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诊改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现状的调查研究

2024-08-07 00:00:00孙心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0期

[摘 要]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大力推进教诊改工作,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在诊改过程中,发现周围学生在职业规划、择业、就业、创业等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对徐州某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理想现状进行调查,着重诊断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认识、职业理想与创业理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使学生的职业理想更贴近实际,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理想。

[关 键 词] 教诊改;职业院校;职业理想;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177-04

一、调研方法及过程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江苏省徐州某高等职业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此次调研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并发布问卷开展调查,问卷由20个问题构成,分单选与多选两种题型。调查了学生的基本信息、专业认识、职业理想以及创业理想方面的相关情况。本次调查获取有效问卷1396份,基本情况如下:

参加调查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占比50.57%,二年级学生占比27.44%,三年级学生占比21.99%;男生占比50.29%,女生占比49.71%;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数占比36.75%,机电类专业人数占比31.59%,计算机运用类专业人数占比19.2%,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数占比12.46%。

二、调研分析

(一)关于专业认识的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着重研究职校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认同感、对专业前景的关注及对专业是否帮助就业的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专业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非常关注专业前景,认为所学的专业对就业有较大帮助。但同时还有10.89%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不确定。42.2%的学生偶尔关注或不关注专业前景,9.31%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就业没有帮助或不确定。这让我们意识到,部分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专业认同感不强,对专业前景不够关注,同时反映出专业学习对学生日后就业的帮助有限,专业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结合对影响学生专业兴趣因素的研究,发现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部分学生在入校前选择专业时没有作出正确的选择,或盲目跟风追求社会热门专业,或缺乏主见被动听从家长安排,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二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所学专业缺乏吸引力,专业知识枯燥乏味,老师上课敷衍,课堂死气沉沉。三是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脱节,专业技能训练缺乏,导致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有差距,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专业认同感低。

(二)关于职业理想的调研分析

1.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本次调查研究关注职校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现在的就业状况,看清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有25.07%和20.7%的学生对当前的形势太过于乐观或对就业形势漠不关心(见图1)。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长,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前景与就业形势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觉得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选择直接工作(62.25%)尽早争取就业机会,24.5%的学生选择继续进修,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力。还有13.25%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展现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见图2)。

2.职业规划不明确,职业期望过高

本次调查研究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职业期望情况。

据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看清严峻的就业情况,仍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方向,却又渴望拥有高薪酬、高福利、高平台。另有一部分学生对就业前景以及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在选择单位类型时,34.89%的学生愿意到中外合资或外企就业,34.24%的学生倾向于国有企业,21.13%的学生会选择去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只有8.24%的学生愿意去民营企业(见图3)。在选择工作地域时,22.92%的学生愿意回家乡去工作,他们认为家乡很安稳,没有发达城市的竞争力大;66.69%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去发达的大城市工作(见图4)。这些数据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就业心态积极,勇于开拓进取、到大城市大企业拼搏。然而大城市的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较好,求职者却需要承受巨大的竞争与工作压力。

3.职业能力要求与个人素质有差距

本次调研着重分析企业对求职者的能力要求、个人能力的缺失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等问题。

根据学生在校外实训、企业进课堂、毕业生报告等活动中所掌握的企业对求职者能力的需求情况(见图5),大部分学生认为企业最看重求职者的个人能力(94.56%)与专业素养(68.12%)。对比企业的能力要求,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岗位能力要求相比仍需提高,自己在今后应提高专业技能(78.58%)与工作经验(61.03%)。部分职校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忽视了职业精神与综合能力。然而对企业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吃苦耐劳的品质,都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就业竞争力包括的专业技能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水平等,都能制约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职校学生要努力实现德才兼备、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全面发展。

针对在校期间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懂得从实际出发,着重学好专业知识、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占比88.54%,致力于提高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技巧等通识技能的占比56.3%,开始寻找实习机会的占比51.15%,同时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担任班级或社团干部的方式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与社交能力(见图6)。

(三)关于创业理想的调研分析

调查统计显示,职校学生自主创业能够成功的学生占大部分(57.81%),认为自主创业有难度的学生次之(33.31%),认为辛苦不愿创业的学生占比7.88%,说明部分学生对创业前景担忧或不愿辛苦创业。结合之前对学生职业规划、职业期望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可以反映出部分职校生眼高手低,渴望成功,却不能脚踏实地去奋斗的现状。

在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中,有83.74%的学生认为资金最重要,82.02%的学生认为技术才是根本,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机遇、创意、政策支持、老师的引导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等因素缺一不可(见图7)。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缺失、创业机会不足、创业渠道有限等原因综合导致了学生“创业难”的局面。

三、诊断与改进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诊断出职校学生在专业认识、职业规划、职业理想、创业理想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专业兴趣,专业认同感低,对专业前景不够关注;职业规划不明确,职业期望过高;专业技能欠缺,与职业能力要求有差距;职业精神与综合能力不足;创业指导缺失、创业机会不足、创业渠道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研究,综合得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针对缺乏专业兴趣问题的改进措施

1.学生自身应积极面对专业问题,化被动为主动。在进校前,尽量对专业多了解一些,再做选择。即使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也应该调整好心态,平时多和教师交流沟通,不妨尝试着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为自己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认真按计划推进学习进度。成绩的进步能够增强学习信心,从而让学生喜欢上原本不感兴趣的专业。

2.学生是否对专业感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一方面,教师要提升人格魅力,注重与学生互动,使专业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教师应提升专业技能,主动深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提升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在授课过程中多讲生活中、企业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觉到专业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1]。

3.学校应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示范引领作用,多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让学生多接触企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带到企业实训中,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使专业知识更具体、好理解,这样会使学生的专业兴趣有所提高,增强专业认同感。

4.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多组织各种专业方面的兴趣小组,比如“谈股论金”“我们爱网店”“经贸工匠”社团等,选派指导教师,通过丰富的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深挖学生的潜力,形成朋辈互助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财创融合能力。

(二)针对职业规划不明确、职业期望过高问题的改进措施

1.学生自身应结合专业前景、就业趋势以及个人能力制订清晰的职业规划。学生应根据实际调整职业期望,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开始不要对自身的就业理想期望太高,学会从基础岗位做起,知道厚积薄发,不断努力,坚持向自己的目标一点点靠近,最终实现职业期望。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用。在学生刚进校时就向学生介绍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等信息,帮助学生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校学习期间,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情况,跟进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动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和努力方向,根据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指导学生修正调整个人的学期、年度计划,使学生每学期、每年度都能按照既定目标有所收获和更好地成长[2]。

3.学校应深化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经理人与能工巧匠来学校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与优秀企业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获取企业相关工作机会与岗位技能要求,了解企业上升空间渠道,同时通过借鉴优秀企业人的奋斗史与成功经验,丰富自身职业经历,不断修正自身的职业预期与职业规划。

(三)针对专业技能欠缺问题的改进措施

1.学生自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苦练技能,利用业余时间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与专业技术证书,积极参加技能大赛训练营、企业沙盘模拟经营等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2.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企业实习的机会。实行各专业每学年短期实训计划,使学生及时将所学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发现技能的薄弱点,从而在返校学习后查漏补缺,更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技能,使自身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要求相吻合。

3.学校应组织学生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利用晚自习时间,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安排技能训练内容,定期测试并跟进学生的成绩。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

(四)针对职业精神与综合能力不足问题的改进措施

1.从教学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德育课的课堂要活泼生动,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合理的职业期望,避免眼高手低、好高骛远[3]。高职院校可组建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对口企业顶岗实习,到行业一线开展调研活动,了解企业财务基本情况和岗位能力需求,坚定奉献社会的初心使命与助企为民的责任担当。

2.从学生活动的组织方面,高职院校可联合班主任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一方面,可通过板报宣传、宣讲活动、主题班会以及班主任日常教育等形式深化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精神;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五)针对创业问题的改进措施

针对创业指导缺失、创业机会不足、创业渠道有限等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改进措施。

1.大部分职校学生因对创业政策不够了解而放弃创业,因此,高职院校和教师应加大对国家、省市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可以在创业课上融入公司创设程序、创业注意事项、国家优惠政策等内容,使学生更加了解政策内涵,用好政策,从而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2.高职院校应加强创业指导工作,通过开办创业讲座、举办创业大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到企业参观学习、外出实习的机会,或邀请知名创业人士到学校举办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理念与公司运营方式的机会。探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通过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创新性课程实施方案,优化多维化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建融合型实训平台,双创竞赛推动融合发展等实践活动,总结出一系列可供实际应用和推广的实践经验,推动创新创业成果落地落实。

3.学生自身应当树立积极的创业观念。树立远大理想,在校期间做好职业规划,按照自己确定的职业目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把握各类创业机遇,培养创新意识,积累创业经验,不畏失败,勇于尝试,努力成长为适应专业发展需求与岗位能力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结束语

本次关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现状的调查研究只是一个开端,诊断问题是否全面,改进措施是否有效,还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后续将继续关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理想现状相关问题,深入思考,拓展研究,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 闫礼芝,李睿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及构建[J].人才开发,2006(12):43-44.

[2] 谢碧蓉,文锋,邓小红.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6(6):31-33.

[3] 周杭梅.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3-34.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