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改革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打破知识壁垒,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整合知识,强化学生的结构性思维,这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在分析单元整体教学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巧设单元思考问题、组织单元实践活动、补充单元学习资源、完善单元评价等方式组织数学活动,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作者简介:孙娟(1988—),女,江苏省南京市旭日景城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三个方面。单元整体教学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指由教师整合单元知识内容,围绕单元核心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推动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理解单元整体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解读单元整体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在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的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具有以下现实意义:第一,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重点项目。教师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整理教材内容,围绕单元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可以促使学生在解决学科任务阶段串联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后续参与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基础[1]。第二,能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足,难以沉浸式地投入课堂,停留在浅层学习。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单元预设的学科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学生要根据教材已有提示,通过合作及自主实践的方式完成任务。在单元整体背景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积累将逐渐从碎片化走向完整,学生能够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线索,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具体组织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以期共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研读教材内容,规划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基于学科单元目标和内容逻辑进行课程设计[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目标可起到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何确保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尤为关键。在组织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明确单元范围及具体构成要素,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析,设计包含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囊括丰富的运算知识,意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发展运算能力。在备课期间,教师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发现本单元包含以下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1.没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2.算式里有括号时的运算;3.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运算步骤;4.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解决生活问题时的具体应用。围绕以上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整数计算期间的学习表现,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培养其运算能力;让学生结合单元学习成果解决生活问题,强化其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分解到各个课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表1)。
围绕上述目标安排,教师可组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探索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巧设思考问题,串联单元整体知识
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有效手段[3]。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围绕单元核心概念理清各部分知识的逻辑。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单元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延伸与主线相关的子问题,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顺利解决问题,提升核心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符号意识,了解分数表达的现实意义,能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的规律,为学生学习分数加法和减法做好铺垫。围绕本单元核心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学生研读教材,并引出本单元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分数”,指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来回答。在这一环节中,部分学生提出:“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基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生活素材,指导学生将一块蛋糕视为“单位1”,并让学生思考:“如果想把这一块蛋糕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个人能分得几块?要想求出每人能分到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结合分数的定理及生活经验进行交流与讨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即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导入用字母表示的形式“a÷b=a/b”,帮助学生明确分数符号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据此理论,教师还可以继续补充问题:“b可以是0吗?如何判断分数的大小?”借助层层递进的问题,教师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凸显知识的内部联系。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方式进行提问,避免课堂成为少部分优秀学生的舞台,实现教育面向全体,落实核心素养。
(三)组织单元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理实结合
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实现理实结合、学以致用[4]。根据对学生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分析,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驱使其在探索中养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其合作能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围绕“面积的计算”展开,需要学生学会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在分析图形性质的基础上构建数学问题直观模型。教师可以联系“绿色环保”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设计“计算校园人均绿地面积”实践活动,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划分小组,并为学生讲解活动要求:“本次活动中,小组成员先了解校园绿地的分布情况,再制订一个测量和统计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案,实地测量和计算校园绿地占地面积的数据,填写表格,最后统一数据,算出校园内人均绿地面积。”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期间,需要通力合作,测量并统计相关数据。本次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发挥学科育人作用。
(四)围绕单元核心补充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学生习得课内知识的基础上,为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数学文化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数学家背后的故事等,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拓宽文化视野,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程、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5]。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知识包含圆的基本特征、圆的周长及面积,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形成几何直观素养,发展空间观念。教师在讲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时提到“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用字母π来表示”。学生对圆周率的由来及产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考虑到圆周率在周长、面积计算中均有涉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分享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的相关知识,讲述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关于“周三径一”的记载。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强与文化自信,教师还可以提供我国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使用刘徽的方法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阅读资料,指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进行补充学习。根据教师提供的单元拓展资源,学生可以了解与“圆”相关的更多数学知识,产生探索平面图形的欲望。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例设计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在分享资源期间不仅要关注资源与单元整体教学之间的关联,还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吸收与理解情况,避免过度分享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单元总结评价,强化教学质量
新课标提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教师在结束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后,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合理分析,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邀请学生参与自主评价,对单元整体学习表现及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优势,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法则,并能通过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义。在完成整体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并向学生提供单元整体教学自主评价量化表,邀请学生填写(表2)。
在学生完成评价后,教师统一回收表单进行分析,依据学生的实际诉求及知识掌握情况对后续单元整体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影响。文章在解读单元整体教学的同时,从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价设计等方面对单元整体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荣英.引导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24):55-58.
[2]章勤琼,阳海林.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1):21-28.
[3]杨明媚.跨越盲区:重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22(5):92-95.
[4]孟范举,李永胜.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2):29-33.
[5]梁兴顺.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2):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