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也拥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使人们了解音乐艺术的演变与发展,从而提高社会文化建设水平。在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当中,民族弹拨乐器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古代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受到了不少民众的喜爱。民族弹拨乐器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极具特色,种类也较为繁多,琴、瑟、筑、筝、箜篌、阮、三弦以及扬琴等都是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的总称,虽然与敲击乐器和吹管乐器相比,民族弹拨乐器的出现要晚得多,但在周代也已经被使用了。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民族弹拨乐器也实现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弹拨乐器世界,其形制的不同也造成了演奏艺术的差异,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更为多样的演奏效果和艺术魅力。现如今,社会进步使得人们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国家和政府部门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期能够实现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而作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瑰宝,民族弹拨乐器的保护与传承也非常关键,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也极具包容性,将现代元素融入到其中,能促进民族弹拨乐器的长远发展。本文围绕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艺术和音乐个性展开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促进民族弹拨乐器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水平。
1 民族弹拨乐器的形成
作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不仅包含了中原音乐和西域音乐,在近代以来的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外国的音乐文化也逐渐融入其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当中,民族弹拨乐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民族弹拨乐器,可以加深对传统民族音乐的认识,提升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水平。在演奏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乐曲想要描绘的画面和传达的思想感情。在现阶段的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民族弹拨乐器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现如今,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法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观众在欣赏民族弹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切实地感受到传统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1]。
民族弹拨乐器最早在周代出现,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不少民间艺人对民族弹拨乐器进行了创新和改造,实现民族弹拨乐器音乐演奏形式的丰富多元化,民族弹拨乐器的种类变多,演奏效果更加出色出彩,受到了更多民众的喜爱和欢迎。
/WlIUIC43i+sID+tUk1jKA==琵琶是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弹拨乐器,在民族弹拨乐器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文字记载,到了唐代,琵琶更是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民族乐器。在唐诗中处处可见琵琶的身影,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的音域十分宽广,乐音清脆响亮,在演奏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乐曲想要描绘的画面和传达的思想感情,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民族弹拨乐器实现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形式越来越多,成为传统民族音乐的代表性符号。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弹拨乐器的保护和传承越发受到重视,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艺术
由于民族弹拨乐器的形制非常丰富,受到时代背景、地区特色以及民族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艺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观众可以在观赏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民族弹拨乐器的独特性和艺术魅力,感受其背后蕴含的思想文化和感情。
2.1 演奏指法的运动部位和发音
就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效果而言,乐器的形式会影响演奏呈现的艺术效果。同样的,演奏指法的变化也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体验,可以烘托艺术氛围,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演奏者想要传达的感情。在弹奏民族弹拨乐器时,弹弦动作的综合性较强,往往需要演奏者调动多个身体部位和关节来实现,而且由于不同身体部位的肌肉力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演奏者往往需要对弹弦的力度进行精准有效的控制,确保演奏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工作幅度以及运动方式等的科学组合,从而呈现出独特的音色效果。观众也能够通过音色的变化来感受艺术的魅力[2]。
在利用锁法弹奏古琴、借助小遥法演奏筝时,为了保证弹奏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演奏人员应当确保自己的手臂处于放松的状态,使手指能够在关节的带动下灵活地拨动琴弦;而在应用轮指法演奏筝、应用弹挑法弹奏琵琶以及借助搓法来弹奏筝时,要想呈现出更好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需要有效借助手腕、手指的力量,并确保手腕转动的自然与流畅,以呈现出灵动与自然的艺术效果,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乐曲的美妙和绵长;演奏古琴时的滚拂和演奏琵琶时的划,要求演奏者在大臂的带动下将力量自然传导到小臂上,随之利用小臂来带动手腕和手指,从而更好地通过弹奏指法等来呈现出多样的发音效果,实现民族弹拨乐器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提升。
2.2 弹奏力度的运用及控制
在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弹奏力度的运用和控制也会给演奏效果带来影响。为了呈现出理想的演奏效果,演奏者需要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对肌肉的张弛状态进行合理控制,通过加强对肌肉力量的管控,提高民族弹拨乐器的发音质量。如果演奏者在弹奏民族弹拨乐器时出现了演奏指法不正确、心理过于紧张等情况,肌肉力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法实现肌肉运用的顺畅与合理,会使民族弹拨乐器的弹奏效果显得不自然,发音效果出现僵硬、干涩的问题。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不仅要保证演奏指法、运动部位以及发音的准确,更要保证肌肉的张弛有度,并做好动作的协调交替。
2.3 触弦
在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过程中,触弦是重要的基本技能,触弦方式的合理选择和正确应用能够确保乐曲音色的良好呈现,从而强化乐器的表现效果和表演的艺术效果,使观众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乐曲的艺术魅力,并加深对乐曲背后感情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在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中,触弦也非常复杂,演奏者要想保证正确应用该项演奏技艺,不仅需要确保触弦位置的准确,还要对拨子与弦间的角度以及入弦的深度等进行把控。一般来说,如果拨子与弦呈现垂直,那么民族弹拨乐器触弦的声音会更加清晰和浑厚,不适合应用于基调悲伤、低沉的乐曲的演奏,而当拨子与弦呈现一定的角度时,发音虽然并不十分浑厚,但是乐曲的音质更加丰富,可以强化表现的艺术效果。此外,演奏者在弹奏民族弹拨乐器时,还需要对触弦的时间以及面积等进行有效把控,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为观众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3]。
2.4 不同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艺术
从演奏的原理上看,民族弹拨乐器演奏的原理大体相同,但是由于民族弹拨乐器的形制较多,民族弹拨乐器的材质、演奏习惯等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就导致不同的民族弹拨乐器各自有着独特的演奏艺术要求。演奏人员应当在演奏的过程中进行科学选择,并根据民族弹拨乐器的形制应用相对应的演奏艺术。而如果演奏人员不能够根据民族弹拨乐器的形制进行演奏艺术的变化,就很难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民族弹拨乐器的发音也可能会出现嘈杂凌乱的情况。因此,在具体的民族弹拨乐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确保自身对各类乐器的发音的原理都了如指掌,了解相应乐器的音质,灵活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从而为观众带来良好的体验。
3 民族弹拨乐器的音乐个性
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演奏者能够借助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进行乐曲的演奏,使观众感受到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民族弹拨乐器作为民族乐器体系当中十分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带有地域特色的审美取向以及音乐文化底蕴形成了民族弹拨乐器的音乐个性。很多的演奏者在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也实现了对民族弹拨乐器的改进,丰富了乐器的演奏音色,使越来越多的民众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了他们对艺术的认识,既有利于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能够实现社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传统文化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新的时代元素,实现了自身进一步的发展。
3.1 民族弹拨乐器的音色个性
从音色上来看,民族弹拨乐器音色个性较强。在弹奏民族弹拨乐器时,演奏人员通常需要借助专门的硬质工具的辅助,保证发音活动的顺利进行,丰富乐器的音色和声音,增强乐曲的节奏感,起到强化乐曲情感表达的作用,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弹拨乐器的个性化音色,了解乐曲背后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演奏者在触碰时,音头的清脆感非常明显,可以为整曲乐曲的演奏奠定基础,实现音乐节奏的有效提升。
民族弹拨乐器以弦乐为主,演奏者可以在演奏的过程中应用多种多样的演奏技法来呈现出不同的声音效果,实现音质色彩的丰富。因此,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民族弹拨乐器很多时候都发挥着和声的作用,呈现出双音或多音,可以进一步增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升演奏效果,给观众带来良好的体验。
此外,民族弹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往往十分注重其个性化表达,演奏者也因此往往灵感乍现,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进行乐曲的创新,根据自身对乐曲的理解,自由创作,演奏出个性化的音乐效果,这样的演奏能够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让他们感受到民族弹拨乐器更为特殊的音色。观众的反馈有助于促进民族弹拨乐器创新发展[4]。
3.2 弹拨乐器组的旋律陈述方式
在音乐的表现过程中,旋律非常重要。它作为音乐的灵魂,影响着演奏最终呈现的效果。优美的旋律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强化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实现音乐艺术价值的有效提升。在器乐的合奏过程中,多种乐器的混合能够丰富音色,给主音色做好配合。民族弹拨乐器类型的丰富,也使得各类民族弹拨乐器在合奏时,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和音色的长处,并弥补相应民族弹拨乐器存在的不足,为观众营造优良的音乐氛围,在丰富音响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旋律的完美表达。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合奏时,演奏者需要确保自身能够加深对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了解,并对二者进行调控,确保配合良好,呈现出更加优美的音色。
4 总结
综上所述,民族弹拨乐器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传统乐曲文化的美妙之处,使民众能够加深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在民族弹拨乐器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一代一代演奏者逐步积累演奏经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了呈现出更好的舞台表现效果,演奏者应当加强对演奏指法、力度的控制,并保证触弦的合理性,且根据不同民族弹拨乐器的音乐个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来陈述旋律,结合现代艺术元素,丰富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效果,促进其现代化发展。
引用
[1] 徐佳.民族弹拨乐器演奏艺术与音乐个性分析[J].当代音乐,2022(12):89-91.
[2] 崔华琳.浅谈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艺术及音乐个性[J].戏剧之家,2022(1):89-90.
[3] 杨圣娟.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艺术及音色个性分析[J].北方音乐,2018(19):26+55.
[4] 王云飞.民族管弦乐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基于弹拨乐组的分析与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1(2): 126-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