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粗粮,这样吃才健康

2024-08-08 00:00:00李品娣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6期
关键词:胚芽苦荞粗粮

如今,“五谷”一词泛指各种可当主食使用的食粮,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谷类,大豆、红豆等豆类,薯类及其他杂粮。稻米、小麦经加工后成为现代人最主要的主食,即大米与面粉,也被称作“细粮”;与之对应,“五谷”中剩下的谷物、豆类和薯类则被称为“粗粮”。

近年来,粗粮饮食风靡,许多商家夸张地宣传粗粮的价值,恨不得让消费者三餐不离“五谷杂粮”。粗粮种类繁多,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可有些人在“多吃粗粮”后,身体却没变好,还给自己的健康徒增了不少烦恼。“吃粗粮”是一门学问,只有吃对了品种,用对了方法,才能让它们的营养价值加倍。本文就为大家介绍3种控糖效果很好的粗粮,应该如何科学食用。

小米

提起小米,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小米就是粟米,由粟的种子去壳后制成,因颗粒小,而得名“小米”。《本草纲目》中记载,粟米,即小米。气味咸,微寒,无毒。小米能益脾胃,养肾气,除烦热,利小便,中医常将小米用于治疗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或脾虚腹泻;烦热消渴,口干;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

小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食品,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脂肪和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它所含有的B族维生素比大米更高,因此,既清香又美味的小米粥已成为许多家庭的“餐桌必备”。但是,小米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它的赖氨酸含量很低,影响了小米在“粗粮界”的营养排名。赖氨酸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缓解焦虑情绪等方面,也能够促进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其作用在营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一种既便宜又富含赖氨酸的“黄金搭档”,可以改变小米“偏科”的状况,它就是黄豆。黄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属于“五谷”,它含有人体易吸收的赖氨酸,能够完美弥补小米的不足。小米和黄豆搭配食用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家常可以煮粥,也可以炖猪蹄或与山药一起烹制。

有些老年人是粗粮的“虔诚信徒”,他们认为小米不仅养胃,还可以控血糖,每天坚持熬小米粥喝,一定对身体有好处,却因此出现了胃里反酸烧心的情况。其实,“小米养胃”的说法因人而异。消化功能不强的人群,若是喝粥时不经过咀嚼,可能会引起胃食管反流。高血糖人群在喝完粥后,血糖会由于粥中的“糊精”而快速升高,但也会很快下降,可这种“过山车式”的血糖升降,对老年人来说也不友善。若想通过吃小米帮助控血糖,应做到以下3点:①小米虽是粗粮,但摄入的总量不宜过多;②胃肠道若能耐受,主食可选择二米饭(大米+小米);③糖尿病患者不可以用粥代替所有米饭,易引起营养不良,让血糖更加控制不稳。

玉米

玉米是我国的高产粮食作物,它的营养含量丰富,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E、脂肪、少量矿物质和粗蛋白质。玉米在营养学上还有个“有趣”的特点,它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完美结合体。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能够维持血糖水平和胆固醇水平;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会溶解于液体,在人体中主要承担清除废物的作用,它能加快肠道蠕动,清除肠道内壁上的“垃圾”。

但很多人吃玉米的“姿势”不太正确,以为自己吃得很干净,实际上却错过了最有营养的胚芽部分。玉米胚芽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远高于玉米粒的其他部位。人们吃玉米时,总是随意啃一啃,常会把胚芽留在玉米棒上,这时可用汤匙将胚芽刮下,以免浪费营养。不过,玉米虽好,但也不可只吃玉米。若仅以玉米当主食,人体摄入的氨基酸成分并不完整,大家可将原来主食的食用量减少至一半,另一半用玉米替代。另外,玉米在食用前不宜过多地加工,最简单的水煮反而能够保留玉米所含的营养价值。

苦荞

苦荞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有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有人说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它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还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对心脑血管健康很有帮助。苦荞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通便排毒,缓解便秘。苦荞的“降血糖”并不是真的让血糖下降,而是让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幅度出现明显的下降,准确地说是“辅助调节血糖”,避免血糖过快过猛地升高。一部分中老年人对苦荞情有独钟,喝苦荞茶,吃苦荞面,甚至有人干嚼苦荞,看似养生,却引发了肠梗阻。这是因为大量摄入膳食纤维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肠蠕动变慢或吸收变差,引起肠梗阻。

大多数人提到苦荞,都会想到苦荞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饮用。脾胃虚弱的人喝苦荞茶,不仅无法吸收其中的营养,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不过有研究发现,苦荞经过炒制,可以让营养成分更容易释放,同时也可以增加人体胃肠道的耐受性,减少生吃或泡水喝带来的胃肠道不适。中老年人每日食用苦荞的总量最好控制在50克以内,消化系统不好的人不建议食用苦荞。

猜你喜欢
胚芽苦荞粗粮
粗粮的三种错误吃法
胚芽
青年文学家(2021年4期)2021-03-18 07:00:23
基于小麦胚芽的稳定化技术研究进展
小麦胚芽,天然的营养食品
粗粮不宜细加工
特别文摘(2018年9期)2018-11-10 13:45:32
苦荞花
青年歌声(2018年5期)2018-10-29 03:18:40
粗粮养生不养胃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
广东饲料(2016年3期)2016-12-01 03:43:12
粗粮代餐粉
华人时刊(2016年19期)2016-04-05 07:56:10
城门苦荞
林业与生态(2016年2期)2016-02-27 14: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