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党“破题之钥”: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2024-08-07 00:00:00刘伟何頔
党政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探索的重要问题,也是关系民族复兴大业的关键所在。基于对大党独有难题理论意蕴的把握,可以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从严以尚贤、任贤而兴民、民主护安邦的思想基础,并蕴含在其全面性、严格性和治理性的内在特质之中;而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实践标尺,同时其发展也需要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保障。未来应通过发展维护党的全面领导的有效体制机制,探索人民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拓宽全面从严治党“靠人民”的有效渠道,进一步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能。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从严治党;大党独有难题;历史周期率;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4)04-0050-11

一、引言

从嘉兴南湖的一叶红船,到今天乘风破浪的“复兴号”巨轮,从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小党,到今天拥有九千八百余万党员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在风雨洗礼中,以百年大党之姿屹立于世界政党之林。但正所谓“大有大的难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大党独有难题”重要命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1945年,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这条新路,就是民主。”〔1〕76年后的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和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实践心得,在“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的古语启示下,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这一历史难题系统思考后取得的关键成果。那么,作为“大党”的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的难题为何是其独有?跨越大半个世纪的时空,两代党的领导人站在不同的历史方位上所提出的两个“破题”思路,其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又应如何把这两个答案有机整合到政治实践中,使中国得以在跳出治乱兴衰循环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崛起和腾飞呢?对于这些问题,要回到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结构、回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独特逻辑、回到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脉络中,才能找到更恰当的答案。

在既有研究中,已有一些学者从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有机结合的角度展开了分析研究。有的学者认为,“两个答案”的结合包含了开门整党整风、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监督带动人民监督等历史经验。〔2〕从二者间的内在关系来看,有的学者则认为“民主之路”和“自我革命”的价值取向和行动目标,是统一于跳出历史周期率实践之中的。〔3〕也有学者在承认“两个答案”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同时,强调二者所关注的主体和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各有侧重、相互制约的。〔4〕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大多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从严治党视作“两个答案”在治理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但遗憾的是,它们均未能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视角出发,厘清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从严治党之间的关联。事实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它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民主思想在新时代实践中的创新,也是评判党的自我革命成效、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路径。鉴此,本文基于对大党独有难题理论意蕴的全面把握,探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特质,进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路径作进一步的讨论,为找到新时代的大党“破题之钥”提供理论支撑。

二、大党独有难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挑战

基于对当前所处历史方位、党情世情和目标任务的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5〕。在政治学视角下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执政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对“破题”关键进行深入思考。

(一)何谓“大党”:比较政党政治视野下的概念探究

纵观当前世界政党光谱中的近万个现存政党,能称得上是“大党”的政党不及百个,而像中国共产党一样长期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百年大党”更是屈指可数。政党的规模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是“大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与政党自身的属性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例如,无产阶级政党往往具有庞大的党员队伍和严密的组织结构,而资产阶级政党受到其多党竞争体制和精英主义政治的影响,组织结构相对松散,党员数量也较为有限。〔6〕由于国情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不同国家的政党发展道路都有着较大差别,但在对比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何种政党类型、存续于何种政治体制之中的“大党”,都具有组织规模大、存续历史长、意识形态稳定等共同之处。首先,一定的组织规模是政党向社会宣传和传播自身施政纲领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现代政党提升自身影响力和代表力的基础。相较而言,大部分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规模要大于资产阶级政党,这是由于其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拥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追求通过改造社会来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因此其对于民众的代表性和动员能力也往往更强。其次,时间维度上较长的存续历史是政党拥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保障。无论是在政治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政党,还是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崛起的政党,对于每一个政党而言,在时局动荡中不断斗争的过程,既是对政党生命的严峻考验,也能实现其在现实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中的自我发展,这为政党将自身的实践理论化、目标具体化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时间条件。环顾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几十个“百年政党”,尽管有的政党现在已呈现衰败的迹象,但从它们百年激荡的历程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它们曾在世界发展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7〕最后,稳定的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能够立身于世界政党之林的根本所在,也是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支撑。正如托克维尔所谈及的那样,大党应是那些“注意原则胜于注意后果,重视一般甚于重视个别,相信思想高于相信人”的政党,它们“行为比较高尚,激情比较庄肃,信念比较现实,举止比较豪爽和勇敢”。〔8〕从政党的意识形态类型来看,不管是共产主义政党还是资本主义政党,亦或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民族主义政党等,历史上都曾发生过大党连续执政失败的案例,尽管其中也不乏经济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最为核心的影响因素还是在于党内意识形态的分裂和理想信念不坚定,由此导致派系斗争、官僚腐败等现象严重,最终危及自身的政党生命。综合来看,政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组织,其受到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环境和权力结构的塑造,即便如此,每一类事物的“共性”往往都寓于“个性”之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独特性进行挖掘,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党“何以为大”这一问题的多重内涵。〔9〕

(二)缘何“独有”: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内涵透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大”,不仅体现在跨越百年的奋斗历程、不断壮大的党员队伍以及对共产主义终极目标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长期坚持上,体现在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系列辉煌成就中,〔10〕也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历史责任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里。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可以概括为组织规模独有、政党文化独有、发展道路独有和目标追求独有四个方面。

其一,组织规模独有。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拥有的党员总数为9918.5万名,党的基层组织517.6万个。〔11〕事实上,就世界上党员人数千万以上的政党而言,中国共产党并不是“唯一”,但相较于如印度的人民党、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等入党手续相对简单、党员和普通支持者无异的松散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拥有着十分严格的党员发展程序,每一名申请人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党支部教育、培养、考察,直至最后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往往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因此,中国共产党组织规模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党员人数之多,也在于其在严格遴选程序下所体现出的显著的“先锋队”性质,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所在。而如何长期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也成为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面对并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其二,政党文化独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都离不开中华文明的丰厚滋养。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明古国,自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格局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禁锢人民思想的长辫、束缚妇女自由的裹脚布等历史糟粕被相继抛弃,民族戏曲、国画书法、中医中药等优秀传统文化却仍得以在快速变化的洪流中传承,而在更深层次上一脉相承的“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天下为公”的“天地观”和“尚和合、求大同”的处世之道,正是华夏文明基因绵延不绝的根本所在。这些文化精粹经过长期的内生性演化和渐进性发展,成长出了今天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党政治模式。可以说,中国历史中传承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力的不竭养分和政党自信的思想源泉,而中国共产党所拥有的先进政党文化,则是党的建设实践的关键支撑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引领。

其三,发展道路独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改革创新、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全面依法治国”〔12〕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方面体现了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另一方面也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话语垄断,为世界上其他后发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发展路径提供了精神激励和经验参照。走在这条康庄大道上,中国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风险和挑战,创造出一系列令世界都为之瞩目的“中国奇迹”。但康庄大道并不等于一马平川,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也曾由于发展操之过急,反而使自身陷入一段时期的困境之中,由此,中国共产党清晰地认识到,正因为所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之路,面对前路的泥泞和荆棘,更需要在正确是非观的引领下,不断磨炼自我反思的智慧,在根本原则问题上站稳立场,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行。

其四,目标追求独有。党章总纲的第一个段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有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崇高理想的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本位观的主导下,以独具魄力的政治理想引领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13〕之所以具有比其他很多政党更加崇高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本身理论的先进性和行动的正义性。先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树立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自信从容、一往无前的思想指针;而始终坚信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正义且伟大的事业,是广大党员源源不竭的磅礴动力。与此同时,要想成功实现政党自身恢弘远大的目标追求,还需要把握好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多重张力,保证建党立业的“初心”不蒙尘、不褪色,〔14〕这亦需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理想的征程中进行更加审慎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三)“难”在何处:从理想到现实的多重挑战

任何政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各种不同层面上的难题,这是政党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必然规律。〔15〕回顾世界政党发展变迁的历史,可以看到,有很多大党能够在混乱中崛起,但却又从辉煌中走向衰败甚至消亡。形成于墨西哥社会革命时期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成立之初不仅将各阶级联合起来,结束了本国的军阀混战,还领导了墨西哥经济和社会建设步入正轨,曾一度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之一,但在获得长期执政地位之后,由于外来意识形态的渗透,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政治纲领逐渐模糊化,由此导致对社会需求的误判,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最终71年的单独执政历史也于千禧年宣告终结。〔16〕因反英殖民和争取独立而成立的印度国民大会党,在立党目标实现之后,便开始因权力斗争和分裂而频受重创,同时其在经济改革等执政绩效方面的糟糕表现,进一步消解了民众的支持和认同,使得自身在党员规模和政治影响上,都逐渐被后起的印度人民党所超越。20世纪的苏联共产党,自世纪初从无到有打造超级大国,到世纪末走向分崩离析、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更是让其他执政大党无不为之警醒。总体而言,这些政党的衰败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都是从内部开始逐渐瓦解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倘若一个政党内部和党员队伍出现了问题,没有能够及时地妥善解决,那这个政党过去执政和领导民众所倚仗的力量,终将会被时代洪流冲刷殆尽,而政党自身也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腐朽的暮年。

当我们把目光转回到中华大地,已过百岁华诞的中国共产党仍生机勃勃,其严明的纪律性和突出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能拥有与其他大党不同历史命运的核心支撑。因此,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难题既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组织规模大引发的团结统一难题、存续时间长带来的精神懈怠难题、信息化全球化等新时代冲击所造成的意识形态弱化,是目前世界各大政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共同问题。此外,社会和经济危机所导致的执政绩效挑战,也会因市场规律而不可避免地在某些特定的时间节点,成为执政党所要解决的周期性难题;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政治自觉,而民心始终是决定大党兴衰与大国兴衰的核心要素。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与价值追求,也都始终围绕着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并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党和人民群众良性互动的“民心政治”执政模式〔17〕。但聚焦到具体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如何“为民造福”、如何把握“民心向背”、如何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重要问题,尚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进一步挖掘和创造出更多如同“枫桥经验”等行之有效且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总的来说,无论是现代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困难,还是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的冲击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自身作为大党面对这些难题的“破题之钥”时,都必须植根于人民、从人民的立场出发,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考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做到民有所盼、党有所为。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所要面对的最独特考验,同时也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应对新时代执政挑战的有效进路。

三、全面从严治党:新起点上的伟大实践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要问题所交出的新时代答卷,不仅关系到党的自我革命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党在未来继续保持和发扬长期执政经验优势的关键所在。通过探析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概念命题的思想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其所具有的内在特质,并更好地把握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实践逻辑。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命题。事实上,这一重要政治话语的生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发展和理论积淀的结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格外重视党的纪律和党员队伍的管理,哪怕是在最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队伍也始终严格恪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此争取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同。毛泽东还提出,要“使一般党员能遵守纪律”,又要“使一般党员能监督党的领袖人物也一起遵守纪律”〔18〕,由此党内自我监督的思想也开始在党的建设中初现雏形。1962年底,刘少奇和邓小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时,提出了“党要管党”的理念,为执政后党的建设确定了实践主基调。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日渐复杂,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所要面对和抵制的诱惑与不良风气也越来越多,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就曾严肃地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9〕。在此背景之下,“从严治党”被作为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惩治腐败分子以及教育党员干部的概念应运而生。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首次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写入党章总纲。党的十六大时,党章总纲中的表述进一步丰富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党的建设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全面从严治党也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成为党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中的一根重要支柱。而在开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历史交汇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大战略议题,这也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向着体系化更深入地推进。〔20〕可以看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命题脱胎于马列主义党建理论,而中国共产党则进一步将其与管党治党的实践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治党思路。

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强大动力,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以民心为本的执政思想。从《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一百七十余年前《共产党宣言》中宣告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1〕,中国共产党从璀璨的中华传统文明和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汲取了养分,并凝结成推动自我强化、引领民族富强的实践指针——从严以尚贤,任贤而兴民,民主护安邦,这也正是全面从严治党最深层的思想基础。具体而言,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在于通过严格要求共产党员的思想行动作风,铸造一支先进性、纯洁性得到更充分彰显的队伍,使之能够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培育好这片创造历史的“沃土”,进而引领和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性作用,最终实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繁盛兴旺、长治久安。而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无论是红军行军路上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是党在新世纪“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行动指南,亦或是今天践行的“以人民为中心”治国方针,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和坚持“民心所向”对于国家治理和政党执政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标尺不断进行自我锻造,使全党上下能够初心不改、一以贯之地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才能在百年风雨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信赖,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特质

在当前党对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布局中,围绕着加强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拓展出了以全面为基础、以严为关键、以治为要害的实践思路。由此,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也体现出了全面性、严格性和治理性三个方面的特质。而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过程中,这三种特质既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有效发挥自身功能,同时三者共同作用所构筑起贯通且联动的动态治党系统,亦是提升党的领导力、增强党的领导本领的核心所在。

首先,全面性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核心思路,也是党在中国这一广土众民大国中永葆先进的必要举措。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全面性体现在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的“四个全”之中。在内容上,由正风、肃纪、反腐拓展到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对象上,不仅包含所要着重关注的“关键少数”,也覆盖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责任链条上,服务人民各项事务的责任同样自上而下地压实到了各级干部和每名党员;而在制度上,则实现了全过程、各方面与各层级的贯通联动。〔22〕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维护中国共产党党内良性生态及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制度设计,而稳定结构与多变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决定了必须要以一种整体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探究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系统运作的深层机理。就功能需求而言,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功能在于,中国共产党通过锻造和强化自身,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从而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基于此,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思想结构、组织结构和制度结构共同构成的完善治党系统,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民心所向”为目标、以兴党兴国为使命所构成的思想结构是该系统有效运作的根基,以党中央为领导核心、以各级党委党组为衔接平台、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的组织结构是执政党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基本框架,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所衍生出的政治生活制度、组织干部制度、纪律法规制度和责任监督制度则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健全的重要保障。这三者间紧密联系,使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性得以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其次,严格性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主基调,也是党在时代发展洪流中能始终“咬定青山”的关键所在。“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23〕在落实“四个全面”重大战略的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严格性则被更加具体地分解落实到思想、行动和制度三个层面。其一,思想从严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世界政党之林中脱颖而出,持续保持蓬勃生机,最为关键的一个要素便在于其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长期坚持,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结合现实经验对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此外,如果说对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时代洪流的翻涌中不忘初心的基础,那么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开展的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则使党的队伍在保持“赶考”清醒的同时,将思想从严的力量转化为了自我革命的能力和动力。其二,行动从严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基础理路。无论是选人用人还是反腐斗争,无论是日常工作的作风还是政策方针的执行,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而言,其一言一行都与党的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的认知和信任程度。因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加强作风建设,以党风带动政风和社风焕发新气象,使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党员的实干中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也不断磨练和提升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以实际工作的成效来争取人民群众的更广泛认同。其三,制度从严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根本路径。“制度是国家的良知,规则是群体的智商。”好的制度能够更好地规制恶性、激发良性,不仅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政党的发展而言,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制度在管党治党中的作用,目前已经形成的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内制度体系,其中既包含了组织结构和政治生活等党内运作过程,也囊括了各项保障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理念践行的制度安排。通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铸牢焊实制度的“笼子”,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得以真正落地,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才能够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提升和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充实。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治理性特质主要体现在“治”的过程之中,而这正是治国理政实践中聚守民心的根本。“治理性”(govermentality)这一概念在福柯学派中被概括为对政权统治实践的合理化,〔24〕而全面从严治党本身是一个中国共产党通过主动发现和解决内在问题来进行自我革新和自我净化,从而维护自身执政合法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着庞大党员基数的政党,党员人数甚至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口总数,同时还充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关键角色,因此,其党员队伍必须具有和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如果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大国的治理需要恰到好处的火候和技巧,那么“治大党”则更像是一个冶炼黄金的过程,不仅要在高温之中不断地捶打锻造,还要耐心地反复过滤其中的杂质,因此,“治”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基于对新时代党面临考验和存在危险的清晰认识和全面把握,通过出台一系列规定和相关细则,来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例如在政治生活方面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在组织干部方面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以及在责任监督方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此外,还通过理顺组织架构、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执行等具体措施,使党中央的各项要求能够得到精准有效的落实。总体而言,全面从严治党治理性特质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全党上下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锚定“治什么”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既要求精准把握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解决“谁来治”这一核心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探索“如何治”的有效路径。只有“治”之有方、行之有道,才能走好这一条新赶考路中的必由之路。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关键路径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时代的政治概念首次被完整提出。从毛泽东的“民主新路”,到今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对人民民主理论发展的上下求索,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民做主”思想向现代化的“人民当家作主”理念演变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而提出的概念,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在制度程序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理念,在实践层面各个具体的政治过程中也蕴含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底层逻辑〔25〕。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意蕴,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的实现也离不开人民的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必然会成为新时代将人民的力量转化为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引擎。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逻辑理路

两代领导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民主”新路和“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中对于“窑洞之问”所生发出的重要答案,为党领导人民在新时代化解大党独有难题提供了清晰指引,并将其具体落实到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两项伟大实践之中。尽管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从严治党的侧重方向有所不同,但剖析二者间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它们在逻辑上具有相互补充、相互促成的关联,并最终统合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合力。

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实践标尺。在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政治建设把握全党的正确政治方向、以思想建设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以作风建设克服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以组织建设提升党员队伍的先锋堡垒作用、以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扎紧防止权力滥用的“笼子”、以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坚守红色江山本色,充分体现了党进行深刻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党的建设,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宗旨和满足人民群众期待价值追求的切实实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领导核心,把党建设好建设强,不仅是全体党员共同的目标追求,也是中国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从这个角度而言,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既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应有之义,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也是国家和人民的切身需要,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26〕。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建设的效果是否显著,党的自我革命是否深刻和彻底,最根本的实践依据和评价标准在于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新时代中的现代化政治发展样态,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全流程各环节衔接贯通,确保了人民意志能够在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得到更好的体现。借由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民主监督等环节,人民群众对于从严治党效能的满意度能够更加直观地反馈出来,从而也更直接地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日常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形成一把规范和衡量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效能的实践标尺,将党的自我革命进一步引向深入。

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根本保障。回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风雨历程,既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打江山”的恢弘史诗,也是一条紧紧依靠人民、根植人民“守江山”的“守心”之路,所“守”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初心,是人民信党爱党跟党走的决心。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民主理论、制度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充分彰显民主价值意涵的“中国式民主”。可以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广土众民、国情复杂的大国中,倘若没有这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党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民主的发展方向就难以得到正确引领,也难以将人民的愿望和力量凝聚为国家发展的动力。〔27〕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自身过硬”是人民民主实现的重要前提,而这势必要经过自我革命持之以恒的锻造和磨砺。通过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能够有效克服“脱离群众”这一党执政面临的最大风险,把“民之所盼”转化和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之中,使人民当家作主体系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与此同时,全面从严治党也能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素养,从而更好地发挥“先锋队”在民主实践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帮助和影响人民群众更有效地参与到民主实践中,推动人民意志落实为具体的民主实效和发展成果。〔28〕由此,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核心,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引领性的重要保障。

(二)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健全的现实进路

基于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从严治党内在逻辑的把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和理论的生成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的作用,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以其全链条式的民主决策和管理过程、全覆盖式的民主选举和协商过程以及全方位式的民主监督过程,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提供了一股来自人民的强大动力。由此,探索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有效路径,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实践中所探索出的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之“钥”,同时也是回答历史周期率之问的核心所在。

第一,发展维护党的全面领导的有效体制机制。民主是一种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而在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国家治理语境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社会主义民主形态得以构建和发展的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特点对民主理论进行的重大创新,其最为核心的意义正在于这是一种在党领导下有效运转的民主模式。因此,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核心思路,是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使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以扩大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阔步向前。与此同时,不断向前扎实推进和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也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活力和创造力,是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的有力保证。近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修订一系列党内法规,从制度层面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保障。但在现实实践中,一些地方仍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对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在落实过程中或是消极应对,或是擅作主张,给党和国家事业的良性发展造成损害。基于此,既要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党的领导能够在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发挥全面统筹的作用,也要通过规范民主集中制的落实机制,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从而让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中得到充分彰显,以此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走出一条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

第二,探索人民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明确规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党内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所拥有的一项重要政治优势,也是其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长期实践中发展出的优良传统,是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监督形式;而人民群众监督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监督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动和发挥社会中的人民力量,使全面从严治党能够更“全”、更“严”,从而确保党的自我革命能够始终维护人民利益、站稳人民立场。在以自我革命推进从严治党的过程中,通过完善党内监督体系,使党内监督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打击了一批批脱离群众、丧失信仰的“老虎”和“苍蝇”,维护了党内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但在一些监督死角和监督盲区中,仍有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以非常规的、隐蔽的方式违法违纪,给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在这些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难以触及的领域,就需要借助民主监督的力量,让危害党和国家发展的顽瘴痼疾无处遁形。一方面,要树立起党员干部自觉接受民主监督的意识,培养其在工作中主动接受党内外自下而上监督的习惯。这既是广大党员干部克服脱离群众危险的必由之路,同时实际上也是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的屏障。通过领导干部带头,人民群众监督能够以更直接的方式被吸纳到党内监督的体系之中,其价值才能更好地内化为从严治党的动力。另一方面,公开是监督的前提。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人民群众监督,都蕴含了自下而上的权力监督逻辑,尤其是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党内监督过程中,普通党员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既是自上而下组织监督的重要补充,也是链接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关键通路。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党务政务的公开机制,解决好“公开什么、何时公开、如何公开”等重要问题,发挥好监督引导的作用。只有切实保障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才能让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质效得到更有效的提升,进一步释放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能量。

第三,拓宽全面从严治党“靠人民”的有效渠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核心工作方法,也是连接党心和民心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党的自我革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使能“覆舟”的民之水成为托举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的汹涌波涛。因此,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既要吸收与转化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建议,同时也要将自我革命的各项举措让人民群众检验,再由人民群众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党组织,由此循环往复,使党的作风和行动都能不断向好。而这一循环的实现,则需要依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把全面从严治党“靠人民”的有效渠道进一步拓宽。首先,党的纪检监察部门要及时听取人民群众反馈的信息,及时启动相应的审查和处理程序,建立起民主监督与从严治党措施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使人民群众能够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维护社会公正、严惩不法行为的坚定信念和雷厉风行,也能让人民群众在面对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更有“底气”,敢于与之进行斗争,培育起全面从严治党人人有责的使命感。其次,要在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国有企业、村集体、社区等组织的民主管理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及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提高普通职工和群众对民主的认识,培养他们借助民主制度渠道参与民主选举、进行协商表达、监督领导干部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扩展全面从严治党的群众基础。最后,要运用好新时代数字化信息化革命的成果和技术,促进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收获更好成效。例如,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在人民网等网络渠道中开设专栏,不仅使“开门问策”理念在决策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也更直接地了解和把握了在推进从严治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痛点难点,从而帮助党中央的决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未来各级党组织也需要在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能够将人民群众的意志吸收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动力的新型模式,从而“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29〕,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终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新时代的新发展和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57.

〔2〕 祝灵君,高梦冉.“两个答案”有机结合:何以必要、何以可能〔J〕.新视野,2023,(4).

〔3〕 张明军.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关系及其实现逻辑〔J〕.行政论坛,2023,(2).

〔4〕 丁忠毅.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辩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8).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Z〕.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

〔6〕 刘红凛.从世界政党百年沉浮看大党独有难题〔J〕.人民论坛,2022,(21).

〔7〕 周淑真.当代世界百年政党现状与百年大党标准〔J〕.人民论坛,2021,(19).

〔8〕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96.

〔9〕 邓理.大党独有难题: 形成原理、 基本类型与自我革命的应对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22,(6).

〔10〕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 2021-11-17.

〔11〕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中国青年报,2024-07-01.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2019年9月)〔DB/OL〕.(2019-09-27)〔2024-07-01〕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9/27/content_5433889.htm.

〔13〕 唐亚林.使命型政党:新型政党理论分析范式创新与发展之道〔J〕.政治学研究,2021,(4).

〔14〕 陶周颖.论“大党独有难题”的内涵指向与表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1).

〔15〕 包安.论大党独有难题及其表现样态——以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性为分析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23,(3).

〔16〕 柴宝勇,黎田.世界大党兴衰成败的本质及启示〔J〕.人民论坛,2021,(19).

〔17〕 刘伟,肖舒婷.“民心政治”的实践与表达——兼论中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拓展〔J〕.政治学研究,2023,(2).

〔18〕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8.

〔1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20〕 唐皇凤.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新时代的基本经验与新征程的优化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3).

〔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1.

〔22〕 习近平.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J〕.红旗文稿,2023,(12).

〔2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J〕.求是,2021,(14).

〔24〕 石之瑜,皮查蒙·约范童,王骁.中国式不干预主义:治、治理性与全球治理〔J〕.社会科学,2017,(3).

〔25〕 程竹汝.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底层逻辑〔J〕.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2023,(2).

〔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33.

〔27〕 仲音.坚持党的领导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统一〔N〕.人民日报,2022-08-05.

〔28〕 蔡文成.党的领导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7).

〔2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49.

【责任编辑:朱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