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教育领域,自主游戏被广泛认为是支持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方式。特别是在培养幼儿的多元表征能力方面,自主游戏能够促使幼儿利用多种形式理解和表达相同概念,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形成、社交技能以及创造力等方面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文章以“稻草游戏”为例,探讨如何结合幼儿的兴趣和日常生活经验,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游戏;多元表征;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于艳青(1993—),女,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横泾实验幼儿园。
幼儿自主游戏是指幼儿在较少的成人干预下,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和伙伴的游戏形式。多元表征指的是幼儿利用语言、图像、符号和动作等符号系统来理解和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方式。在教育领域,专家强调利用多元表征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自主游戏中的多元表征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和拓展新知识,从而建立更为复杂和灵活的思维模式[1]。
一、幼儿多元表征的表现
(一)语言表征
语言表征不仅包括直接语言交流,还包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结构、选择的词汇以及展示的叙述能力。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通过语言表征分享想法、表达情感和解决冲突。这种交流过程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增加其词汇量,完善其语法结构,提高其叙述能力。幼儿在与伙伴的互动中,可通过语言交换信息,表达个人意图。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能够使用更加丰富的词汇、更复杂的句子结构以及更高级的叙述技巧,展示个人对世界的理解。
(二)动作表征
动作表征是指使用动作和身体语言来理解、表达和交流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感受的表征方式。动作表征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在游戏和活动中展示的各种动作,对具体情境的模仿、角色扮演和创造性表达。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幼儿可通过各种动作与伙伴互动,共同探索游戏场景,创造游戏角色。幼儿可以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对角色情感和状态的理解,如欢笑、悲伤、愤怒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动作与其他幼儿进行协作和互动,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三)绘画表征
绘画表征是指利用图画等视觉媒介来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表征方式。这种表征方式是一种艺术表现,也是幼儿认知和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在绘画表征中,幼儿可通过手部动作和视觉感知,将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图像,从而展现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幼儿具有截然不同的绘画特点,如线条的粗细、颜色的选择、形象的表现等不同。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会通过观察、模仿和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逐渐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四)建构表征
建构表征是指通过构建、组合或操纵的方式,利用物体、材料或情境来表达对世界的认知、情感和经验的表征方式。幼儿可通过实际操作和创造性活动,将想法和概念转化为实体或具体经验。幼儿可以通过构建物体和情境,展现对空间、形状、大小等概念的理解,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构建自己设想中的角色和情境,展现对社会角色和关系的理解,也可以利用积木、拼图等玩具,构建场景或制作物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2]。
(五)符号表征
符号表征是指使用符号系统来理解和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感受的表征方式。幼儿会使用各种符号,如图像、标志、数字和文字等,代表特定概念、对象或事件,并在交流中使用这些符号进行信息的传递。符号包括语言符号、数学符号、图像符号等,如文字、数字、图画、手势等。幼儿在使用这些符号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解释和运用。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语言符号进行口头交流,使用文字和数字进行书面表达,利用图形和图画进行视觉表达,使用手势和动作进行肢体表达。
二、实现多元表征的策略
(一)鼓励语言和社交互动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语言交流和社交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理解和吸收他人的观点,从而丰富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师需要创造开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如故事书、图片和生活实物等,组织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小组讨论等,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鼓励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解决冲突和问题。此外,教师应当以游戏目标为导向,鼓励幼儿通过语言交流和社交互动来达成游戏目标,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社交技能及认知和情感发展,实现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3]。
例如,在“稻草游戏”中,幼儿需要合作使用稻草建造一个可以容纳动物玩具的小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如何使小屋结构稳定、空间足够容纳动物玩具等问题。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材料,如关于建筑的简单图纸、图片和生活实物等。为了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考。在计划和设计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你们想让哪些动物住在小屋里呢”“小屋需要多大才能让所有动物都有地方住”“需要用多少稻草来建造小屋”等问题。在建造阶段,教师可以提出“稻草应该怎么摆放才能让小屋站得稳稳的”“如果风来了,我们怎样保持小屋不被吹倒”“小屋的门应该建在哪里”“门要多大”等问题。在问题解决阶段,教师可以提出“小屋好像有点晃,应该怎么办才好”“小屋不够大,还有动物没地方住,应该怎么改进”“可以用剩下的稻草做什么呢”等问题。在反思和分享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你们最喜欢小屋的哪个部分”“在建造小屋时,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如果再建一次小屋,你们会做些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呢”等问题。在“稻草游戏”中,幼儿能够通过合作和交流解决问题,发展多元表征能力。
(二)组织观察与模仿活动
在观察与模仿活动中,幼儿能够学习新的概念、技能和行为模式,加深对周围世界的理解。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倾向和兴趣点,记录和分析幼儿的日常行为,从中挑选合适的模仿主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共同完成任务等方式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注意成人或同伴的特定行为、情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意图和情感,帮助幼儿学习更为复杂和多维的表征。
以“稻草游戏”为例。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稻草在自然界中的功能,比如稻草可以作为鸟巢的材料,或者在农业中用于覆盖地面以保持土壤湿度。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现场示例,引导幼儿观察稻草的自然用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如让幼儿尝试使用稻草和其他自然材料来搭建鸟巢,鼓励幼儿观察鸟巢的结构特点,并引导其思考如何利用稻草模仿这些结构,以满足鸟类的需求。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农民,使用稻草来覆盖作物,模仿农业种植,让幼儿学习稻草在农业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和土壤保护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创造性表达来深入理解稻草的多种用途和价值,有助于加深幼儿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解,促进其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
(三)符号和抽象思维训练
符号和抽象思维训练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引导幼儿认识和使用各种符号,提升幼儿的认知,促进其在语言、数学和科学等领域的学习。教师在开展训练时,可以让幼儿通过操作具体物品来理解符号的含义,并掌握这些符号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使用符号,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符号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学前阶段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发展多元表征能力。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稻草来代表数字,通过计算稻草的数量来介绍基本的数学概念。在这个游戏中,每根稻草代表一个单位,幼儿通过将稻草分成不同的组来学习数数、加法和减法等基本数学运算。这种将具体物品(稻草)与抽象概念(数字、数量)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符号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稻草故事”活动,让幼儿使用稻草构建不同的场景或物体,并创编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这些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通过操作具体物品来理解和使用各种符号,从而在多个领域实现认知发展,帮助幼儿在学前阶段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
(四)开展多主体合作活动
多主体合作包括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之间的合作,旨在通过共同的游戏和学习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认知、社交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多主体合作活动的核心在于利用互动促进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教师在组织多主体合作活动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水平,以及家长的参与度,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形式,为幼儿提供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表
征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社交、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以稻草为主题的创意工艺活动,邀请幼儿和家长参与。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稻草的不同用途,展示稻草在艺术创作、日常生活及农业中的应用,为幼儿提供知识背景,为后续幼儿的多元表征打下基础。随后,教师可以设计“稻草小动物园”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利用稻草和其他自然材料(如泥土、石头、叶子等)共同创造一个“稻草小动物园”。小动物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也可以是幼儿想象中的生物。小组成员需要一起讨论决定动物园要包含哪些动物以及如何使用稻草来制作每种动物。教师还可以设计“稻草家庭故事会”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利用稻草来创作家庭故事书,每页展示用稻草创作的场景或角色,配合简短的故事文本。家长需要帮助幼儿规划故事情节,幼儿负责用稻草创作故事中的主要场景和角色。在完成创作后,家长和幼儿需要一起朗读他们的故事。
(五)开展创造性表达活动
创造性表达活动能够促使幼儿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工具,让其利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和语言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个幼儿在创造性表达方面的独特性和潜能,鼓励幼儿探索并发现最能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形式。在组织创造性表达活动时,教师应避免过多地指导或限制幼儿的创作,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培养幼儿的多元表征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稻草开展创造性表达活动,促进幼儿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提供稻草、颜料、胶水、织物等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表达,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理解来创造作品。幼儿可以制作稻草拼贴画、稻草人、稻草编织品,也可以结合稻草和其他材料创作作品。教师可以组织“稻草创意展示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想法和过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音乐和戏剧活动,让幼儿以稻草制作的物品为道具,创作小故事或表演舞蹈。这样能够使幼儿从不同角度探索稻草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力,进一步提升其多元表征能力[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以“稻草游戏”为例,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行多元表征,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幼儿的多元表征能力,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构建促进幼儿多元表征能力发展的课程框架,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支持幼儿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帮助幼儿在早期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亦璐.幼儿自主游戏的多元表征分析研究[J].考试周刊,2024(5):146-150.
[2]罗美凤.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多元表征的路径探析[J].好家长,2024(2):72-73.
[3]耿玲玲.幼儿多元表征的实施路径[J].儿童与健康,2023(12):54-55.
[4]周骏.基于多元表征的幼儿数学游戏设计研究[J].智力,2023(26):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