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自主课堂”: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改进实践

2024-08-08 00:00:00张志盛
教育界·A 2024年18期

【摘要】文章围绕浙江省景宁县城北中学“自主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改进实践展开论述,提出“三环六步五策略”的“365自主课堂”模式,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模式构建、模式实施、实践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核心素养在初中课堂的落地提供一种范式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主课堂;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2024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65自主课堂’: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4SC15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志盛(1968—),男,浙江省景宁县城北中学。

浙江省景宁县城北中学于2003年开启了“情境激趣,导学相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探索的教育改革之路后,历经“‘自主教育’育人模式”“‘本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36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等四轮课堂教学改革,历时20年,围绕“自主课堂”这一主线,紧跟时代步伐,踔厉奋进。本文围绕最新一轮的“365自主课堂”课程改革实践,阐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课堂教学模式改进的实践与

思考。

一、核心素养呼唤“365自主课堂”的改进升级

(一)“365自主课堂”实践的背景

1.国家层面: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院成果发布,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因此,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省级层面:倡导自主学习,深化课改提质的需要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要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

3.校级层面:创建市级强校,教学模式升级的需要

笔者所在学校于2012年开始实施“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这是“自主课堂”的1.0版本,基于“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怎么学”。2019学年,为适应新一轮课改要求,也为了响应丽水市教育局提出的“创建市级强校”的号召,学校对“三环六步自主课堂”模式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升级的核心宗旨就是要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既注重“怎么学”,更关注“学什么”和“学得怎样”。

(二)“365自主课堂”实践的意义

1.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载体

“365自主课堂”能够抓住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课堂核心要素,形成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抓手,让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有清晰的路径与方法。

2.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365自主课堂”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造,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对推动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提高课堂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3.学校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学校将“三环六步”“自主课堂”升级为“365自主课堂”,以“365自主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让我校成为丽水市的初中强校之一。

二、指向核心素养的“365自主课堂”构建与实施

(一)“365自主课堂”的模式构建

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本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该模式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为主,少讲多练;在形式上提出了“三环六步”的模型,三环即“自主学习、精讲导学、巩固练习”,“六步”即“定向、自学、质疑、导学、练习、反思”。这是基于“学为中心”理论的课堂。其局限性在于,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不能凸显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

2019年,学校开展了“365自主课堂”的研究。本轮研究聚焦于核心素养,建立了“三环节六步骤五策略”的课堂模型。“三环”是指“自主提问、自主分析、自主解决”,强调学生的“自主”;“六步”是在“三环”之下的具体步骤:定向、自学,质疑、导学,练习、反思,每两步与“三环”中的一环相对应;“五策略”又名“五度”策略,是指“精度、适度、深度、梯度、效度”。“三环六步”是“365自主课堂”的“形”,它以解决问题为课堂的切入点,是核心素养最有效的培养路径;“五度”是“365自主课堂”的“神”,它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方面给予教与学必要的牵引。

“五度”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衡量标准,它可以与多个维度的内容发生关联,比如“精度”。教学目标要精准,定位“跳一跳,够得到”;教学内容要精准,教值得教的;作业设计要精准,让学生练到点子上。“五度”策略像五把尺子,从各个维度去检测课堂;“五度”策略又像五个路标,牵引着课堂明确的走向。

(二)“365自主课堂”的实施

1.“365自主课堂”的实施策略

为了促进课程改革项目的深入开展,笔者所在学校实施了五大策略。

一是“行政推动,全校参与”。学校的重大课改项目,必须有行政力量的推动才能顺利推进。二是“组建研究小组,全力攻关”。学校成立以校长室牵头的研究小组,把薄弱班级的教师吸纳到研究小组中来,以研究提能力,用课改提质量。三是“校本研修,分项突破”。学校把“五度”策略分别给五大学科组进行分项研究,让教研组成为课改的核心力量。四是“引智借力,专家助力”。学校先后聘请了多位特级教师、教改专家对课改项目进行“把脉诊断”,精心指导。五是“榜样引领,以点带面”,改变一部分人,引领一批人。学校树立课改研究的榜样,积累研究的成功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所有教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2.“365自主课堂”的实施步骤

学校把“365自主课堂”的实施分为四步。

第一步是“学模体会”。这是“365自主课堂”实施的首要步骤,即教师对“365自主课堂”的学习了解。学校编制《“36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资料学习手册》,下发给教师自主学习;开设“课改论坛”,要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上台分享自己的心得;邀请特级教师、教改专家做专题课改讲座,从理论的层面提升教师的认识。

第二步是“探模提升”。边实践,边总结,这是课改最常规的路径。在教师对“365自主课堂”模式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校要求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按照该模式开课研讨,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探究。一方面让教师从实践的层面进行体会、验证;另一方面,让各备课组针对实际的开课效果对“365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步是“立模示范”。每学年县研训中心会组织“全员晒课”活动。学校把“全员晒课”与“课改研课”紧密结合,要求教研组围绕“365自主课堂”模式进行“研”课、“磨”课,以“全员晒课”活动为平台,确立“365自主课堂”的规范样榜。

第四步是“成模巩固”。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绝大部分教师对“365自主课堂”模式都有了比较好的掌握,此时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每人都推出一堂“365自主课堂”教学展示课,由全体学科组教师观看打分,并且针对各堂课的得失进行评课议课。同时,全校分三条线进行随堂听课:中层以上干部,每周2节,统一听课时间,不统一听课班级;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周2节,不统一听课时间和班级;课时不满的教师,每周5至10节,不统一听课时间和班级。各听课人员要围绕“365自主课堂”模式对被听课的教师进行反馈。

三、“365自主课堂”实践的成效及反思

(一)“365自主课堂”实践的成效

1.研究过程深刻地影响了教师的教研行动

自本课题研究以来,一批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取得了大量的教研成果,有多人次的子课题、教学论文、教学课例发表或获奖。

2.研究过程有助于学业质量的提升

“365自主课堂”是“学为中心”的课堂,“精度”策略确定了“学的内容”的正确与科学,“效度”策略决定了对学习效果的高度关注。简而言之,“365自主课堂”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2022学年丽水市教学质量检测中,笔者所在学校七八年级的学业质量排名(共23所县城公办初中)有较大提升:七年级从第14名提升到第9名,八年级从第15名提升到第10名。

3.研究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第一,上课“有模样”。“365自主课堂”为全体教师尤其是薄弱教师和新教师提供了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范式。教师可以依据“三环六步”的流程轻松上手,更可以依据“五度”策略再上台阶。随着“365自主课堂”的全面推进,教师对自主活动、深度学习、学生的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改进策略了然于心,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第二,上课“有意识”。“365自主课堂”强化了教师“学为中心”的意识,重点关注“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其中,“五度”策略既是教的策略,又是学的策略。

第三,上课“有效率”。“365自主课堂”非常关注教与学的效率,“五度”策略中的“效度”策略即是对教与学的效果的评价与反思。在《“365”自主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中,学校同样关注教师教的效果,给予教学效果30%的量化评分。可以说,“365自主课堂”是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

4.研究过程推动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365自主课堂”的实施提升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深度学习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里,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而“365自主课堂”中的“深度”策略主要指向课堂的学习任务和思维发展,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迁移和应用知识,全程经历了问题解决、任务完成的过程,深层次体验了知识产生、运用的过程,同时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知识的深加工,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有很大的助力。同时,“效度”策略引导和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它能让学生对自己深度学习的进程进行有效观照和反思,这是对深度学习有益的促进。

(二)“365自主课堂”实践的反思

“365自主课堂”推行四年有余,在落实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以下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建模与破模”的问题

“365自主课堂”在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教学策略等方面提供了统一的建模,教师可以依“模”而教,这对推动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实、提升课堂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若只是呆板照搬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的个性特长。

2.“常式与变式”的问题。

学校统一的建模是一个“常式”,这个“常式”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科,也不能适应同一学科的所有课型。下一步学校需要研究不同学科的“变式”,以及同一学科不同类型课程的“变式”。比如,新授课比较适用于“常式”,复习课、作业讲练课就需要“变式”。

3.“课改与常规”的问题

常规包含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生的学习常规,它们看似跟课改无关,其实正是课改的基础。强调常规是“守正”,倡导课改是“创新”,“守正”与“创新”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条件关系。因过分强调课改而淡化了常规,致使教学质量“脱轨”,这在学校20年的教改之路中就曾经出现过。只有立足于常规,课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365自主课堂”模式是景宁县城北中学在教育改革之路上的创新。20年课改,学校始终围绕“自主课堂”探索,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立足校情,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自主教学”到“自主教育”,从“学为中心”到“核心素养”。学校在坚持中求变,在发展中求提升。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朱开群.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7(5):50-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