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单元大项目,创新学习任务群

2024-08-08 00:00:00赵明珠
教育界·A 2024年18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痛点的存在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全面理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反思。伴随着学习任务群概念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逐渐得到优化。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讲述基于单元大项目创新学习任务群的策略,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大项目;学习任务群

作者简介:赵明珠(1991—),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展现。教师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时,需要保证其内在逻辑和语文实践教学内容相契合。语文学习任务群则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学习任务群分为三个层面,共有六个。第一层的学习任务群是基础型的,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基础知识。第二层的学习任务群是发展型的,涉及阅读、交流及表达的方面。第三层的学习任务群是拓展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高效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序达成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相关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痛点

(一)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忽视人文特征彰显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分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未能彰显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特征。这使得一些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过于片面,仅注重语言技能的应用,而忽略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历史和情感等[1]。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为学生提供语文知识的文化内涵方面的引导。这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错误的认知,缺乏进行情感体验和提升审美情趣的机会,同时对学生深刻感受语言之美和语言的文化价值产生消极影响。

(二)重视语文教材知识点,忽视核心素养落实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关注语文教材知识点,而忽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这部分教师的教学通常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强调学生对字词句的掌握。这种做法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他们只是一味地获取和记忆知识,无法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意义。过度注重知识点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创造性表达等方面的语文能力,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2]。

(三)重视语文教学应试性,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过度关注教学的应试性,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以帮助学生应对考试为目的,只注重传授应试技巧和答题方法。教师可能会将课堂时间全部用于讲解考试题型,导致学生缺乏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语言的机会。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应对考试,却无法真正把握语言运用的精髓。并且,学生因为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的是针对特定的考试题型的训练,所以往往不具备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运用语言的能力,无法进行创造性表达。过度强调应试性的教学,也可能导致学生没有围绕文学作品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存在局限性,不能认识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表达的方式。这会影响他们的实践能力、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单元大项目与学习任务群的融合基础

单元大项目需要以某个单元为背景,将此单元对应的教材内容作为项目的一部分。实施学习任务群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单元大项目与学习任务群指向共同的目标,这为教师将两者进行融合打下了基础。

(一)指向素养提升的情境性

情境性表现在项目和学习任务对应着具体的情境,需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将单元大项目与学习任务群相结合,可以创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实现素养提升的目标。

(二)指向任务完成的实践性

实践性表现在项目和学习任务融于学习实践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将单元大项目与学习任务群相结合,可以设置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任务。这样的实践任务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单元学习。

(三)指向知识拓展的综合性

综合性表现在项目和学习任务涉及对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将单元大项目与学习任务群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学会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性的项目和学习任务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运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知识拓展的目标[3]。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单元大项目创新学习任务群的策略

(一)基于单元素养类项目设计匹配性任务群

对于单元素养类项目,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单元对应的核心素养目标。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还要注重其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培养。明确核心素养目标后,教师可以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学习任务群,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达到“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目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家乡之春”的诗歌创作项目。通过项目活动和匹配性任务,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文学创作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创作诗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提示,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让他们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通过设计与单元学习目标相匹配的项目和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教师在设计单元素养类项目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因为学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需求是不同的。教师要通过项目和学习任务,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基于单元技能类项目设计驱动型任务群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系列驱动型任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驱动型任务群,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这种任务群的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技能的掌握。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在第二单元编排了寓言故事。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需要掌握“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的目标对应的技能。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指向创意表达的主题为“我来讲讲九色鹿”的故事创作项目。在项目活动中,学生不但要将故事中的道理讲清楚,还要通过对九色鹿的壁画的观察,获得视觉体验,激发创作灵感,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创意,从而学会从壁画中获取信息,培养自己的想象力。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习得语言技能。与项目相关的驱动型任务要求学生理解单元中寓言故事的内容和道理,同时发挥创造力,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创作的寓言故事中。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设置分享和讨论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有机会讲述各自创作的故事,并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体会。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还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故事的含义[4]。教师通过上述单元技能类项目,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和理解寓言故事的能力,通过创意表达提升文学素养。同时,驱动型任务群的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故事创作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分享的平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基于单元探究类项目设计跨学科任务群

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系列能够促进学生探究和实践的项目和学习任务。单元探究类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进行项目和学习任务设计时,应该为学生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与传统文化有关。为了让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任务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来发现本单元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清明》等诗歌以及《赵州桥》等文章,让学生初步感受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为学生之后的深入探究提供素材,给学生带来启发。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入美术创作项目,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课文创作美术作品,通过艺术表达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如展现清明时节的景象或描绘壮丽的赵州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或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这样的创作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够帮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融入如音乐、舞蹈、戏剧等其0abf78855de090b480bce0120674f7143e747696e0efe8550706fdbc2bb5d9e9他艺术学科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如在教学课文《纸的发明》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演示造纸过程的表演活动。学生在实际参与表演活动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这需要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实际操作和表演,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造纸的方法,深刻体会古人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采用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基于单元探究类项目设计跨学科任务群,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语

在单元大项目视域下,学习任务群的创新设计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多元化的价值。小学语文教师不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项目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力,还能借助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让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与乐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相信,学习任务群将与单元大项目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基于单元大项目的学习任务群也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提供更多路径。

【参考文献】

[1]苏娇娇.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5):164-166.

[2]陈雪红.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4):122-125.

[3]李晓莉.小学语文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24(5):119-121.

[4]王妍君.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要素的重构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

(1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