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当前,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管理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日常的学习生活管理,还包含职业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养等多个方面,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帮助他们适应社会需求,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鉴于此,以新时期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为主题展开探究,详细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再结合实践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0-0161-0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这也推动了高职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也在持续提升。然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遇到一系列挑战,尤其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背景的多样化,如何有效管理和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不仅有助于提升管理效能,还对优化高职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概况和特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概况
学生管理工作是指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日常管理和指导,以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秩序,促进其全面发展。具体来讲,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制定和执行校规校纪,监督学习进度和行为表现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职业规划指导等服务。学生管理工作旨在创造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我实现。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习进度监督、心理健康辅导、职业规划指导等多个方面。首先,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主要依赖于校规校纪的制定与执行,确保学生能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相关规章制度通常涵盖了课堂纪律、宿舍管理、公共区域行为准则等内容。同时,在学习进度监督方面,高职院校通过定期的考试和评估,同时结合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持续关注,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进度并达到学习目标。心理健康辅导则着重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挑战。此外,职业规划指导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通常会设置专门的职业发展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实习机会信息、就业指导等服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潜力,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点
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具有实用性。鉴于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还注重其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往往融入了大量的职业技能训练和实习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背景和能力的多样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还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管理,在学生管理中加强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和指导,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跟踪学生发展情况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合其个人需求和特点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学生能够在有利于成长的环境中学习,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持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新时期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模式过于传统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管理模式过于传统,许多高职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往往过于强调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纪律的维护,而缺乏对学生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同时,传统管理模式在应对新时代背景下的各种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背景、需求和期望发生了显著变化。然而,传统的管理方法未能有效适应这些变化,导致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脱节。例如,现代学生对个人自由、创新创业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但传统管理模式往往未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支持这些需求。此外,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沟通渠道往往不畅,导致学生意见和反馈难以被管理者充分听取和考虑,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管理的有效性,还可能导致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误解。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传统化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亟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构建更加高效、灵活和人性化的管理体系。
(二)个性发展支持不足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学校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支持相对不足,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的关注和响应。许多院校的管理体系仍然以统一的标准和程序处理学生问题,未能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制订差异化的教育和管理计划,“一刀切”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风格、职业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多样性,导致学生的潜能和兴趣未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培养。同时,个性化发展支持不足还表现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生涯指导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普遍面临着就业压力和职业发展的困境,但学校在提供职业咨询、实习机会和行业对接等方面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和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使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支持,通过实施差异化的管理策略和教育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符合其个人特点和需求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发展。
(三)心理辅导服务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维度,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极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使其具备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但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学习和生活上也面临不同的压力,要实现更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就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而开展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应配套完善的日常性辅导机制,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但就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非课程型的日常性心理辅导服务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虽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但这些课程通常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具体的、面向个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上投入较少,部分学生在遭遇个人心理困扰时,往往难以获得及时、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心理辅导服务的资源配备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专业心理辅导员。此外,高职院校对学生日常心理状态的监测和干预措施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问题时,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
(四)决策缺乏学生参与
学生管理工作是针对学生的管理,学生不仅应该是管理的对象,还应该是管理的主体之一。就目前来讲,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学生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参与度不足,许多学生的意见和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反映。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决策和活动设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机制收集和整合学生的意见,尽管许多高职院校设有学生代表机构,但在实际运作中主要是执行学校已经制定的决策,并没有参与决策的讨论和制定。这导致学生代表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无法充分代表学生群体的利益和需求。同时,学生在管理决策中的实际影响力有限。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即使学生意见被收集,其在最终决策中的权重和影响往往较小。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觉得自己的贡献和观点不被重视,从而对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感到沮丧和无力。这种缺乏实质性参与和影响力的感觉,不仅降低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还可能影响他们对学校环境的整体满意度和归属感。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认真考虑如何真正使学生的参与变得更具影响力和意义,确保学生的声音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得到有效反映和应用。
三、新时期中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施的途径
(一)创新管理模式,适应多样化和动态化管理需求
要满足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一个灵活、开放且包容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学生多样化和动态变化的需求。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从管理理念上进行革新,将学生视为独立个体,重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力,从而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更加参与式和协作式的管理。在实践操作上,学校可引入项目化管理,通过设立不同的教育和管理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和不同的管理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引入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的灵活性和实时性,比如利用学生管理软件、在线教育平台等,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有效提高学生管理的综合效率。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在管理中引入企业元素,通过企业的参与和资源共享,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创新的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学校引入一套先进的学生管理系统,具备数据跟踪、行为分析和社交互动等功能。在管理过程中,系统能够收集和存储学生的学习成绩、出勤记录、参与活动等信息,再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用于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制订和教学策略调整。以“计算机编程”为例,系统可自动收集学生的成绩、作业提交情况和在线学习行为数据,经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在特定编程模块的测试中成绩不佳,且作业提交率低。在此基础上,系统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发现他们在相关教学视频上的观看时间明显少于其他学生。基于这些信息,教师迅速识别出这些学生在特定编程技能上的困难,并为他们安排了额外的辅导课程和实践练习,同时调整教学视频的内容和结构,使之更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该系统还提供在线交流和反馈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教师或辅导员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和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平台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此外,系统中的互动功能还可以支持教师开展在线辅导、虚拟课堂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度。通过这种信息化学生管理系统,高职院校不仅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和指导学生,还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种系统的引入体现了创新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和动态化的管理需求,同时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强的灵活性和实时性。
(二)强化个性支持,满足学生个别差异和特殊需求
为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个性化支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需求。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学生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通过定期的调查、访谈和评估来收集学生的背景信息、学习偏好、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数据。这一过程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调查、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基于这些信息,高职院校可以设计和实施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和管理方案。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实习机会和项目实践。同时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支持,如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特别辅导、为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等。通过这些措施,高职院校能够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加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教育和管理服务,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以“职业兴趣小组”为例,高职院校可以组建多个以职业兴趣为导向的小组,如“机械创新小组”“数字营销小组”“艺术设计小组”等,小组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这些小组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加入,参与专业领域的深入探讨、项目实践和技能竞赛。例如,在“数字营销小组”中,学生可以学习最新的网络营销技术、参与真实的市场营销项目,甚至与企业合作,解决实际营销问题。例如,学生参与一个与本地咖啡店合作的项目,旨在提升该店的在线知名度和客户参与度,学生负责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网络营销活动,包括社交媒体推广、内容营销和网络广告。学生利用创新的社交媒体策略,如制作吸引眼球的咖啡相关视频内容,开展线上互动活动,以及通过搜索引擎优化(SEO)提高网站流量。这个项目不仅让学生亲身实践数字营销的理论知识,还提供了与真实商业环境互动的机会,丰富了他们的实战经验,提升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与其兴趣和职业目标相契合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职业兴趣小组的设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和发挥个性的平台,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感,小组活动中的互动和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成长。
(三)加强心理辅导,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为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理辅导性服务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加以改进。首先,高职院校应增强对心理辅导服务的投入,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还能开展小组辅导和工作坊,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次,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育,高职院校还应开展更多实践性和互动性的心理健康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互动讨论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应对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构建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体系,包括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及时识别和解决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为学生创造更加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身心更好发展。
例如,某高职院校建立了一个名为“心灵绿洲”的日常性心理辅导服务平台,旨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困扰,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节等。通过“心灵绿洲”,学生可以随时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咨询,及时获得心理支持和解决建议。除了专业咨询,该平台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时间管理工作坊、学习方法分享会、情绪调节小组等,旨在帮助学生在轻松互动的氛围中学习有效的心理自助技巧,提高应对日常生活中小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些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与他人分享经验,学习相互支持,进而增强社交网络和归属感。另外,“心灵绿洲”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运营,提供电子心理健康资源,如自助心理测试、心理健康小贴士、在线互动论坛等,让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访问和利用这些资源。通过这样的日常性心理辅导服务,高职院校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全方位、易于接近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有效提升学生应对日常生活挑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edZ6JcQ4h77JQPQdhtmYoQ==四)激发学生热情,积极参与管理决策和活动设计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热情,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的策略鼓励有志于管理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和活动设计。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他们的声音被听见和重视,比如通过学生座谈会、在线反馈系统等方式实现。其次,高职院校应设立学生代表机构,如学生会或学生委员会,让学生在这些机构中扮演实质性的角色,参与学校管理和活动的规划与执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参与学校事务的具体管理,还能在实践中学习管理和组织技能。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表彰、奖励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管理和活动设计中展现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设立一个“学生管理创新委员会”,专门负责收集和实施学生在校园管理和活动设计方面的创新想法。这个委员会由学生代表组成,他们负责定期收集学生对校园生活、教学活动和学生福利等方面的建议和反馈。委员会定期与学校管理层会面,讨论和评估这些想法,并实际推动其中的一些创新提案成为现实。例如,基于学生提出的建议,高职院校可能会举办一场由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的文化节,或者改进校园餐厅的菜单和服务。通过这样的机制,学生不仅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还能够直接参与到校园管理和活动设计中,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现状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未来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思雨.“以人为本”理论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2):44-46.
[2] 李新新.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与提升管理创新能力的路径[J].四川劳动保障,2023(11):117-118.
[3] 李贵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的SWOT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3,14(21):110-112.
[4] 陆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学,2023,14(21):98-100,103.
[5] 田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标准创新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3(22):4-6.
[6] 邓人玮.“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2023(23):23-25.
[7] 赵志阳.一站式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索[J].科技风,2023(35):166-168.
◎编辑 郑晓燕