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讨论了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研究了在大概念统摄下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还以“中国的主要产业”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在大概念统摄下开展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具体方法,期望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概念统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晋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研究课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证研究”(立项编号:JG1452-0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邱华堂(1977—),男,福建省晋江市第二中学。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程中,教师常依据分散的知识点和概念来组织教学活动,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出现许多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可能不会想到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也很难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尝试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如何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笔者以为,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提倡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和大概念统摄的大单元教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分析
(一)大概念的内涵、特点
教育领域的大概念又称大观念,是指在某一学科中居于重要地位且对其他内容具有统摄力、关联性的概念。大概念可以是一个概念、一种观点,但应当是对众多知识进行筛选与整合得出的具有概括性的内容。大概念能够集中体现学科的核心思想方法。聚焦大概念时,学习者可以更专注地对知识进行深层分析与迁移运用。大单元教学本身就具有整体性、概念性、探究性,在大概念统摄下开展大单元教学会使课程更加结构化。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更顺利地学习初中地理知识[1]。
(二)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在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课堂具有以下四方面优势:一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因为课堂教学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大概念统摄有助于学生看到这种联系,从而顺利地理解初中地理知识的本质;二是学生能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因为大概念统摄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三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因为大概念统摄会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记忆新的信息,学生可以更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开启良性学习循环;四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需要从更广泛的视角看待问题,聚焦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三)大概念统摄下开展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目标
在大概念统摄下开展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部分问题,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围绕大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学生系统性理解、思考地理知识的教学活动,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跨学科思考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
(四)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大概念
根据《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大概念包括“位置与分布”“地理环境”“人地关系”“空间差异与联系”“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人地关系”“区域”“演变”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将分散在不同学段、不同章节中的同一主题教学内容整合,开展内容连接性更强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分析地理现象,思考地理知识的本质,从而对地理学科形成科学的认识。
二、在大概念统摄下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确定合适的大概念
确定大概念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很容易在确定大概念时出现问题,因为不同教师对大概念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实践经验,笔者以为,教师应当在确定大概念时充分考虑学科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大概念看到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3]。
(二)基于大概念整合教学内容
基于大概念整合教学内容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难关。要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先想清楚如何把不同知识串联起来,然后据此补充相关教学资料。为此,教师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深入研读教材,并从优秀的教学案例中学习教学经验。
(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
对初中学生而言,理解大概念并不容易。因为大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涉及的范围一般比较广。要准确把握大概念,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量和较好的思维能力。为了避免学生在面对大概念时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教师应当在抛出大概念后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支持,帮助学生从大概念出发理解与运用地理知识。
(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展现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情况,无法支持学生继续进行探索学习,因此在大概念统摄下开展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学生的反馈,而且有必要构建评价方式更多元的评价体系。
三、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笔者以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为例,讨论在大概念统摄下开展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厘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方案前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厘清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再将不同的地理概念串联起来,确保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弄清楚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4]。
“中国的主要产业”一章包含“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三节,第一节“农业”介绍了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发展概况,然后具体说明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情况和畜牧业分布情况;第二节“工业”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和工业的重要地位,并简要说明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分布情况,以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第三节“交通运输业”介绍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然后分析了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说明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明确上述内容后,教师可以提取大概念“中国的产业结构”,并分析中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将这些产业串联起来,指导学生从整体认识中国的主要产业,明确不同产业的特点以及这些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在学生掌握上述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与影响进行分析,讨论新兴产业产生的影响。
(二)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应当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对于地理课堂的看法,由此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明确学生的基本学情后,教师可以更顺利地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5]。
在教授“中国的主要产业”时,教师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虽然知道中国的主要产业,但是对不同产业的特点、分布情况及发展状况不够了解。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在课前主动查询了相关信息,进行了初步探究;有些学生则对这部分内容兴趣不大,没有在课前预习,在学习时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除此之外,“中国的主要产业”这一章存在较多概念、数据和图表,要顺利掌握这一章的内容,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部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时适当补充教学案例,指导这部分学生深入分析中国主要产业的特点、分布情况及发展状况。
根据调研结果,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为“让学生理解中国的产业结构及其特点,掌握中国不同产业的分布情况和发展情况,明确中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师确定的教学思路如下:首先,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介绍q8VA6KQHaleD9vqjMK70rmvsJfwU7uTdUYX8rIMhwyk=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并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其次,介绍相关概念,指导学生自主识读地图、分析统计图表,让学生理解中国不同产业的分布情况和发展情况,明确我国各区域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讨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举措。
(三)灵活组织地理教学活动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在介绍相关概念后,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并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6]。除此之外,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思考中国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介绍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前,教师播放了动画,展示爷爷、爸爸和彤彤三代人成长的不同轨迹,并播放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让学生了解彤彤一家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接下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彤彤一家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后,教师借助地图和视频介绍了中国的主要产业,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接下来,教师讲解了相关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农产品或工业产品有什么?你觉得农业与工业之间有哪些联系?要将别的地区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运到这里,需要使用哪些交通运输工具?
在学生基本掌握相关知识后,教师布置了如下学习任务:组成学习小组,选定一个地区,调查这个地区的主要产业,并研究这个产业在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位置,然后由此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
为了引导学生探究高新技术产业,教师则播放了国产大型客机C919试飞成功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讨论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科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医药科学与生物医学技术等产业的基本情况。此后,教师还举例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成就,并指导学生据此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讨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举措。
(四)形成完善的教学反思与评价机制
为了巩固大单元教学的效果,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教师也应通过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在“中国的主要产业”这一章的教学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与此同时,教师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结合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和在小组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国产业结构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优势。但要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重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教学案例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升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认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确保教学活动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学科知识框架,发展多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倩.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南方地区”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2):80-82.
[2]隽琳,魏晓.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策略:以“河流”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2024(1):108-110.
[3]吕晴晴.利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天津教育,2023(25):41-42.
[4]许诗吟.立足学科大概念 开展主题单元教学:以初中地理《农业》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6):35-38.
[5]耿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为例[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6]李嘉怡.“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常见地貌的观察”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