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故事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在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文章简单介绍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求,论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故事课程资源的开发意义,探讨小学数学故事课程的资源开发原则与措施,以期为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故事
作者简介:王聪慧(1995—),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银河小学。
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文件中首次使用“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强调将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数学学科的实践要求。因此,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故事课程的资源开发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素质教育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要求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的素质,涵盖个性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开发应以思想品德资源为重点,全方位发掘有利于发展小学生个性品质、科学世界观的资源,弥补应试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提供充足支持。在开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以情境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技能。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跨学科整合,开展主题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数学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故事课程的资源开发意义
(一)促进学生科学数学学习观形成
数学故事是以故事为载体整合数学知识的形式,具有情节有趣、层次分明、线索简单的特点。教师将数学故事资源合理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中,可以直接展现主题,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主体作用[1]。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主动经历数学知识构建过程,逐渐形成科学的数学学习观。
(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故事与小学数学知识存在紧密的联系,适当地运用故事渗透数学思想,可以促使学生在理解与分析故事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同时,数学故事可以形象地展现抽象晦涩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概念,并有针对性地创新学习视角,在创新思考中完成数学思想的内化。
(三)助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数学故事源于数学家、数学史。数学家故事、数学史中不仅蕴含数学知识,而且暗藏着思想方法与良好的品德素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发数学故事课程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助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故事课程的资源开发原则
(一)诱导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必要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故事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前提[2]。因此,教师应贯彻诱导性原则,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配合语言、动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故事资源探究。
(二)开放性原则
素质教育是传统应试教育的颠覆,强调学生身体健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知识能力培养并重。基于此,教师应遵循开放性原则,探索数学故事灵活多变的展现形式,利用故事驱动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促使学生围绕数学故事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三)交互性原则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由传道解惑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与组织者[3]。在数学故事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交互性原则,加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与数学故事课程资源的交互,在交互中发挥引导、促进作用。
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故事课程的资源开发措施
(一)明确故事资源开发方向
明确故事资源开发方向是小学数学故事课程资源开发的前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设定如下数学故事资源开发的总方向: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数学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总方向明确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紧扣数学难点与问题生成,进一步细化每节课的故事资源开发方向。比如,在开发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资源时,教师紧扣部分与整体的对应关系,明确“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分数概念”这一故事资源开发方向。在方向的引导下,教师选择谢尔·希尔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带领学生了解一个圆寻找失落的一角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部分与整体一一对应的关系,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被视为具有个性的主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体验、理解过程也具有个性化特点[4]。因此,教师应将“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理解体系”作为故事资源开发方向,据此开发数学故事资源。比如,在开发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的课程故事资源时,教师可以设定故事资源开发方向为“找出不同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根据上述方向,教师可以选择蚂蚁搬米粒的故事,让学生探究“蚂蚁如何走最短的路线将米粒运回家”这一问题,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理解体系。
(二)制订故事资源开发目标
在确定总方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素质教育要求,制订故事资源开发目标。数学故事资源开发目标可分为以下几类。“树立榜样,促进德育”是数学故事资源开发的基本目标。教师需要利用数学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感受文化,学习知识”是数学故事资源开发的又一基本目标。教师需要开发与数学文化有关的故事,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在基本目标制订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定提升目标,如“品味生活,发展兴趣”“五育并举,全面成长”等。“品味生活,发展兴趣”目标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发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五育并举,全面成长”目标要求教师树立跨学科思维,融合多学科与数学教学,从艺术、体育、劳动等课程中挖掘故事资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梳理故事资源开发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故事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较为系统的过程[5]。为了顺利完成资源开发任务,教师可以梳理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故事资源,并搜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讲述数学家故事、数学史故事、生活故事。
数学家故事是关于中外数学家的成长经历、轶事。教师可以意义化的学习为主导,聚焦数学家的精神与情感态度,梳理数学家故事,为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比如,在教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一课时,教师可以梳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执着、刻苦、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数学史是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历史,囊括了某一数学概念提出、讨论、普及的过程。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教师应依托苏教版教材中丰富的数学史料,参考相关数学故事书籍,筛选理解难度小、兼具真实性与历史性的数学史故事。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讲解“韩信点兵”这一历史故事,带领学生进入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了解“中国剩余定理”。
生活故事是发生于现实生活,与小学生紧密相关的故事,多表现为练习题与教材主题图的整合[6]。为了让小学生通过生活故事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应结合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故事。比如,在教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前,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瓷砖铺设问题创编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经常看到铺砖工人使用不同形状的瓷砖铺设地面,不知道有没有人试想过这样的问题,铺设相同面积的瓷砖,什么形状的瓷砖所需数量最多?”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故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抽象的知识概念。
(四)拓展课外数学故事资源
课外数学故事是课内教材故事的延伸,可以弥补教材中数学史内容零碎化的不足,让学生系统了解数学知识、数学变化更新与数学历史脉络[7]。在梳理课内数学故事资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沿着历史的发展轨迹,进一步挖掘数学资料,补充相关的数学知识,扩充数学故事库。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奠基阶段,小学教学涉及诸多概念类知识。除了拓展数学概念来源的故事,教师还可以整合概念的发展过程,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相关概念的内涵。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一)”时,教师可以聚焦除号的发展过程,从我国古代采用除法记号、中世纪外国数学家定义除法记号、当前除法符号这几个方面,拓展课外故事。针对我国古代除法的起源,教师可讲解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凡除之法,与乘正异”的内容,为学生讲述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先民用口算计算除法的故事。对于外国除号的由来,教师可以一个问句引出故事:“你知道吗?‘÷’号在欧洲大陆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随后,教师可以提炼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的《组合的艺术》,为学生讲述除号在欧洲大陆的演变故事。对于当前的除法运算符号,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瑞士数学家雷恩的代数书中将“÷”表示除号的故事,促使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内涵。
在拓展课外数学故事的基础上,教师应巧妙利用数学学习日记,要求学生以记日记的方式撰写数学故事学习感悟[8]。教师要定期审阅学生所写的故事学习感悟,了解课外数学故事资源的开发方向、内容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同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创新课外资源开发角度,寻找更具趣味性、生活性的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指引。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故事课程资源开发需聚焦学生知识能力、个性品质与道德素质的发展需求。基于素质教育开发数学故事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数学学习观的形成,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贯彻诱导性、交互性与开放性原则,梳理故事资源开发方向与课程目标,紧扣数学学习难点,从数学家故事、数学史故事、生活故事几个方面,全面开发课内外数学故事课程资源,拓展课外数学故事资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华.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5):107.
[2]程明喜,王宽明.从“数学实质”到“数学本质”:2011年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3(8):80-86.
[3]章勤琼,陈肖颖.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的内涵、表现与教学:兼论核心素养的表现性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24,44(1):106-113.
[4]张守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创新研究: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29):65.
[5]叶志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归因及建议:基于NVivo的质性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3,32(4):78-84.
[6]崇冲.如何用数学故事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评《课本上读不到的数学故事》[J].中国教育学刊,2023(10):116.
[7]马云鹏.基于结构化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教育研究,2023,44(2):68-78.
[8]仇学春.小学数学主线问题结构化教学的新样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