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策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阅读学习,从而拓展阅读学习的广度与深度,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采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法开展阅读教学的多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赵学(1986—),男,甘肃省西和县蒿林乡九年制学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阅读主题,围绕阅读主题收集阅读材料并设计一系列阅读任务,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式群文阅读,让小学语文课堂因阅读而更加精彩,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一、开展主题阅读,强化人文教育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主线进行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不仅有总的阅读主题,每篇课文也有各自的主题思想。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单元和课文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彰显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一)紧扣单元主题,开展整合阅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一个人文主题,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围绕这个人文主题编排的。基于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单元人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大单元群文阅读,将单元课文和相关板块进行科学整合,引导学生运用读法迁移、比较阅读等方法对单元课文进行整体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中深化阅读感受,提升阅读效果[1]。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学习单元导语,明确该单元以说明文为主题,阅读要素和写作要求都指向了说明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其次,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围绕题目介绍了太阳哪些方面的特点,初步感受说明文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的特点。再次,教师可让学生细读课文,勾画出具体描写太阳的语句,了解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等,并结合课后习题分析各种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松鼠》一文,在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方法的基础上,将两篇课文进行比较,结合语文园地板块的内容,感受说明文的不同语言风格,再通过初试身手板块进行随文练笔,从而深化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
在紧扣单元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教师要整合阅读内容,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结合,引读与自读相结合,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文阅读与板块练习相结合,从而让主题统领下的阅读活动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
(二)依托课文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立的主题。教师可以依据课文主题精选课外类文,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群文阅读。这样,教师就能够以阅读主题为核心,以群文阅读为引领,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学以致用式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丰富阅读体验,拓宽阅读视野,深化对主题的感悟[2]。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落花生》的教学为例。该篇课文采用了借物喻理的手法,教师可将同类型的课内和课外文章整合起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教学开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初步感受课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细读“议花生”这部分内容,了解文中人物议花生的内容。阅读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和“我”议花生的内容中了解花生的特点,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同类课外文章《绿叶赋(节选)》和《巴根草(节选)》,在感悟文中道理的同时深入体会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在依据阅读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时,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写作方法、中心思想等要素选择同类型的文章,以课文阅读为主,以类文阅读为辅,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围绕教学要求,提升阅读效果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不仅有特定的人文主题,还指明了语文要素,即阅读要素和写作要求。前者既是阅读理解的要求,也是学习方法的提示;后者既是习作要求,也是课文学习要求。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语文要素开展主题阅读,提升阅读实效。
(一)围绕语文要素,提升读写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是单元学习的关键所在,教材围绕语文要素设计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学习板块。根据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语文要素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自主阅读、教师引读和交流阅读感受等多种方式,结合语文要素进行深入阅读与探索,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掌握阅读和写作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水平[3]。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学习单元导语,分析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其次,组织学生带着学习要求快速阅读课文,大致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传递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课文中哪些场景与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语文要素找出课文中对环境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悟写在课文空白处。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主题阅读活动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体会,初步掌握作者将情感融于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根据写作要求,实现读写结合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单元的阅读要素和写作要求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即都指向了写作方法。阅读要素是通过阅读课文来落实的,而写作要求要通过阅读学习和写作实践来落实。两者既紧密相关,又有所区别。在教学这类单元时,教师可以以写作要求为主题,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探寻写作方法,掌握写作技巧,体会文本表达的奥妙,然后再组织学生结合写作方法开展随文练笔,从而实现读写结合式阅读[4]。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鸟的天堂》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学习单元导语,了解单元阅读要素和写作要求—“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然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带着学习要求自由阅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课文中对鸟的天堂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学生品读完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对比鸟的天堂有鸟和“无鸟”时的情景变化,感受鸟的天堂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方法,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接着,教师可分发类文材料—陈忠实的《又见鹭鸶(节选)》和臧克家的《镜泊湖(节选)》,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这两篇文章,体会文章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最后,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描写,进行随文练习,实现读写结合式主题阅读。
三、多种主题拓展,拓宽阅读视野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文体等设置阅读主题,丰富阅读学习的层次性,让主题阅读更具趣味性。
(一)依据内容,丰富阅读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阅读主题,精选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课外类文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在以内容为主题选择类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选择与课文内容高度相似的类文;也可以选择同一时代、同一地域、同一作者的相关文章;还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以课外类文补充和丰富课堂阅读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5]。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勾画出文中所描写的春节习俗,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家过春节时的习俗。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北京的春节习俗以及人们的做法,进而明确课文主要按照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的顺序描写了北京的春节习俗。
接着,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课外类文,如斯妤的《除夕》、梁实秋的《过年》、冰心的《童年的春节》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在阅读课外类文的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比不同作者笔下的春节,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春节习俗的异同之处,并展开交流探讨。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受这些春节习俗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二)依据文体,感受文化特色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单元中的课文都是相同文体的文章。基于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文体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化对文体特色的了解。在组织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以单元中的课文为抓手,组织学生依据文体进行单元主题式阅读,再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同种文体的课外8jRdsuPROvBI/knSfkgQqw==类文开展拓展阅读教学。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学开始后,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学习单元导语,明确这是一个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的单元,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然后,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课文《猎人海力布》,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的两个故事:救小蛇得宝珠和救乡亲变石头,并通过引导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故事贴近生活和口语化的特点。
接着,教师可组织学生细读故事,了解来龙去脉,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创造性地复述劝乡亲赶快搬家这一情节,并鼓励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适时添加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从而促使学生理解民间故事的类型化特点—一个故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完成单元其他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提供类文资源,让学生自主阅读《孟姜女哭长城》《仓颉造字》《田螺姑娘》等民间故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的文体特色。
在组织学生开展以文体为主题的主题式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文体特色,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运用多种策略设计主题式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主题式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碧玉.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路径[J].天津教育,2023(27):120-122.
[2]邴新荣.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方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11):45-46.
[3]王春玉.浅析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96-98.
[4]梅刚.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3(34):91-93.
[5]韩彩霞.浅谈“主题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