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游戏表征行为的支持策略探究

2024-08-08 00:00:00严文清
教育界·A 2024年18期

【摘要】表征行为是幼儿与外部世界互动、表达自我认知的重要方式。在自主游戏中,幼儿的表征行为不仅反映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还体现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沟通能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广大幼儿教师越来越认识到支持幼儿表征行为的重要性。研究发现,通过精心设计的游戏环境和有策略的教师介入,可以显著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表征能力。文章聚焦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征行为,探究如何优化游戏环境及教师行为,以支持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自主游戏;表征行为;支持策略

作者简介:严文清(1971—),女,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实验幼儿园。

在学前教育领域,表征行为是指幼儿通过使用物品、动作和语言等象征性手段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行为。自主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还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了解幼儿的表征行为是教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表征机会,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征行为,发现幼儿的兴趣点,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教育支持。

一、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征行为的特点

(一)多样性与创造性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幼儿的自主表征行为呈现多样性与创造性。幼儿的表征方式各异,有的通过绘画展现色彩斑斓的世界,有的通过故事讲述奇幻的梦境,还有的通过舞蹈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出幼儿的个体差异,还体现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情境性与互动性

幼儿的自主表征行为往往与特定的情境紧密相连,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会触发幼儿不同的表征方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幼儿会通过奔跑、跳跃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兴奋和喜悦;在安静的阅读区,幼儿会用图画或文字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此外,幼儿的表征行为还具有强烈的互动性,他们会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观察、模仿,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征方式。这种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机会[2]。

二、影响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征行为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幼儿的生理发展是其表征行为的基础。随着身体机能的不断发展成熟,幼儿的协调能力、感知能力和肌肉力量逐渐增强,为表征行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幼儿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需要精细动作和感知能力的表征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应当关注幼儿的生理发展情况,为幼儿提供契合生理特点的表征工具和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

发展。

(二)认知因素

幼儿的认知发展对其表征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丰富,思维能力逐渐提高。这促使幼儿的表征行为从简单模仿向更复杂、更具创新性的方向发展。幼儿能够使用更丰富的符号、语言和图像来表征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映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表征任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自主游戏表征行为的支持策略

(一)坚持以幼儿为中心

强调个性化、创造性思维及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于发展幼儿的表征能力至关重要[3]。

教师在设计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以教师和教学任务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多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实际需求,设计能够满足幼儿实际需求的自主游戏。以幼儿为中心的自主游戏,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深化幼儿的游戏体验,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首先,教师可设计以“探究”为主题的幼儿自主游戏,鼓励幼儿通过探索、提问和实践来学习。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使用多种表征方式,如绘画、建构等来表达发现和想法。

其次,教师可设计以“角色扮演”为主题的幼儿自主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理解和表达故事内容,有助于提高语言表征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4]。

再次,教师可设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的幼

儿自主游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通过展示、分享、评价

环节,幼儿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切实提高表征能力。

最后,教师在设计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需要突出幼儿的自主性,确保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主选择如何参与游戏。此外,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合理引导幼儿进行表征,确保幼儿的表征能力得以提高。

(二)创设支持性环境

创设支持性环境对于促进幼儿的自主表征至关重要。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有序、纪律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参与自主游戏,从而自然地进行

表征。

教师可设置专门的表征区域,如艺术角、阅读角等,为幼儿提供专门的表征空间。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共同制订自主游戏的规则,以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通过创设支持性环境,幼儿不仅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还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表征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专门的创意角,在创意角里摆放各种游戏材料,如彩笔、纸张、剪刀、胶水等,供幼儿随时取用。基于此,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以“创意创作”为主题的自主游戏活动,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后续,笔者定期更换创意角的游戏材料,以保持环境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这样的环境创设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自主表征的需求,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一步促进幼儿的自主表征。

(三)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表征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应包括传统的画笔、纸张、剪刀等,还应包括数字媒体资源、自然材料等多元化材料[5]。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助于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的机会,促使他们尝试不同的表征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摄影、表演等,从而满足他们多样的表征需求。

例如,在以“春天的色彩”为主题的自主游戏中,除了传统的画笔和纸张,笔者还为幼儿准备各种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小石头等,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创作。这些材料不仅容易获取,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有的幼儿用画笔和纸张,画出了春天的花朵和树木;有的幼儿用树叶和花瓣,拼贴出一幅春天的风景画;还有的幼儿用小石头在画纸上印出了春天的足迹。

可见,笔者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不仅能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体验到不同材料带来的创作乐趣,还能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

(四)加强引导和反馈

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观察、分析、引导和反馈对于支持幼儿的表征行为至关重要。通过深入观察、分析及有效的引导和反馈,教师不仅能够支持幼儿的表征行为,还能够促进幼儿整体认知能力的提高[6]。

教师应该在深入观察和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建议等方式引导幼儿,促进幼儿进行思考和探索。

以“四季更替”为主题的幼儿自主游戏为例。笔者观察到小明一直在尝试用积木搭建一个春天的场景,但他似乎对如何表现春天的特点感到无从下手。笔者走近小明,轻声问道:“小明,你想在春天的场景里看到什么呢?”小明回答:“我想看到花和蝴蝶。”笔者随即引导他:“你可以试试用这些粉色的积木块来代表花朵,用纸片折叠成蝴蝶的形状放在花朵旁边。”小明按照笔者的建议进行调整,很快,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场景就搭建好了。笔者及时给予小明肯定和鼓励,并邀请其他幼儿来欣赏小明的作品。这不仅增强了小明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幼儿的表征热情。

在观察和分析幼儿表征行为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及时向幼儿提供反馈,肯定他们的表征成果,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7]。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表征行为,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表征的欲望。此外,及时的反馈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数数”为主题的幼儿自主游戏为例。小红在游戏中表现出色,不仅速度快且准确,还主动帮助同伴解决问题。游戏结束后,笔者立即走到小红身边,给予她积极的反馈:“小红,你真棒!数得又快又准,还乐于助人。老师为你感到骄傲!”小红听后,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一及时的正面反馈不仅增强了小红的自信,还激发了她对数学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小红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同伴分享她的经验。

(五)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环境和父母参与对幼儿的行为具有重要影

响[8]。因此,家校合作是提高幼儿表征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教师可设计一些简单的亲子作业或日常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故事阅读、故事创作、艺术创作等,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

其次,教师可建设线上资源库,向家长提供有关幼儿发展、游戏和学习方面的资源。教师还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家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材料和建议,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支持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

最后,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家园联系本、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定期与家长保持沟通,并向家长分享幼儿在幼儿园的自主游戏情况和幼儿的表征行为;另一方面可定期安排家访,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自主游戏方式和表征情况,帮助家长优化家庭环境以支持幼儿的表征行为。

通过上述家校合作策略,教师可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支持和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提高。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自主游戏是促进幼儿表征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给予幼儿自主游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通过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加强引导和反馈、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有效支持幼儿在参与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发展表征能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深入探索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和功能,为幼儿的表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幼萍.捕捉平凡微光:幼儿表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探索与实践[J].早期教育,2022(18):12-14.

[2]吕明华.支持幼儿在活动区游戏中进行多样化表征的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20(6):52-54.

[3]严英.可视化表征:看得见幼儿与资源的深度对话:以大班主题活动“虞美人的故事”为例[J].早期教育,2021(39):18-20.

[4]李燕,苏芮,阎玉琪.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绘画表征的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2020(18):9-10.

[5]林泳海,周葱葱.3.5~6.5岁儿童式样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3(1):33-36,41.

[6]卜炜.谈大班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21,18(5):286.

[7]严秀英.多元表征学习模型对幼儿双语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9):90-91.

[8]刘阳.促进幼儿多元表征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23(4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