族音乐等语言特征层面,中国民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 现代音乐创作中声乐、乐器与技巧元素的应用
1.1 声乐元素的应用
在中国民族音乐中,声乐元素在各类歌曲、戏曲和曲目中随处可见。可以说,声乐元素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独有的艺术魅力。其中,假声、美声和转调方面的声乐元素尤为突出。这些声乐元素是最能凸显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文化韵律的部分,也是声乐元素在民族音乐中最主要的应用层次。现代以来,民族音乐的声乐元素的假声、美声和转调等方面逐渐与现代音乐规则相接轨,并采纳现代音乐之所长,集成中华历史文化之特色,彰显出丰富鲜活的东方特点。在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的前提下,其创作中的表现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少数代表性曲目走向广泛应用。
民族声乐的融入,不但能够为现代音乐注入明显的民族情怀与文化魅力,而且对于音乐创作同样可起到极大的增益与加持作用,有助于创作出传唱不衰的经典作品。现代音乐创作得到了民族音乐的加持,不但能够进一步推动多元化进程、满足不同听众的需求,而且易于使其产生共鸣,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体验。这对经典曲目的传承、发扬和推广等有重要作用。以歌曲《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例,该曲目即通过运用假声等声乐元素,借助真声与假声之间的相互转化,实现了对歌词中起伏跌宕情感的准确表达,凸显了歌曲的张力,悠扬的旋律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1.2 乐器的应用
乐器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是音乐最重要的载体。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涉及古筝、古琴、编钟、编磬、笛子、箫、唢呐和琵琶等乐器,种类丰富,音色优美,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最佳载体和表现工具。现代音乐中,吉他、贝斯、钢琴、小提琴和管弦乐器等较为常见。民族乐器与现代乐器的联合演奏,不但不会显得突兀、杂乱,而且可以借助每种乐器单独发出的特有旋律,进而极大地表现出音乐这门艺术所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民族乐器与现代乐器的联合演奏,能够引起听众丰富的想象、产生强烈的内心共鸣,从而将乐曲自身携带的丰富情感传递给听众。
民族乐器所独有的种种优点和特性,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不但显著提升了现代音乐的魅力元素,而且极大地拓展了现代音乐的渲染力、张力和共鸣力。同时,将民族乐器投入现代音乐创作,也使得古老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了新生,在现代曲调的安排下,重新彰显出文化内涵与文化底蕴,将其精神层次从“以乐寄情”提升到了“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推动现代音乐创作更上一层楼。
以《琵琶行》为例,这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长篇叙事诗,也经过现代音乐创作被改编为歌曲。歌曲中大量运用了包括琵琶在内的传统民族乐器进行伴奏,将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述的丰富情感内涵,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实践表明,该歌曲收到了极佳的文化宣传效果,不但在短时间内成为听众耳熟能详的风靡曲目,而且对弘扬古代诗歌和民族音乐等传统文化,也有十分显著的正面推动作用。
1.3 技巧元素的应用
创作技巧是现代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内容。相较于传统音乐的韵律悠长、内涵丰富,现代音乐更多情况下,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变化而进行创作的,其具有节奏鲜明、层次分明、旋律清晰、易于短时间内熟识等特点,不易为创作人所掌握,故而一定程度上创作技巧对于现代优秀音乐而言十分重要。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普遍具有悠久和不间断的历史。经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传承,其至现代,已达到纯熟程度和专业程度均较高的状态。对于现代音乐创作而言,吸收传统音乐元素,有助于显著提升现代音乐的表达效果,丰富现代音乐内涵。这可视作较为有效的创作技巧。
传统音乐,其传承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也是现代音乐所最需要的内涵组成部分。悠久历史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可以赋予现代音乐以浪漫主义色彩、爱国主义精神、深刻哲理思想等文化精华。这不但能够唤醒民族文化意识、激发传统文化热情、使其在听众之间产生广泛共鸣,而且可以为现代音乐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以当代广泛流行的古风歌曲为例,古风歌曲并不是古代歌舞曲目,而是现代音乐创作者在借鉴和运用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通过现代音乐创作模式,创作出的富含传统文化内涵的音乐。当代古风歌曲,深受年轻听众的喜爱。在年轻听众范围内,其具有极高人气和极广的传唱范围。青年一代,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青年人对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喜爱,意味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后继有人。现代音乐,通过使自身与民族音乐要素有机融合,巧妙地抓住了年轻听众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通过借助民族音乐承载的文化感染力,极大地增强了作品文化张力,最终促成音乐领域的“国潮热”。由此可见,现代音乐创作中的民族音乐技巧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现代音乐创作者如能将其加以正确运用,就可以在充分满足文化创新需求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
2 现代音乐创作中乐曲与戏曲元素的应用
2.1 乐曲元素的应用
就乐曲元素而言,存在一种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语言特征较为简便的运用方法,即通过对传统民歌或民谣的翻唱,并将现代音乐元素有机融入其中,实现对民族音乐的现代化翻新,创造出富含民族音乐特色的现代音乐曲目。这一方法,要求现代音乐创作者充分了解民族音乐。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形式和文化载体繁多,即使是民族音乐,也因不同地域的宗教、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等存在显著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作为现代音乐创作者,不应拘泥于一种传统音乐表现形式,而应博采众长、多方探求,吸收各方文化精髓,以充分满足创作需求。
以若干对民族传统音乐再编排和演唱的歌曲为例。歌曲《欲水》的编曲,是创作人员在对原本传统曲目演绎的改编、创作和搜集过程中,获得的丰富灵感而最终创作完成,并最终通过演唱者丰富的歌唱技巧与纯净流畅的音色,使其得到了更加清晰明快的表现。歌曲中蕴含着的独特艺术风格、丰富的感染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极大地展现了现代音乐创作应用民族音乐语言特征后,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魅力。歌曲《绣金匾》,同样是将民族音乐语言特征与传统曲风音色充分融合的典范之作。该乐曲实现了民族音乐语言特征,在现代音乐创作和演绎中的完美应用。该乐曲既利用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赋予了现代音乐深刻内涵,又能够在充分满足现代音乐文化需求与追求的同时,实现对传统音乐的创新传承发展。
2.2 戏曲元素的应用
戏曲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音乐的主要承载者之一,戏曲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是中国所独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戏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部分民族音乐,即通过戏曲形式进行演绎和传承。由于中国民族众多、不同地域文化差异十分明显,因而不同地区的音乐语言特征相对独立性较大,这一客观现实的最显著表现,即为各地戏曲样式的较大差异和较丰富种类。就现实状况而言,中国各类戏曲、音乐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依托历史和风土人情等的丰富题材,具有表现手法多样、结构形式精练、艺术技巧娴熟等十分显著的优点。现代音乐,因其听众范围广泛的特点,其艺术形式需充分贴合大众审美标准,实践性较强,传统戏曲自身所蕴含着的上述优点,极为适合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加以运用。
以若干对戏曲音乐的再编排和演唱为例。一度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怨苍天变了心》,通过借助歌唱家独到的演唱功底,将京剧戏曲唱腔与现代流行音乐唱法充分结合,借助现代音乐的表现形式,将国粹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充分展现了出来,体现出了现代音乐元素的丰富多彩和民族音乐文化的包容性。为庆祝建党百年而创作演唱的现代歌曲《万疆》,即蕴含着明显而又丰富的民族特色音乐与戏曲元素。现代音乐创作者,在使戏曲元素作为民族文化和民族内涵表现载体的同时,也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融入其中,通过气势恢宏的乐曲演奏和歌唱家演唱,激发起听众内心极大的情感波澜,使听众在不知不觉中为歌曲所传递的情感而深深感染。除此之外,作为民族音乐语言特征之一的戏曲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仍有其他多种运用实例。同时,这些戏曲元素的运用也诞生了许多传唱不息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均通过借助戏曲独有唱腔,提升现代音乐感染能力。在丰富现代音乐精神内涵的同时,这些作品为听众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
2.3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
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成员,中国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条件、地理环境、民族语言和文化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在漫长历史中,形成了各具本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些少数民族音乐,在节奏、节拍、词曲和唱腔等音乐元素方面,均具有极其鲜明的本民族特色。这些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音乐,作为具有极强文化兼容性的艺术形式,对于少数民族音乐语言特征的吸纳,有利于推动其自身的发展。少数民族声乐,通过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已经发展出较为新颖和多样化的表现风格。同时,现代音乐也借助少数民族特色音乐文化,实现了对祖国各地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的生动描绘,传递出美好和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形象和丰富情感,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情感表达的多样性,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特征,而少数民族音乐所具备的真挚情感、优美唱腔等,能够将丰富的情感有效具象化,最大限度发挥其“声情并茂”这一显著优势。
现阶段,现代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语言特征相融合,主要体现在“情声相和”和“以声传情”两大层面。其中,“情声相和”,通过演唱者准确把握艺术表现方式和内在情感来实现。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大多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够较为容易地引起现代听众的共鸣。这就要求演唱者,不但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和优秀的音色,而且应基于现代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民族特色融入其中,从而最大限度表达出真情实感。“以声传情”,基于语音传递情感的这一基本功能,要求演唱者借助自身对声调和音量等的把握,更好地将音乐作品旋律中的丰富底蕴,传递给听众。演唱者通过融合现代音乐、结合民族音乐各自的声音特色,显著提升自身音乐的表现能力,歌曲中的意境也可借助这一丰富的表现力,得到更好诠释和表达。
3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最广泛流行的艺术形式,现代音乐始终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民族音乐,作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通过将民族音乐的语言特征,充分运用在现代音乐创作当中,从多角度、多层面,探求现代音乐发展趋势,充分借助传统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独特艺术表现能力,能够推动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实现可持续化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